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1886年8月7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師來長崎維修。8月13日,中國水兵上岸購物,5名水兵跑到妓院去潇灑,他們在妓院外排了很長時間的隊,卻發現有些日本人可以直進直出。這樣的差别待遇讓水兵們火冒三丈,他們把妓院給砸了個精光。此時妓院老闆叫來警察,于是北洋水師士兵與警察發生沖突,1名日本警察受重傷,1名中國水兵受輕傷。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8月15日,中國水兵放假上岸購物,被日本警察無故攔住去路,日本人先是大打出手,然後拔刀傷人,中國水兵不甘受辱,揮拳還擊,雙方在狹窄的街道扭打成一團,一些日本軍民見狀,男人拿出菜刀、棍棒追殺中國水兵,女人則用滾燙的開水從視窗向中國水兵潑去。中國人因都是徒手,吃了大虧,死5人,傷44人,失蹤5人。事發後,北洋水師群情激憤,将炮口對準了長崎市,水師教官琅威理說:“日本海軍總噸位趕不上我們定遠、鎮遠二艦,應該開戰來報仇。”但丁汝昌不同意,主張談判解決。

最後,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彼此讓步,達成協定,稱這次沖突是因為語言不通,彼此誤會,沒有追究責任和是非,互相給對方傷員撫恤金。日方給中國撫恤金52500元,中方付給日本撫恤金15500元。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此外,由于李鴻章的強硬态度,日本被迫下令長崎警察不得帶刀。随後日本為自我安慰,幹脆令全國警察不得帶刀,直到甲午戰争爆發。這次通路後,日本民間掀起了極大的反清浪潮,日本小孩用紙做成小船,在紙上寫着“定遠”、“鎮遠”字樣,然後放在水裡,用石頭砸。

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制定《征讨清國策》,該策在第一部分說:“若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屹于萬國,保持安甯,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個小邦國。清國雖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國。清人雖愚蠢不決,但受此屢戰屢敗刺激,對需培養實力已稍有感悟,近來陸海兩軍已漸有講究改良之趨勢。清國優柔,顯然不能一舉成為強國,但隻要努力不懈,理應達到此境界,以目前形勢看,20年後可能完備。趁清國還幼稚,我們應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動彈,我國才能保住安甯,亞洲大勢才能為我掌握,由我國維持。”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小川又次還說:“清國人民隻知有中國,不知有外國,他們傲慢自大,對天下形勢毫不知情,這幫無知愚昧的人民,大多不知愛國是何物。像清國這樣缺乏忠君愛國精神的國家,再加上财政赤字嚴重,可謂積弊已極。對待這種國家,必須來點硬的,況且今日世界乃是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義交往。我國現在最要緊的,莫過于研究進攻清國的方略,以便在滅清國後使我國國運隆盛。”

1890年,日本海軍經費已占國家支出的12%。由于軍費開支過大,日本爆發經濟危機,為緩解國内沖突,日本對華作戰的态度更加明确。外相陸奧宗光說:“國内形勢日益緊迫,政府若不做出一個驚人事業,便不能穩定動蕩不安的人心。”這個驚人事業就是對華開戰!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1891年,李鴻章為震懾日本,派北洋水師通路日本,桦山資紀說:“丁汝昌為何從下關進日本,經懶戶内海繞紀伊半島到東京?”伊東祐亨說:“丁汝昌是在向我們示威,他的意思是日本内海就是北洋水師的後院,如果日清開戰,他能指揮北洋水師打到東京。”桦山資紀明白了,他決心示弱,随後在歡迎宴會上這位日本海軍大臣奉承說:“中國海軍堪稱亞洲第一。”丁汝昌得意地說:“謝謝您對我海軍的贊譽,不過比起西洋海軍,我們還有一定差距,中日海軍應聯合,共同對付西方威脅。”松山資紀笑吟吟道:“好!為中日海軍攜手,幹杯!随後日本軍官參觀了“定遠”艦。他們的白手套在船上一摸就變成黑色,他們據此看出清軍的懶惰,連船都不擦。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還是在此次參觀中,據說日本海軍将領東鄉平八郎看到“定遠”艦士兵将褲子晾到主炮上,認為清軍連自己的武器都不尊重,由此斷定清軍無戰鬥力最終發動甲午戰争。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不是的。“定遠”艦甲闆的高度決定了水兵不會因晾衣服而冒險爬到3米高的主炮上,水兵的衣服一般晾在船舷欄杆上。我看過的一些照片顯示,同期美、日、俄、德水兵都把衣服晾在船舷上,是以主炮晾衣服一事多半是不懂海軍的人編造的。

事實上,此次通路後,伊東祐亨說:“如果現在和清國開戰,我們沒有取勝的可能,單‘定遠’、‘鎮遠’兩艦就足以讓我聯合艦隊所有戰艦葬身海底。”松山資紀則說:“看來李鴻章的目的達到了。”

北洋水師訪日之行本想威懾,卻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東京每日新聞》也寫道:“以前北洋水師來的時候,甲闆上放着關羽的像,亂七八糟的供香,味道難聞之極,甲闆上散亂着吃剩的食物,水兵衣冠不整,而今不整齊的現象蕩然全無,關羽的像已撤去,燒香味無影無蹤,軍紀大為改觀,水兵體格也一望而知其強壯勇武。”看來,無論是日本軍方還是媒體,都認為此時與清國開戰是不明智的。

但無論如何,此次清軍日本之行堅定了日本積蓄力量對華開戰的決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