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前段時間,有讀者留言,讓我寫寫自己的好習慣,剛好再有十幾天就新年了,回顧總結一下。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特别有益處的10個習慣。

1提問習慣

我從小就是個好奇寶寶,直到現在,我還覺得生活中有非常多讓我感興趣的事。 小時候的我就像一個行走的10萬個為什麼。常常纏着父母問,毛毛蟲為什麼會變成蝴蝶?人為什麼要站在地上而不是天上?人活着為什麼要吃飯?人為什麼會死?既然會死為什麼還要活着?等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有些是關于生活規律的,有些關于天文地理的,還有一些可能是關于人生和人性的。有些問題,父母會直接給我答案,但更多的,會給我工具或者介紹更合适的老師或者書籍,幫我解開疑惑。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當“打破砂鍋問到底”成為了習慣,了解一件事情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是以然,久而久之,知識面就會更廣。因為,小到一粒米,大到一個世界,他們之間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越深究其因,就越能體會其中樂趣,這也是讓我持續熱情的根本動力。

直到現在我都很受益于這種持續好奇,持續提問,想要去了解一切規律的習慣,提問既是我的習慣,也是我的工具。

2閱讀習慣

我在公号裡寫了很多關于我自己閱讀的故事,如果隻有一件事要推薦給全世界的孩子,那一定是閱讀。小時候,我家裡像是個“日不落讀書會”,爸爸是早鳥,每天早起看書,媽媽則是夜貓子,喜歡在晚上讀書。家裡的書房,幾乎24小時都有人用,是家裡使用率最高的地方。

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對電視、打遊戲都沒什麼興趣,讀書則成為我生活中,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且必備的事情。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到了初高中,我還經常會花大塊的時間去看“閑書”,它們看上與我的成績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正是因為從小良好的閱讀積累,讓我在高年級遇到很多複雜學科時,“後勁兒”變得越來越足。

并不是學習能力有多強,而是早年的閱讀量豐厚紮實,各個學科之間的接觸,已經慢慢的幫我把知識的脈絡“知識地圖”在大腦中勾勒出來。這樣當高年級接觸政史地、理化生這樣複雜學科時,學起來就特别的得心應手,每次學習,像是在複習學過的知識點。 即便到了現在,工作壓力很大,很忙,我也依然會花很多時間去讀專業書,雜書甚至閑書,我會覺得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充電。

3分享習慣

你一定見過有不少學霸,自己學習特别好,但卻不願意給别人講解問題。我小時候卻屬于,隻要學會一點東西,就特别願意分享給朋友,父母甚至老師。

并不是想要炫耀,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隻是覺得,将學會的東西表達給别人的過程,自己很“有成就感”。會讓自己感受到知識的解碼,和重新編碼,了解和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同時,在被分享人的眼神中,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這個随手随口分享的習慣,不光帶給更多的好朋友,更融洽的社會關系,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持續輸出帶來的“倒逼輸入”的快樂。

比如為了準備一個新課,或者寫篇新文章,除了已經熟悉的領域,我還會再去學很多新的相關知識,看書,求教。看上去我是在“教别人”,其實學得最快樂的是我自己。 不管是學習,寫公号還是現在的創業,随手分享或許會花費一點時間,但是也一定會帶給你很大的收獲,或許是表達能力、輸出能力、邏輯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等,它們都将成為讓你受益一生的财富。累積下來,就是很好的寶庫。

4學習習慣

小時候的我跟好多小朋友一樣,貪玩,不愛寫作業…後來用半天時間學習,半天時間搞興趣愛好,跟爸媽到處帶營,玩着玩着成績居然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不是凡爾賽)

後來我發現,其實玩是學的最好方式。因為想要堅持做一件事,首先要熱愛它。沒有誰會喜歡辛苦、枯燥,追求快樂是我們的本能,那麼不如把枯燥的學習,變成自己喜歡的“遊戲”,激發自己的内驅動力和求知欲。因為想玩,是以想學,因為喜歡玩,是以專注學,正向循環起來,學的好,玩的才更踏實。

直到現在,在學一些枯燥難懂的專業知識時,我都會給自己設計一個遊戲,“比如打卡知識點”,或者“畫知識地圖”。用玩來打開興趣,用興趣将自己帶入心流專注的入口。就會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無法自拔。

5真誠溝通習慣

國小時,父母就跟我講學習、做事的一大原則就是一定要對自己真誠。這種真誠不是不會的東西扔一旁,而是看到自己的短闆和優勢,進而調整。

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限制有哪些,在哪些地方被卡住了,哪些地方需要向别人求助,真誠的跟别人去表達。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經驗告訴我,學習中特别需要這種真誠溝通的習慣。不論與老師,父母,還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一旦發現了問題所在,就真實的去面對。不用怕錯,也不怕不會,因為我們學習就是為了持續的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為了完美。

你會發現,在溝通互動中也能幫我們把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有針對性的提高。

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說,“我隻是因為馬虎”,或者“學霸就是天生腦子好,會學習,跟努力沒有半毛錢關系…”久而久之會更加的懶惰落後。

6時間管理習慣

經常有人驚歎于我怎麼能夠邊帶三個娃,邊創業邊讀研的。關注我動态的老粉,可能會發現我的一天常會很充實,帶娃,N場直播課,線上線下的訓練營,公司會議,寫作,錄視訊,甚至還能擠出點時間去健個身,看本書,晚上雷打不動的耕讀打卡……一天過出48小時的感覺。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其實這都得益于我的時間管理習慣。很多事情其實都可以利用間隙、碎片時間去處理。

譬如寫作,我會在“有想法”時,打開手機上的記事本,及時記錄下來;

對于環境沒有過多要求的視訊,可以利用車上的時間錄制;

電話會議也可以邊跑步邊打;

邊帶娃邊觀察研究最新的互動遊戲(《玩法養育》裡有好多輕松帶娃的分享);

健身可以午休時候插空,閱讀的時間可以一邊洗漱化妝一邊進行,時間都可以是碎片化的。

就像一個瓶子裡先裝滿石頭後還可以裝進很多沙子一樣,做好時間管理,利用和安排好碎片時間,真的會讓你的生活都“更自如”一倍。

當然,前提是“情緒管理”和“人生選擇”,自己知道自己想幹啥,而不是匆忙的決定~

7合作習慣

我們是一個“人”,但不是“一個人”。

因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是與親人、朋友、同僚共同勾勒出來的。大家都是我們不同生活領域的“合夥人”。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我喜歡用合夥人去形容我的家人、前輩、摯友、貴人,很直白的道理——合作總好過單打獨鬥。

生活中我與父母合作,他們健康,我安心; 與夫妻合作分擔他的壓力,分擔我的困難; 與孩子合作,找到适合全家,适合每個娃的養育方式; 與同僚合作,一起創造,一起實作夢想和價值。

把每個人,當做生命合夥人。不管是否對方身上有有不喜歡的部分,嘗試去了解、接納,表達自己“合作點”,求同存異的一起“解決問題”。比起短期的成績,長期的支援性關系更有價值。

8複盤習慣

我特别喜歡進行複盤。 所說的複盤有兩個次元,一個次元是對于自己短期内取得的成績及時進行複盤,比如小總結,幫助自己明晰這段時間哪些學科學得好,哪些不好,我需要跟誰去交流溝通,需要找哪些導師去取經。 另外一個複盤則是來自于每次在遇到問題,尤其是覺得很困擾的事情。去跟最重要的夥伴進行複盤,包括我對自己的評價,别人對我的評價,哪些地方還可以做得更好。這個複盤一定不能是批評性的,不能是“破罐子破摔”式的耍賴,放挺,示弱,而是這件事情我做的還不錯,我怎樣做可以幫助自己更好。 長期這樣下來,你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更積極的評價,而不是一味的自我批評,拿自己的短處與别人的優勢作比較。反而會像田忌賽馬一樣,拿自己的優勢持續創造優勢,對自己的弱點有很好的規避。 補充一個小細節,家庭會議、頭腦風暴也都是很好的複盤儀式。

這幾年,特别受益的新習慣

9運動習慣

在我25歲之前,從來沒意識到,運動原來那麼重要。當我開始運動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态更好,情緒更積極,更少生病,同時,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也會做的更好。

如果我能更早些開始運動,小時候的身體會更好些,我的人生,或許有更多的可能性。(小時候真的,太懶了哈哈,反思一下。)

坦白局:對我影響最大的10個好習慣

10求助習慣

為什麼把求助習慣放在最後,因為學會求助對我來說,是這幾年特别要命的一個大的突破。

曾經的我習慣于“高冷”,愛幫别人解決問題,但是對于自己的困擾特别不喜歡求助。怕麻煩别人,也怕顯得自己太弱小… 當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往往習慣于自己閉門造車。

雖然看上去我很熱心,很外向,但我并不是一個特别喜歡花時間在社交上的人,也不喜歡向别人示弱,包括父母。以至于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壓力和情緒都自己消化。

但是,當我真的特别無助的時候,被朋友親人發現了,他們反過來安慰我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

當你真誠的向家人朋友求助,他們就會收到你信任的信号,有時即便隻是一點小小的幫助,都會讓你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

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還是時間管理上,記住,該求助一定要求助。

最後的最後:

我來求助了:

這篇文章好長好長,寫的吐血。最近大家可能也發現了,公号内容花了更多的心思,也看到大家越來越多的私信和關注。

那,問題來了,你們喜歡看啥?有什麼關注的内容?來評論區告訴我吧!需要你們的幫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