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門診住院患者正在服用降價藥丸

"它下來了,它下來了,門診病人,住院病人都在使用它!"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梅華高興地"來信"。她所說的是廣東省第五批國家組織集中帶采購中的藥品選擇,于10月9日0:00實施。據廣東省醫保局統計,藥品價格實施情況平均下降55%,跌幅最高為98%。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降價!"

普通人可能不熟悉藥品的價格,對于如此衆多的藥品降價好處就不能這麼說了。

根據省醫保局提供的資料,本次募集的16個品種降幅超過90%,其中江蘇豪森等6家企業的跌幅超過97%。以荷蘭注射液鹽酸苯二氮卓類藥物(100mg)為例,此次降價後,每針的成本從6000元/支到786元/支,按最大8個周期計算,可為患者節省約16萬元。

藥劑師對于落地實施的回報非常直接:"真正降價很厲害!藥劑師表示,藥物的平均價格比之前的劇集下降了40-50%,而收藏品的平均價格下降了55%。

以苯舜水庫铵注射液為例,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手術麻醉藥,降價前5ml:10mg規格10瓶/盒價格為999.9元,選價降價後,藥用規格價格為158元。另外,手術中也有心血管藥物,或許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尤其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熟悉口服藥物四氯酸美托洛爾片劑,規格25mg×30片/盒隻有2.07元,也就是說,一粒藥丸隻有0.069元。

許多非選擇性藥物将與降價挂鈎

據介紹,藥品降價,不限于61種精選藥品,它還具有"關聯效應",将帶動一批未入選藥品降價。

省醫保部門,除了選擇産品價格大幅下調外,廣東還将非選用與仿制藥價格挂鈎的藥品,如鹽酸法修德注射液等10多種藥品也大幅降價,平均下降70%,最大降幅為98%。

記者獲悉,9月2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釋出《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關于實施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非標明藥品關聯價格确認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在省級平台有交易記錄, 與第五批全國征集的仿制藥同名、同劑型及需要價格關聯的非標明藥品、同規格藥品價格符合規定,按照企業自願原則,與省、廣州挂鈎,深圳三大交易平台的最低采購價格不高于第五批的議價上海國家級收藏和非選種。

正因為如此,梅花醫藥副主任指出,不需要聽到選藥到位半數的擔心,1個月的清關期其實是一個過橋期,原藥可以在短時間内使用提供保障,而且更挂鈎降價。

那麼,如果連環價格不被接受,或者關聯藥物從10月9日0:00開始沒有實施呢?省藥品交易中心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産品将被吊銷在省級平台的網購資質。

檢視資料

此系列中平均減少 55%

16個品種降幅超過90%

預計第一年将節省19.82億元藥品成本

以荷蘭注射劑鹽酸苯二氮卓類藥物(100mg)為例,降價後,每針的成本從6000元/支到786元/支,按最大8個周期可為患者節省約16萬元的費用。

特别提醒

并非每家醫院都有所有61種降價藥物

據省醫保局确認,第五批國家組織實施集中藥品采購成果,創新高、最大、品種最大,共有148家企業251種産品入選。

從供應品種清單可以看出,成功采購了61種藥物,涵蓋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抗過敏、抗感染、消化道疾病、慢性病等常見疾病,以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重大疾病。

不過,梅花市藥劑師副主任提醒,市民在就醫時要明白,61種藥物是中藥"組合"的,但并不是每家醫院都能買到61種藥。這是因為,在上半年參與集中采購的醫療機構,作為主要采購機構的量,今年6月28日,第五批全國征選結果公布,才知道自己成功上報了多少品種。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為例,61個精選品種中報告了40多種藥物,也就是說,這40種藥物的實施情況。

并非所有降價藥物都會很快成為桌面上的冰塊

此次藥品降價,按首年約定采購量計算,廣東省市場前減價約24.89億元,降價後約5.07億元,即第一年有望節省19.82億元的藥品成本,對廣大患者受益最大。

藥劑師表示,降價是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問題,他們也樂于為市民提供更好、更實惠的醫療服務,分享集藥改革的紅利。記者了解到,10月8日17:30過後,醫院藥劑師開通加班費調整,做好醫保結算支付制度銜接等工作,確定10月9日0:00實行新價格。

然而,重要的是要提醒患者,并非所有降價藥物都可以立即實作。

梅子藥劑師副主任指出,醫療機構其實早在确認其成功報案采購後,就已經開始準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清理"工作。根據醫保部門的通知要求,醫院報告成功後,将在一個月内逐漸淘汰使用藥物,或者撤回或彌補差額,以使用標明的藥物。另一項重要任務是藥物的制備。為了保證藥品的供應,落地前已實施已回購。

省級2個醫療盤點發現,40種藥品,2個品種價格調整繼續使用,20個新儲存替代藥品,保留原研新選品種18個,目前已有25個藥品準備儲存,但其他15個品種尚未到位,正在路上配置設定。

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有恒告訴記者,在确定藥品選擇後,醫療機構還需要通過藥品交易系統啟動三方采購合同,并由生産企業、經銷企業線上重新确認操作。"作為藥品經銷企業,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確定穩定的供貨和供貨,確定醫療機構藥品訂單按時、優質配送到位!""徐有恒說。(記者何雪華,廣東健康保險記者)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