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91年戲劇性地崩潰,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盡管蘇聯崩潰至今各種各樣的評論層出不窮,已經發表的着作和政論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卻論述不多,那就是中國在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之間發生了戰略角色的轉換:中國從蘇聯名義上的盟國變成了美國事實上的盟友,而完成這一轉換的标緻就是1979年的中越戰争。
上個世紀中後期,美蘇兩國開始冷戰,因為他們都想做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這個時候的中國對于外交關系的處理方式從不被接受,改為了獨立自主。中國不主動挑釁其它國家,但如果其它國家主動來挑釁,我們将會讓它付出代價。
1979年2月中國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做出決定和實質掌權中國外交的鄧小平,戰争持續時間很短,投入兵力大約20萬,但調動兵力達到了上百萬,傷亡27000餘人,雖然說這個代價比越南要少得多,但是相對于距此最近的一場自衛反擊戰—對印自衛反擊戰就可以稱傷亡慘重了。
1977年2月,越南在蘇聯人的支援下占領了寮國,緊接着,越南就打算對高棉動手,高棉是傳統的親中國家,在後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的前17小時,鄧小平還會見了在中國的西哈努克親王。而後,越南上司人黎筍開始了大規模的驅逐壓迫華人運動。
高棉對于越南人來說就是探囊取物,高棉如果被占領,那麼泰國緬甸就與越南沒有了緩沖地帶,進而越南會染指馬六甲海峽,到時中國南北兩面各有一個軍事強國而且都敵對中國。可想而知,中國的處境就會很危險。但是蘇聯是一個兇悍的戰争機器,中國如果想要打破包圍,隻能對越南下手。
1976年,越南完成全國統一後,在蘇聯的支援下,黎筍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試圖吞并整個支那半島。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1978年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高棉,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1979年2月中國向越南宣戰,同時,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這是美國在為中國保駕護航。
是以,在越南侵入高棉之後,中國依然對越南發動了戰争。
我國對越自衛還擊戰從1979年2月17日開始,當時分西線和東線兩個集團,西線的昆明軍區由楊得志将軍指揮,東線的廣州軍區由許世友将軍指揮。
參加西線對越作戰的我軍有:原11軍的31師32師、14軍的40師41師42師、成都軍區的13軍37師38師39師、50軍149師。
東線的參戰我軍有:廣州軍區的41軍121師122師123師、42軍的124師125師126師、55軍的163師164師165師。
武漢軍區的20軍58師、43軍的127師128師129師、54軍的160師161師162師、成都軍區的50軍148師150師。
當時在河南駐防的20、43、54軍歸武漢軍區節制,全國分成七大軍區後,武漢軍區撤銷,河南駐軍才劃撥到濟南軍區。
在對越南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緻有20萬人參與在一線的這次戰争。
自衛反擊戰自2月17日起至3月16日止,我邊防部隊攻克了越南諒山、高平、老街3個省會和17個縣市,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零10個團,擊斃越軍3.7萬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給了越南侵略者以嚴厲的教訓和懲罰。
軍隊能不能戰,唯有實戰能夠檢驗,中越戰争便起到了檢驗軍隊戰鬥力的作用。結果,我軍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卻曝露出了衆多的不足。
戰前參戰各部普遍輕敵,對困難估計不足;有的基層指揮員軍事素養不佳,指揮混亂,識圖能力弱,結果隊伍迷路、走錯路現象頻發;戰報錯漏百出,烏龍頻現;步坦協同很差,坦克常常單獨勇猛沖鋒……
28天的中越戰争徹底改變某些人的想法,使全軍乃至全國上下深刻了解了不改革便沒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是以,才有萬衆一心,團結一結的30多年共同努力,才有國富民強的今天,才有航母、J20等高科技武器的不斷發展。
越南經過這場戰争後也變得疲憊不堪,對越南方面來說戰争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并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戰争中,中國占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将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争,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并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确認。
1986年,黎筍去世,1989年,越南從高棉撤軍,中越邊境的戰事終于逐漸結束。新上任的越共上司人與中國關系修好,兩國關系走入了正常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