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鮮活的史書,是文明的積澱。城市博物館就是這座城市刻錄曆史、承載未來的一葉輕舟,它透射着城市内在的本質和特性,也浸潤着城市中人的品格和情懷。今天(21)号,沈陽市終于擁有了一座自己的博物館,沈陽博物館正式開館。

沈陽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卻一直沒有一座反映城市曆史的綜合性博物館。2017年9月,經遼甯省政府準許,原遼甯省博物館及綜合業務樓作為沈陽博物館的館址。經過三年的修繕改造、展陳工程,沈陽博物館正式開館。
全新的沈陽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陽地域曆史文化的綜合類博物館,展館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共有文物約2535件。其中,鎮館之寶,遼代金面具也首次對外展出。它也是國内僅存的三面黃金面具之一。
沈陽博物館講解員邵靖淋介紹:“經檢測後,面具含金量為85%,色澤金黃。複原後可見,五官刻畫細緻,睫毛、胡須清晰可見。具有蒙古人種的特點。為青年男性。雙目閉合的神态也正代表了墓主人的儀容。由于未發現墓志,這座千年古墓神秘墓主人的身份,至今還隻能是推測。”
沈陽博物館開館後,将推出五大展覽。有清文化主題的沈陽故宮藏清宮琺琅器展、清代宮廷家具展,着重展示盛京宮廷寶藏的華美富麗。《沈陽曆史陳列》展,将沈陽11萬年來的曆史文化娓娓道來。此外還有,集遼河流域21家博物館的450餘件套高等級文物,彙聚于一地的,遼河流域博物館館藏精品荟萃展,和沈陽博物館藏明清民窯青花瓷展。
沈陽博物館負責人楊陽說:“現在我們建館之初,我們的文物數量,還很薄弱。我們今後,一個是我們本地區的文物的發掘。還有就是我們的一些征集。還有就是市民的捐贈。我們通過這些方式呢,來提高沈陽博物館的文物的數量和等級。我們也尋求了一些探索,和實驗和突破。也想在展陳的手法上,更多的傾向于年輕人、青少年。”
沈陽博物館開館之後,力争在5到10年内,收藏100萬件沈陽市民日常生活藏品。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任彬源 孟雷 馬越 編輯:老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