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7)看電影學曆史:《氣壯山河》—一門大炮的旅程!

(37)看電影學曆史:《氣壯山河》—一門大炮的旅程!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美國老片--《氣壯山河》。

影片拍攝于1957年,時長125分鐘。斯坦利·克雷默導演, 加裡·格蘭特、 弗蘭克·辛納特拉、索菲亞·羅蘭主演。

影片改編自西班牙小說《巨炮》,講述了法西戰争期間,為了防止一門巨炮落入法軍手中,英國派的海軍上校和西班牙遊擊隊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攻破法軍總部的故事。

由于年代久遠,影片的投資和票房已不可知,但從參演的大牌巨星和片中千人群演的大場面來看,在當年也算是大制作。

影片以拿破侖戰争為背景,摻雜進英雄與美女、家國與愛情,用一門大炮的艱難旅程展現出西班牙人民的抵抗意志和愛國情懷。

雖然是戰争題材,影片卻一直貫穿着诙諧的氣氛,兩大男主的幾番争鬥也蠻有趣。

雖然最終的結局有幾分悲劇色彩,反倒更襯托出片名的主題——《氣壯山河》,無論是愛情還是生命,在祖國面前都是次要的!——從這個意義講,影片也不失為一部另一種風格的輕松的主旋律影片。

片中穿件破衣服也依然帥炸天的加裡·格蘭特也讓人種草不已,當年的巨星風度絕非如今的小鮮肉可比。

要說缺點嘛,最大的問題就是片長太長了,整個看下來其實很多和主線關聯不大的片段大可砍去。

也許對那個年代的人們來說看電影完全是種享受,沒有人會抱怨時間太長。不像現代人,忙碌的看個電影也會不斷計算時間成本。

好了,關于影片就介紹到這,下面我們照例回顧下影片所涉及到的曆史—法西戰争。

話說18世紀初,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一番拳打腳踢,達到了權力的頂峰。

他的帝國版圖西起大西洋、北達波羅的海、南至亞平甯半島的靴尖,東端則已伸展到了巴爾幹半島的達爾馬提亞海岸。

雖然成就超過所有法國曆史上的君主,但是在英國沒有屈服之前,拿皇就沒法滿足。而頑固的英國佬依托海峽的庇佑,死硬的很,堅決拒絕媾和。

法國陸軍當時天下第一,海軍直接無法同皇家海軍較量。這一切和二戰時的希特勒是多麼相像,老希後來選擇了用飛機過去打,結果輸了。

拿破侖當時沒有能飛過去的東西,于是想了個狠招--“大陸封鎖”:凡是在法國及其盟國占領區,發現英國臣民或貨物一律扣押和沒收,斷絕歐洲大陸與英國的一切經濟往來,進而困死餓死英國。

“大陸封鎖”一開始很有效。由于英國是個島國,小麥有四分之三來自歐洲大陸,英國國内的小麥售價從每誇特66先令飛漲到117先令。

但是,就像美國禁酒令興旺了底特律黑幫一樣,拿破侖的封鎖令讓英國對岸的葡萄牙賺的樂不可支。

你這厮,居然敢在海邊擺攤!拿破侖怒了,1807年10月,為了關閉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港這個英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拿破侖悍然對葡萄牙宣戰,揭開了長達6年之久的“半島戰争”的帷幕。

因為法國和葡萄牙中間還隔着西班牙,開戰前拿破侖扔給西班牙一塊肉餅。說隻要西班牙和法國一起出兵進攻葡萄牙,就能分到一半的葡萄牙地盤。

西班牙覺得能跟着一起搶錢搶地盤,好事啊!就這麼定了!

法軍穿過西班牙領土,每日急行軍14英裡,未遇什麼抵抗就在11月30日到達了葡萄牙首都,葡萄牙政府坐船跑了,一切仿佛都很順利。

然後,打着進軍葡萄牙旗号的法軍順手占領了西班牙。

說到這裡,我嚴重懷疑拿破侖讀過《孫子兵法》,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假途伐虢”了。

其實拿破侖早就決心吞并“盟友”西班牙,兩國雖然是表面的盟友關系,但是統治西班牙的波旁王室,論輩分是當年法國大革命推翻的路易十六的孫子,心懷“殺爺之仇”的西班牙和法國的同盟關系有多虛情假意也可以想象。

用拿破侖自己的話說,西班牙作為一個盟友太虛弱,作為一個敵人又太危險。

而且吞并西班牙後還可以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掐住英國海上通道的脖子,并順理成章吞并西班牙的殖民地。

作為老牌殖民帝國,當時的南美洲除了巴西,都屬于西班牙的,那可是比整個法國還要大的多的領土啊。

既然好處這麼多,想想不幹都不行了。接下來,一不做二不休的拿破侖于1808年5月初誘捕了西班牙王室所有成員,把西班牙國王換成了自己的哥哥約瑟夫。如此一來,西班牙又成為拿破侖帝國的一部分。

算盤打的老好,一番操作之後也基本都實作了,結果之前沒考慮過的情況出現了--西班牙人民不幹了!

愛好鬥牛的民族自然脾氣也不小,從馬德裡起義開始,西班牙全國各地的起義一波接一波,法軍徹底陷入了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

拿皇畢竟不是一般人,沒法接受失敗,親自跑來鎮壓。勉強控制住了局面,結果按下葫蘆浮起瓢,德意志那邊又不老實了,拿破侖像個救火隊員一樣,又跑那邊滅火去了。

前腳剛走,英國就派出威靈頓帶着隊伍跨海過來湊熱鬧,這下好了,英、葡、西三國聯軍大戰法軍。

拿破侖最多時在西班牙集中了30萬法軍,一直打了六年,難分勝負。

最終決定這場戰争走向的是拿破侖的新戰略--拿皇又要向俄國開刀了。

為了進攻俄國,法軍精銳盡數離開西班牙,留守法軍被三國聯軍步步緊逼。

征俄戰争的慘敗讓60萬大軍灰飛煙滅,拿破侖隻能繼續從西班牙調兵補血。最終在1813年底,法軍被三國聯軍群毆徹底趕出西班牙。

在1808—1814年法西戰争中,法國損失官兵50餘萬,其中傷亡30萬。兩線作戰導緻法軍頭尾難顧,在最初占盡優勢的情況下最終黯然收場。

法西戰争将拿破侖拖入不可收拾的戰争泥潭,按下了拿皇從巅峰走向覆滅的按鈕,并一發不可收拾。

多年後,當拿破侖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回首往事時,也後悔莫及地承認:“正是這個西班牙膿瘡把我毀了!”

-----------------------

讓電影照進曆史

讓曆史照進未來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