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寇準才不想用歲币換和平,别以為寇準是個文人,人家就真的文弱。這哥們不要太剛好不好?寇準是一言不合就要撸袖子打群架的那種人。

你想讓他提出歲币換和平?那還不如找一幫人把他摁在地上摩擦算了。寇準真要這麼做了,那老臉真不知道往哪兒擱了,也對不起自己一直保持的硬漢形象了。

那麼歲币換和平,這玩意兒到底是誰搞出來的呢?原來就是咱們的宋真宗小朋友。宋真宗是真的慫啊!大遼的軍隊已經欺負到家門口了,這哥們還是死活不肯親征。

最後是寇準拉着他的衣服,生拉硬拽,才把他拖到了前線戰場上。按照寇準的意思就是:

怎麼着?不服氣啊!人家太後和皇帝都出馬了,難不成你讓我把你老媽也拖來?

宋真宗勉強上了戰場,結果士兵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一個個異常亢奮。好像皇帝來了,就有如神助一般,一頓操作還真的把大遼給打得沒了脾氣。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難道弱宋的戰鬥力,真的一下子就強大起來了?

還真不是,主要是大遼那邊掉鍊子了,原來他們戰線拉得太長,後援補給跟不上。吃不飽穿不暖,士兵再強悍,這仗也沒法打啊!

是以務實的蕭太後,立刻以趾高氣昂的姿态,表示願意跟宋朝罷戰言和。宋真宗差點沒高興地跳起來,于是立刻答應了議和,并且派遣曹利用前去商談合約。

在曹利用臨走之前,宋真宗叮囑道:隻要别讓我割地,哪怕是索要百萬錢财,那也是可以商量的。

曹利用心裡沒底啊,于是繼續問宋真宗咱們的底線是多少,宋真宗不假思索地說:實在不行,百萬錢财也在所不惜。

可是曹利用剛出門,就被手勁兒頗大的寇準給一把拽了過來,

寇準叮囑曹利用:頂天了30萬!超過這個數,你就等着砍腦殼吧!

由此可見,寇準是反對歲币換和平的。但是包括皇帝在内的大部分人都支援這麼幹,是以寇準也是沒轍了。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一、寇準屬于無奈才認可了這一方案。

按照寇準的性格,想讓他用錢換取和平是不可能的。其實當時宋朝這邊也有部分人看出了大遼的疲軟,比如說大将楊延昭,他就認為現在是攻破大遼的大好時機。

如果操作得當,那麼宋朝收複燕雲十六州,也就不是什麼妄談了。

寇準也是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不斷要求宋真宗胖揍契丹人。

結果那些不想打仗的大臣們,卻紛紛跑了出來,指責寇準勾結大将,打算擁兵自重。這個帽子要是扣在了寇準腦袋上,那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為啥?因為老趙家最忌諱的就是有人擁兵自重,畢竟老趙家的江山就是這麼得來的。是以寇準再也無法堅持自己的想法了,隻好認慫。

宋真宗一看,連寇準都閉嘴不說話了,那這事兒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于是這場談判就這麼展開了。

談判結果,實際上雙方也都能接受。

大遼這邊唯一吃虧的地方,就是年幼的遼聖宗要喊宋真宗一聲大哥!除此以外全部都是既得利益。

宋朝這邊最吃虧的地方,當然就是每年需要給大遼10萬兩白銀、20萬匹絹,而且還需要開放邊境貿易點,以友善大家做生意。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二、澶淵之盟,對宋朝來說,其實是好事。

雖然寇準不認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澶淵之盟在後來的确有着積極意義。宋朝每年給大遼的10萬兩白銀、20萬匹絹實在是毛毛雨。

伴随着宋朝經濟的發展,這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如果常年跟大遼打仗的話,所消耗的軍費,可能是這個數字的百倍不止。

澶淵之盟的簽訂,使得宋遼之間,保持了百年的和平,也給大宋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宋朝最富有的時候,國庫年收入是1.6億貫錢,這是什麼概念?換算成白銀的話,差不多也有800萬兩白銀(各時期換算不同)。

800萬兩白銀裡,拿出30萬兩給大遼,換取一年和平,這一點毛病都沒有。是以說從實際利益上來說,宋朝的确是沾光了。而且開放了邊境貿易以後,宋朝光在貿易上掙的錢,就超過了給歲币的價格。

不過給歲币,說到底也是帶有恥辱的事情,。不管後來作用有多大,在一開始簽訂這個合約的時候,其實宋朝就是被動挨打的狀态。要是這事兒光榮的話,為啥大遼不搶着給宋朝歲币呢?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三、拿秦桧跟寇準比,那是在侮辱寇準。

很多人說寇準時期的歲币換和平,跟秦桧時期的曲線救國政策,似乎異曲同工,為啥寇準名聲那麼好,而秦桧遭受萬人唾罵呢?

其實這兩個人最好不要放在一起比,那真的是太丢老寇家的臉了。

寇準好歹是正直忠心的一代名臣,歲币換和平,莫說後來效果還不錯,就算效果很差,那也不關寇準什麼事兒,這事兒都是宋真宗主導的,寇準是反對者。

寇準是主戰派,他想要打造一個強宋的形象。反觀秦桧,這哥們就是個主和派,說主和派是客氣了,他其實就是個主降派。

他為了自己的官位,不考慮宋朝的利益,隻考慮宋高宗趙構的利益。

隻要皇帝安逸了,那麼他這個丞相也就保住官帽子了。至于什麼國家顔面、利益這些東西,都不是秦桧所考慮的。

這種人怎麼可能跟寇準相提并論呢?就算拿歲币換和平,跟秦桧曲線救國比,那也是不好比的。

宋真宗歲币換和平的時候,宋朝是能打而不打,主動權相對還有一些,至少是跟大遼平起平坐的。可秦桧曲線救國的政策,實際上就是徹底放棄主動權,完全臣服于金國。

寇準為啥認可澶淵之盟?歲币換和平不是恥辱嗎?這可比秦桧好得多

總結:兩人背後都是各自的皇帝。

說實話,讓秦桧一個人背鍋也不合适。

因為秦桧的所有政策,都必須要宋高宗趙構點頭才行。趙構是個實權皇帝,他不點頭,秦桧再怎麼搔首弄姿也沒用。

同樣的道理,歲币換和平,也必須要經過宋真宗趙恒的認可才能實施,畢竟趙恒也是個實權皇帝。

是以寇準和秦桧的施政方針背後,是宋真宗和宋高宗各自的主意,是以該罵誰該誇誰,咱們心裡得有把尺。

參考資料:《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