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一座矗立千年的文廟,曆史斑駁的痕迹镌刻在這裡,講述着傳古承今的故事;

300畝的傳統林場,如今布滿了藤蔓與鮮花,成為年輕人打卡、小孩子研學的絕佳場所;

震後閑置多年的商鋪,搖身轉型為國際公共藝術園區,多種藝術呈現方式,将距今4000年前的魚凫文化深度閱讀......

古今呼應、人城交融、美的創新,這樣的景象不止一次出現在這裡。這,就是成都溫江。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溫江文廟

市民的情感歸依 城市的精神圖騰

南城提升 活絡城市肌理與曆史記憶

11月下旬的溫江,滿眼都是黃透了的銀杏樹,文廟周圍更是如此。“這裡有5株古銀杏樹,曆經了300餘年的風雨,依舊挺拔蒼勁。”溫江區文管所袁潤夏對華西都市報記者介紹道。

“文廟是溫江老城區的地标性建築,溫江人的慢生活就展現在這兒。品品茶、散散步,再進一樓的博物館看看曆史文物,多少還是有點兒惬意喲。”

記者獲悉,溫江文廟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明朝末年,這裡遭遇兵災,盡數毀壞。從明到清,文廟經曆過11次擴建重修。幾十年前,文廟大成殿更是在一場火災中被焚。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文廟秋色

“屢經重創後的文廟,從2003年開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被修複重建出來,成為我們溫江市民的情感歸依和城市的精神圖騰。”袁潤夏說道。

文廟,位于溫江南部,“提升南城功能品質”恰是溫江未來5至10年發展的重要規劃之一。“以後文廟、老城牆、社學巷等将連成一片。明年将逐漸通過招商引資、城市更新,打造出以文廟為中心的片區,活絡城市肌理與曆史記憶。”說起未來發展圖景,袁潤夏滿懷期待。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文廟片區未來規劃圖

拾園不同景 四季不同園

吸引成都周邊市民的溫江美學場景

“4、5月份,是我們這裡最熱鬧的時候,繡球、桃花、芍藥,白的、粉的、紫的......遇到一堵好看的花牆,大家要穿上漢服,排着隊拍照。”

指着不遠處的紅楓林,萬花拾景園負責人李懷勇說:“到了秋天,不同主題的園林設計,配上楓葉、銀杏,确是别有一番風景。”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紅楓林主題園林場景

位于溫江丹桂路的萬花拾景園本是一處占地300畝、傳統的苗圃林場,經過幾年的更新改造,變成了如今這般模樣。“每賣掉一些苗木,空出一塊地,我們就會新設計一個主題的美學場景,如今已經開發一半了。未來,園區将會成為吸引成都周邊市民、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美學新場景。”

據悉,“拾園不同景,四季不同園”是這裡獨特的設計理念,由此,呈現出“一步一景、宜學宜遊”的場景,盡情展現了古韻詩風、綠境仙蹤的高品質生态文明園的獨特魅力。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一步一景、宜學宜遊

此外,還可承載一些勞動與研學實踐教育。“我們通過耕知樂、創知樂、藝知樂、遊知樂的課程,培養學生德育價值和創新思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用定格動畫還原魚凫文化

推動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國際藝術園區

“動畫工坊是很有意思的。大家都知道溫江的魚凫文化很出名,但是否想過自己動手親自把它用定格動畫等方式還原出來呢?照自己的想法,用石子、樹葉、人物照片創作一個故事。在動畫工坊,讓曆史躍然眼前。”

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負責人張岩英向華西都市報記者介紹,藝術園區的前身是壽安鎮複興社群某安置小區的配套商鋪,2008年地震之後就閑置下來。“我們從2019年開始更新盤活這個區域,迄今為止,它成為了一個以藝術為核心,涵蓋研學、展覽、消費場景、生活美學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園區。”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園區内每棟建築都代表着不同的工坊

記者獲悉,整個藝術園區可分為三大核心功能區,包含藝術館、藝術大咖分館、藝術家工作室、十一個工坊在内的藝術核心區,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公園,以及研學勞動、戶外拓展基地。

這裡常常舉行國際、國内當代藝術與設計展以及公益性藝術活動。張岩英說:“每年8月舉行的中國成都‘和合之道’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營活動是極具影響力的活動,用公共藝術推動公園城市鄉村表達,這是園區的核心精神之一。”

在溫江,幸福感無處不在,像這樣有着曆史人文、美學消費與藝術表達的場景還有很多。未來5年,溫江将奮力建設南城北林兩河一心的大美之區,讓田園與林盤相依、流水與城市相伴,成就最具田園詩意的現代城市。

建設“舊城複興”的大美之區 成都溫江城區的曆史人文、美學場景與藝術表達

老師教學制作定格動畫現場

(圖據溫江文管所、溫江住建局、萬花拾景園、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