在上個世紀抗戰時期,談起湖北省絕對是紅色聖地,而孝感絕對是其中的絕對翹楚。今天我們講的就是從那裡走出來的一位将軍,他的名字叫做劉震,我黨組織一名傑出的戰将,從他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到1932年參加革命,先後被任命連指導員、團長、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要職。
解放戰争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兼三十九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南軍區、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員等職。
1955年,當時年僅40歲被授予上将軍銜。他是最年輕的開國功臣。

每個英雄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和艱苦,當然我們這位40歲的年輕上将也不例外。劉上将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不能在貧窮的家族裡,家族裡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全家辛苦的勞作了一年的糧食,在經過當地霸主的層層剝削下,所剩寥寥,他們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長期在這種壓榨下生活,自然是對那些舊社會地主,官僚人員深痛欲絕的。是以在15歲的時候,我黨組織在湖北組建農民協會的時候,便果斷加入了當地的赤衛軍,因為他覺得隻有紅軍才是為了窮人打天下的。
後來在紅軍萬裡長征的時候,他在吳煥先、徐海東的率領的隊伍裡,剛開始力量偏薄的紅25軍,随後也是唯一一個在不斷擴大的部隊,建立了唯一一塊政局穩定的基地-鄂豫陝根據地;後來在中央紅軍來到陝北後,他們部隊還貢獻了他們7000大洋,替紅軍解決了當時的的燃眉之急。
1934年5月初,徐海東軍長在指揮紅25軍對抗皖西羅田縣城時,獲得了上百件武器作為戰利品,還有法币7000元。這是紅25軍最困難的時期,一下子得到這麼一筆“巨款”,全軍上下都喜笑顔開的。
在總結會上,大家都興高采烈,都在誇這場戰打得好,指揮得當,如何如何上司有方。 一位副班長打斷了他們的興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我看這一戰打得不太好,至少不能算全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場面還是比較冷的。
徐軍長也挺意外的就問他他的看法,副班長說:“我們主要是戰術的運用有問題,進攻敵人山頭時,沒有保護好自己,造成了大的傷亡;撤退時也沒周密部署,隊形散亂,導緻部隊有損失;最後收尾時,進倉庫運戰利品時,如果能早半個小時,就可以運出更多……”徐軍長低頭想了想,随後擡起頭,高興地說:“你這番話有不同自己獨到的見解,非常有價值,也非常有勇氣。你這個副班長倒是很有戰術眼光,我看你當連長指導員都不是問題!”
這位大膽進言的副班長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劉将軍,後來他被破格提拔為75師224團1營1連指導員,同年,他又晉升為政委。當時他才19歲。
後來抗日戰争勝利後,新四軍第三師,也就是劉将軍所在的那個軍隊,進軍東北,1946年他和吳法憲也就是之前的上級成為了搭檔。兩人在一起共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工作上也是默契十足,加上劉将軍對其十分尊敬,部隊相處也融洽,戰鬥班底也十分的強硬。
當時在四野十二個縱隊中林帥最看重的就是他們戰隊,隻要有重要的作戰任務,林帥先想到的一定是二縱。 在衆所周知的三大戰役中,四野就參加了兩個,而且四野戰隊從東北的松花江,一路向南,直至海南島,戰績赫赫,軍功卓越,而其中劉将軍所在的戰隊是最重要的中堅力量。
建國後劉上将擔任東北軍區空軍的司令員,并兼任志願軍,空軍司令一職,我國共産黨初期就是小兵加步槍打下來的江山,可能我們中國人就是膽大,初生牛犢不怕虎。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軍對戰,我方戰士絲毫不怕,毫不畏懼,在敵強我弱,裝備還不及對手的情況下,依然能給美軍重挫,就連當時最先機的F-86飛機也被擊落,所有人震驚了,不敢相信其實。
當時的美國空軍參謀長範先生曾公開評論講:“中國幾乎在一天之間就擠進了世界上空軍強國之一。”我們應以中國為榮!
劉震同志戎馬一生,戰功卓著。他雖然和我們永别了,但他所信仰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在他的後輩上繼續延續。都說虎父無犬子,他的三個兒子都入伍參軍了,為了我們的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他的長子劉衛東是一位中将,最小的孩子劉衛平是一位少将,唯獨隻有二兒子中途轉業。一家三名将軍,真的是自歎不如。
劉上将是真正真槍實彈,那可真是打出來的将軍,他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強果敢,剛正不阿,不說假話,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他的戰績将永垂青史。在首次授銜中,年僅40歲的他成為當時57位上将中最年輕的一位。對他來說軍功章就是他最大的肯定,是他展現人生價值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