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裡亞 劉靜妍/文 顧炜/攝)2月24日,圓明園遺址公園舉辦圓明園老照片釋出會,現場釋出365張珍貴老照片,大多數照片為首次向公衆展示。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在南京,有好幾件石器,極有可能來自圓明園。譚延闿墓牡丹花壇、南古所石獸、靜海寺露陳墩……它們到底是不是來自圓明園?多年來,是以展開的讨論幾乎從沒斷過。這個“謎團”和石器表面的紋飾一樣,神秘又迷人。

2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南京多地,對“流落”在南京的疑似圓明園文物進行尋訪。

譚延闿墓牡丹花壇

漢白玉石雕上,龍紋清晰可辨

一場雨後的中山陵,空氣清新,花朵和枝葉上噙着水滴。2月25日下午,來靈谷寺散步賞景的人并不多。這裡緊鄰的譚延闿墓,是全國重點文保機關。譚延闿是原國民政府主席,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1930年,譚延闿去世,國民政府在1931年為他舉行了國葬,墓地規格相當高,作為裝飾的漢白玉器物随處可見。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譚延闿墓祭堂旁,草木掩映中,有一個看起來不大起眼的漢白玉花壇。2001年,經來自北京圓明園文物專家實地鑒定,牡丹花壇被專家認定為圓明園文物。

花壇旁邊的銘牌上介紹:“牡丹花台,圓形,高1米,直徑2米餘,漢白玉雕築。台壁刻飛龍紋飾。據北京圓明園文物專家考證,此花台石雕風格與圓明園石器風格接近,用的很可能是北京圓明園的石料。”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潔白的漢白玉經過歲月和風雨洗禮,局部被青苔覆寫,還有風化的痕迹。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走近花壇仔細看,可以清楚地看見上面的龍紋。是以,有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皇家園林風格的建構。龍騰雲中,一條緊挨着一條,中間是蓮花須彌座。當年,來自北京圓明園的文物專家幾乎一眼就認定,這就是圓明園的東西。

不過,近年來,對于這個說法,專家意見并不一緻。2012年,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的考古專家路侃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他曾經為牡丹花壇到北京查證過,“它不是圓明園的,應該是來自北京昌平清鐵帽子王鄭親王祖墳地。牡丹花壇上共有90條龍,但仔細看,這些龍都不是五爪,而是四爪的。四爪為蟒,不是龍。在非常講究禮制的清王朝,圓明園内用四爪龍,是不可能發生的。”路侃作出判斷,這個花壇應該是為打造譚延闿墓時,從北京鄭親王祖墳收購來的石刻中的一件,其本來面目應該是鄭親王墓寶頂的須彌座。

南古所石獸

深藏南古所多年,鱗片層次分明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位于雞鳴寺路“櫻花大道”的左手邊,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在研究中樓,也就是原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門口的石階上有一對石獸,疑似來自圓明園。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兩隻石獸分列在門兩邊,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現代快報記者近距離看到,該石雕件是動物的蹲坐像,和牆壁虛粘着。從形狀看,頭是龍頭,身子上有鱗片,像是麒麟身子,腿則是鹿腿或是馬腿。再細看,底座上分别刻着蘭花、梅花、菊花和牽牛花,十分精美。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由于長時間風吹日曬,石雕件的表面剝蝕得比較嚴重。盡管如此,石雕件總體儲存完好。一副目瞪口張、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姿态,即便穿越千年依然能感覺到它的威風凜凜。

“雕工很精緻,每一個鱗片、每一根胡須都很細緻。”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曆史學院教授賀雲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看了該石獸像的照片,表示這不是一般的石獸。

圓明園365張老照片看不夠?南京“深藏”多處疑似圓明園文物

談起石獸的來曆,賀雲翺表示,有可能是從北京帶來的。“拿曆史語言研究所來說,它成立于1928年,九一八事變後南遷至上海,後遷到南京。”他說,當時中央研究院的院長是蔡元培,曆史語言研究所的院長是傅斯年,南遷時,他們完全有可能把它們帶過來。“而如果來自北京,也就很可能來自圓明園。”

“隻是聽說這對石獸早就有了,不太清楚到底是不是來自圓明園。”記者向南古所從業人員打聽石獸的來曆,這位從業人員表示,老院士們也沒聽說過石獸的來曆。

靜海寺露陳墩

1982年在江邊蘆葦蕩裡被發現

南京靜海寺裡的一對露陳墩早在1984年時,就曾被初步認定為圓明園文物。不過,最近靜海寺并不開門,門口周圍被圍擋包裹,是以記者并沒有見到露陳墩“本尊”。

露陳墩是中國古代建築獨幕喜劇中須彌座的一種表現形式,靜海寺儲存的這對露陳墩高約68厘米、上直徑為60厘米,下直徑略寬,表面光潔,中間束腰,其形體呈“工”字形狀。

1982年,南京市第一次文物大普查,将南京的文物“家底”摸了一遍。原下關區為此成立了文物保護員隊伍,132名隊員專門搜集下關文物線索,還組織召開了老人座談會。露陳墩的線索就是從座談會上獲得的。發現時,石礅在下關靠江邊的一個蘆葦蕩裡,三分之二埋在泥塘裡,隻露出了三分之一。

露陳墩是不是圓明園的真迹?專家們說法并不一緻。第一種認為是圓明園的,因為造型和紋飾都與圓明園的建築風格相像;第二種說法,認為它有可能是蘇州忠王府的東西。

假如是圓明園的東西,它怎麼會流傳到南京的呢?各種說法也不一緻。有的認為,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圓明園失竊的情況很嚴重,當時北京一些機關和私人家裡,經常會發現圓明園的物品,南京的露陳墩可能是從這個管道流散出來的;有的認為,是英法侵略者搶劫來的,本打算經過南京運走,後來發現太重,不友善運,就抛棄在江邊了。

(編輯 吳嫣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