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清宮劇那是相當的火,康熙、雍正、乾隆簡直被翻來覆去拍了“八百遍”,但凡拍攝皇室大型活動,那排場絕對是夠夠的,動辄就是幾千幾萬名士兵,裡三圈外三圈保護皇室成員的安全,其中最頂級的,就是皇帝的貼身侍衛,那麼現實中的清朝侍衛真像電視劇裡那樣嗎?

2012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晚清侍衛追憶錄》的書,作者是富察·建功,祖上為鑲藍旗人,他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手法,描繪出了當年他太外公和大外公作為晚清侍衛在宮廷工作時的所見所聞。今天小編就帶着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吧!
富察·建功的太外公叫富察·阿巴力翰,大老爺叫富察·多爾濟,大老爺還在溥儀的書《我的前半生》裡出現過,可見他們家人在清朝廷裡還是挺有地位的。
對于“富察”這個姓,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是滿族八大姓之一,乾隆帝最愛的原配皇後孝賢純皇後就是富察氏,道光帝的恬嫔也是富察氏,不過到了富察·阿巴力翰這一代,富察氏确實不複當年的輝煌了。
阿巴力翰是從一個最低等的侍衛做起的,不過後來在“辛酉政變”時立下大功,得到皇帝賞識,晉升為景運門的侍衛,這“景運門侍衛”可不簡單,雖然隻是個二等侍衛,但“景運門”所處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文武百官都要從這裡過路,這裡的侍衛油水十足。
但油水也不是随随便便能拿到的,每天路過這裡的官員大大小小那麼多,他們既要快速通過對方的衣着辨識他的身份地位,又要記住他們的長相姓名背景,要是弄錯了,小命也許就不保了,就便是第一個難處。
第二大難處是什麼呢?侍衛根本沒專門大小便的地方啊!首先,負責守門的侍衛要站崗,根本不可能随便擅離職守,但“人有三急”,這也由不得他們,開始沒想出辦法的時候甚至有可憐的侍衛直接尿褲子了,後來他們在最近的值廬(類似辦公室)裡偷偷放了個木桶“解決問題”,也就是“恭桶”,是以在古代上廁所又稱為“出恭”。
第三大難處,睡覺不準打呼噜。這是慈禧太後的要求,她覺得打呼噜是對神明不敬的行為。這也很讓人為難,侍衛也不是故意打呼噜的,沒辦法,他們找來了一片“竹闆”,睡覺的時候含着,如果打呼噜就會被嗆醒,想想都難受!
還有一大難處就是“夏天的蚊子、冬天的寒冷”,去過故宮的朋友肯定見過很多“大缸”,基本哪裡都放着幾個,在以前,裡面都會裝滿水,友善宮人取水用,當然最主要的作用是滅火。
可是一到夏天,就會有無數蚊蟲飛來大缸裡,非常鬧心,侍衛們還要負責給缸裡放海鹽來消滅蚊蟲;到了冬天,侍衛們可以在大缸下面生火取暖,他們努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作為偌大皇城的一份子,侍衛們幹着看似簡單卻麻煩十足的工作,随着溥儀退位,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畫上了句号,侍衛們也逐漸消失在曆史的河流中,真是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