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大家說起戰國時期的趙括,首先想到的就是紙上談兵這個典故。兩千年來人們都認為趙括是一個隻知空談兵書,實際軍事指揮才能很低下的庸才,因為我們一直是以成敗論英雄,趙括打輸了長平之戰,敗壞了趙國的國運,一直被大家釘在恥辱柱上。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難道曆史上的趙括真的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庸才嗎?長平之戰時秦國戰神白起看到趙括在糧食斷絕時帶領趙軍發起的決死突擊,說了一句話暴露了真相,白起看到趙括的戰場指揮後感歎到:此子若不死,必成秦國大患;能被四十年來未嘗一敗的戰神如此看重和忌憚的人絕非庸才。其實從趙括做的一些事情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将馬服君趙奢之子,是典型的進階貴族子弟,從小熟讀兵書,與父親論兵時常把自己的父親都辯論的無法可說,是以非常驕傲,其實這也是很多高幹子弟的通病。因為趙括毫無戰場經驗,總把戰争說的很簡單,趙奢就認為自己的兒子好空談,脫離實際,并不是真正懂得兵法。後來趙括長平戰敗身死,這些就成為他隻會紙上談兵的污點證據。我們抛開成見來說,大多數的年輕人還不是都這樣,多多少少有一些好高骛遠,何況趙括這樣的貴族子弟,這些并不能說明他就是個庸才。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長平之戰爆發後,趙王發舉國之兵與秦軍在上黨對峙,因為幾乎所有的兵力都被抽調,趙王很擔心當時的胡人會趁機侵略趙國的邊境。趙括因為從小就與趙王關系很好,就向趙王舉薦一人駐守邊塞,這個人後來大破匈奴,成為長平戰後趙國的支柱,屢次打敗攻趙的秦軍,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牧,趙國四大名将之一。從這次舉薦就可以看出趙括的軍事眼光,若趙括真的是一個隻知空談兵法的庸才,他絕對發現不了李牧的優秀之處,更不會舉薦李牧。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秦、趙兩國在長平戰場對峙三年多的時間,才發生後面的大決戰,前面的三年對峙,趙軍一直由老将廉頗統帥,老将廉頗之是以采用守勢,因為他打不過秦軍。趙王決定臨時換帥,也是因為趙國的國力已經支援不住了。大家都知道,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日漸強大,長平之戰時秦國的綜合國力遠超趙國,至少就糧草來說秦國遠多于趙國。以舉國之兵在遠離國都數千裡的地方和敵人對峙三年,就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當時就連秦國都出現了:男當戰,女當運,關中糧倉為之一空的情景。何況國力遠遜于秦的趙國,縱使趙王不換帥,讓廉頗繼續對峙,先崩潰的也肯定也是趙軍。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趙括到達長平戰場,成為趙軍統帥後,趙軍五十萬将士大聲歡呼,可見趙括極得軍心,這樣的人絕非僅會誇誇其談的公子哥。長平被圍四十六天,趙軍糧絕僅靠戰馬和野菜充饑,但五十萬趙軍仍能保持高昂士氣,一波又一波的向秦軍沖殺,趙括的統兵能力絕非一般的名将可比。秦軍以六十萬大軍,包圍五十萬糧道斷絕的趙軍,等趙括突圍被殺後,秦軍損失過半,而趙軍最後投降的就有二十萬。由此可知當時秦趙兩軍損失的兵力相當,在這種困境之下,趙括能夠做到和秦軍相當的交換比,難怪白起會說趙括不死,日後必成秦國大患。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趙括年紀輕輕,首次出戰便遇到白起這樣的對手,何其不幸?當時白起已經年過六十,他縱橫沙場四十餘年而未嘗一敗,何等的厲害,白起的統帥能力放在中國任何一個時期都是數一數二的。趙括敗于白起之手,不丢人,更不能說明他是庸才,當時戰國中任何一位名将放在趙括的位置上,都不敢說能夠戰勝白起統帥的秦軍。

趙括真的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嗎?白起的一句話洩露真相

趙括之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趙國的國力不如秦國,兩國生死相争,真正決定最後勝利的還是國力,這絕不是一個兩個名将能改變的。趙括的悲哀在于他首次出戰就遇到如此強大的對手,長平一戰喪舉國之師,成敗論英雄,罵名傳千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