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自私”

01

常言道,人生數十載,最要緊的就是讨好自己。

似乎,隻要一個人自私一些,就可以捂住錢包,擁有存款;就能不被人占便宜,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與人分開。

明朝文學家呂坤說過:“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按照詞語解釋來分析,自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維護自己的利益”。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何當好一家之主?應該把控自私與大方的平衡。要懂得,别因為過分自私,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屏障,阻礙了家庭的發展。

是以,收起你的“自私”,學會去愛别人,才是真君子。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自私”

02

對兒女,别太束縛。

有人說:“愛是什麼?愛是豁達,是付出,而不是自私的擁有。”

很多父母,期待兒女成大器,考上好的大學。想法很好,但是他們的做法,卻難以理喻。

曾經,因為種種原因,父母弄丢了學習的機會,現在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目标,強加給了兒女。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樣一句話,有溫度,也有道德綁架的成分。

看過一個哲理故事: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退休後就回家鄉種樹去了。有人問,為什麼要種樹?老人說,因為喜歡聽樹上的鳥鳴。

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這就是老人的聰明。

在城裡,也有很多退休老人,提着鳥籠子,美其名曰——遛鳥。有人問,為什麼要遛鳥?老人說,因為我喜歡鳥鳴。

是啊,都是愛鳥的人,怎麼愛的方式,卻大不一樣?

真正的愛,是種下一片樹林,讓鳥兒自由栖息,而不是打造一個金子做的鳥籠。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考慮加以掌握。”

愛的教育,應該常常順水推舟,而不是讓孩子去完成你沒有完成的事業。

03

對同僚、朋友,别想着算計。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發大财,與人合作共事,期待的是利益,而不是真情。

春秋時期,鮑叔牙本是齊桓公手下排第一位的大臣,但是他卻舉薦了管仲,自己甘居其後。把高高在上的位置讓出來,似乎是不合常理的事情。如果是你,估計不會這樣做吧。畢竟,位置高低,和收入高低有直接的聯系。

鄭國的子皮拒接了高官厚祿,卻舉薦了子産。子産能力出衆,讓鄭國一步一步走向強大。

孔子說:“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産,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

在孔子的眼裡,那些敢于舉薦别人的人,才是真正顯貴的人。

人到中年,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得到貴人的幫助。這個貴人,不是無緣無故冒出來的,而是與你有“瓜葛”的人。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不管你多自私,都要懂得給别人一些好處,留下一張感情牌,否則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

算計不如合作,依賴不如自立。适度的大方,會讓你更受人尊重。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自私”

04

對夫妻,别提太多要求。

毛姆說過:“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幫助别人、取悅别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

兩個人相愛了,然後結婚成家了。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總是希望對方能夠遷就自己,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去建設一個完美的家庭。

其實,真正的愛,是努力改變自己,給對方一個完美的家庭。

對方需要什麼,你就幫助他實作什麼;對方有什麼缺點,你就包容什麼缺點;對方難過時,你就好好陪伴;對方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及時出現......這樣的話,愛情才會永恒。

不要指望對方随時随地都服從你,都不離不棄。要保持适度的距離,各自有私密的空間。

中年人的愛情,不是追求浪漫和完美,需要踏實和平淡。

05

對陌生人,别總是冷漠。

《小小說大世界》裡,有這樣一篇文章:一個男人去旅行,在車站遇到一個陌生的青年,問他要不要護膚膏。

男人拒絕了。因為出門旅行,不需要帶太多的東西。

後來,男人發現,這個青年并不是推銷員,而是在幫助一個陌生女孩。女孩的錢被偷了,但是她急着要回老家,看望病重的奶奶。不得已,女孩把兩瓶護膚膏拿出來換錢。

這個世界,并不都是壞人,總有一些背後的故事,會溫暖人心,會讓我們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

你的舉手之勞,你的一份善意,不僅能夠幫助到别人,也會讓自己獲得意想不到的人脈資源。

闆着臉,真的很難看,笑一笑,才好看。

人到中年,錢很重要,但是比錢更重要的是,你的“善良”。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自私”

06

蜘蛛吐絲,是為了捕捉蟲子,讓自己飽餐一頓;春蠶吐絲,是為了幫助蠶農,獲得财富。

是以,有蜘蛛網的地方,顯得很陰暗;有蠶絲的地方,有破繭化蝶的驚豔。自私和大方的差別,顯而易見。

作家三毛說過:“過分為己,是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個生靈——自己。”

人到中年,匆匆走過半生。曾經的我們,走了很多的彎路,也被人算計過,傷害過。但是我們仍舊要保持一顆質樸的心,學會站在對立面去思考問題,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别一味付出,也别一直自私,做人有度,進退有序。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最好的人生狀态,大概是這樣的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