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前些日子,來到廣西桂平金田鎮金田村,在村子裡有一幢坐北向南,磚木結構的廟宇式平房,小青瓦屋面,平面呈長方形,中間為天井,雖然門前雜草叢生,但當地村民告訴我,此乃是大名鼎鼎的“昌輝祠”,從裡面的一尊塑像可以看出,上面依稀可見門聯上的字:金田起義傾清室,天國告成列北王。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當地老人告訴我,這是為紀念太平天國時期北王韋昌輝的祠堂,曾經在一段時間,這裡的香火很旺盛,周邊四村八鄰居的人都來這裡參拜。建造這座祠堂的人,正是太平天國後期投降清朝,後來官至副将加總兵銜,北王韋昌輝的胞弟韋俊,又名志俊。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我們知道,韋昌輝可以說是太平國衰敗的始作俑者,在争權奪利的“天京事變”内讧中,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其人戕戮戰友,濫殺無辜,造成太平天國元氣大傷,頓陷衰敗,終至一蹶難振的局面。最後被天王貶為“奸臣”處以極刑,可謂是以功臣始,以罪人終。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由于這個原因,不少史書上記載韋昌輝的形象,大都是諸如“身材瘦小,白面而高顴,須眉疏秀,陰柔奸險,可謂是一副奸詐相似”。但大家可能會疑問,既然是這麼一種形象,為什麼他的弟弟會給他修建祠堂,供後人參拜呢?事情得從開頭說起。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當年,韋家在金田村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富戶,家中有良田二百六十餘畝,後來,結識在這裡傳拜上帝教的洪秀全、馮雲山,并積極籌劃反清起義,于是,金田村韋昌輝家洪秀全起義打造武器的“兵工廠”,為了打制武器,韋昌輝籌集了幾百兩銀子,在家裡開了十二座鐵爐,日夜開工打制兵器,對外宣稱是打造家具。為了掩蓋打鐵聲音,怕清朝的官府知道,他便在屋邊池塘養鵝,沒事就讓鵝叫,這個池塘後來就叫做鵝塘了,現在就在韋昌輝故居前面不遠鵝塘。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韋昌輝故居前面不遠鵝塘

随後,他大量收購打制刀槍的銅鐵原料,武器打造好後,再塗上桐油,密藏到犀牛潭底,這些日子,韋昌輝的一家人都投入到這項工作,當然包括他的弟弟韋俊,金田起義成功之後,由于起義聲勢浩大,是從村子裡開始的,清朝的統治者在對皇上的奏章中,都一直将韋昌輝定位為“首逆”,根本沒有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他們的名字。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其實,在太平天國的内部,韋昌輝任右軍主将,後加後護又副軍師,很少參加戰鬥,主要負責後勤工作,即“典糧饷”,做全軍的總後勤,算是總後勤部長了,由于他資助起義的特殊貢獻,他為此封為北王、六千歲。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後來,太平天國打下南京,并在此建都,天王洪秀全深居簡出,在宮上盡情享受,天國軍政大事統由楊秀清主理,韋昌輝協助執行,形成了天國朝政三級制制度,即:凡軍政大事,必先禀韋昌輝,再轉楊秀清,然後由洪秀全欽定。這樣就是人人有地位,人人有事幹了。自此加封“雷師、高天仁人”。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随着韋昌輝在天國地位的舉足輕重,是最核心的上司集團成員之一,血氣方剛的北王親弟弟韋俊,在太平這中自是無需從底層士兵做起,直接就是太平天國的“國宗”(進階官職,任職者多是太平天國上司人的兄弟),那個時候尚不是象天國後期濫封王,國宗可以算是僅次于幾個王爺的地位,他一度成為進階将領。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當然,韋俊得這個進階稱号并非是浪得虛名,他在戰場上的确是能打,他先是率軍加入西征部隊,當年憑借裙帶高升的“國宗”們紛紛落馬之時,韋俊卻帶兵進入各地一路高奏凱歌,攻城掠寨,旗開得勝,特别是連克湖北重鎮漢口、漢陽等名城,一時令高層刮目相看,成為西征軍主力部隊,他統兵能力和軍事才華大放異彩,用出色的戰績證明,他配得起這份特殊待遇。更配得上“國宗”這個稱号,一時他成為少有的國宗代表人物。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然而,當年駐守武昌的韋俊要取得更大的戰果的時候,卻從天京傳來一個令韋俊晴天霹靂的噩耗,“天京事變”爆發,一場太平天國洪秀全、楊秀清兩個高層的争權奪利,但最後卻演變成了整個内部的清洗,先是韋昌輝一夜之間屠盡楊秀清府上2萬餘人,石達開本來不在漩渦之中,卻因俠義勸阻而遭到韋昌輝的攜恨報複,全家死于非難,不久之後,韋昌輝又被洪秀全下令處死,韋家也遭到了血洗。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在外抗敵的韋俊一時不知所措,無能為力地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切。特别是他哥哥韋昌輝被定位為“奸臣”時,更是讓他心如刀絞,這個曾經給自己帶來多少榮耀和機遇的親哥哥,一夜之間附加給他多少恥辱和牽累。他真的無法一下子接受這一事實。盡管在這個時候,洪秀全已經意識到堡壘會從内部攻破,并對韋俊明确表示再也不搞株連,并面對朝内無人時,還給他晉升為“右軍主将”,但他的心裡一直不是滋味。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駐守戰場上的韋俊正在警惕,懷疑、猜忌中惶惶度過了一些日子,湘軍主帥曾國藩來了一封信,将他的處境和日後的打算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正是說到了韋俊的心坎上,最後,韋俊毅然率領部隊,投降了距離自己最近的清軍水師統領楊嶽斌手下,一開始擔任參将,在戰場上對自己的戰友大打出手,先後攻廣陽、破枞陽、再占池州、再陷安徽甯國府,為清朝又立下赫赫戰功,升副将加總兵銜。成了太平天國最大的降将,使天國的一些重要城市丢失, 随後,太平滅亡,他也被後人冠以“葬送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人之一”。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韋俊叛變這一行為,有一本《天國志》的史書書,為韋俊的命運不平,為他的才華歎息:“無威福之過,罔荒淫之失,天京之屠非其罪,武昌之勝有其功……惜推誠屈己,不獲已于楊氏;重足側目,能自安夫朝堂?皖江舟封,何故失摯友之歡?蕪湖路斷,豈忍易寇仇之幟!其避禍也可恕,其倒戈也能怨?黃旗指處,幹戈星散,叔侄倉皇,傍人門戶,至屍埋異鄉,父老為詈,豈不悲哉!然其為洪守,則羅澤南嘔血而終;為清戰,則陳玉成望壘興歎,其行也可以相鄙,其能也胡可以相輕?噫,真善守者也。”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然而,盡管書上這樣寫,但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太平天國被鎮壓後,韋俊感覺呆在清軍裡的價值沒有了,便萌生了衣錦還鄉的念頭,畢竟落葉歸根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他帶着大把的銀子回到金田村,一來修建這座哥哥韋昌輝祠堂,二來和鄉親們聊聊家常,同時,為博得鄉親們的好感,他決定出錢修建螞蝗橋、蔡江義渡。心想這樣做金田村民就會原諒他,允許他落葉歸根。

太平天國令人感歎的兩兄弟,兄被誅殺受人敬重,弟衣錦還鄉遭人棄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故鄉的老家人自有一套評價标準。當年起義的慷慨男兒們大都戰死沙場,雖然被朝廷标為叛逆,卻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哥哥韋昌輝死了,依然是村裡人心中的英雄,得到村裡的人尊重,大家都去祭拜他,但韋俊當叛徒苟活于世間享富貴,為村民所不齒,遭到大家的唾棄,最後,韋俊生不能歸故裡,隐居安徽,死亦不能落桑梓,死後葬于安徽宣城孫家埠鄉汪村。不過,他也成為太平天國中唯一善終的“國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