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刘静妍/文 顾炜/摄)2月24日,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圆明园老照片发布会,现场发布365张珍贵老照片,大多数照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南京,有好几件石器,极有可能来自圆明园。谭延闿墓牡丹花坛、南古所石兽、静海寺露陈墩……它们到底是不是来自圆明园?多年来,因此展开的讨论几乎从没断过。这个“谜团”和石器表面的纹饰一样,神秘又迷人。

2月25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南京多地,对“流落”在南京的疑似圆明园文物进行寻访。

谭延闿墓牡丹花坛

汉白玉石雕上,龙纹清晰可辨

一场雨后的中山陵,空气清新,花朵和枝叶上噙着水滴。2月25日下午,来灵谷寺散步赏景的人并不多。这里紧邻的谭延闿墓,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谭延闿是原国民政府主席,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1930年,谭延闿去世,国民政府在1931年为他举行了国葬,墓地规格相当高,作为装饰的汉白玉器物随处可见。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可能很多人没注意,谭延闿墓祭堂旁,草木掩映中,有一个看起来不大起眼的汉白玉花坛。2001年,经来自北京圆明园文物专家实地鉴定,牡丹花坛被专家认定为圆明园文物。

花坛旁边的铭牌上介绍:“牡丹花台,圆形,高1米,直径2米余,汉白玉雕筑。台壁刻飞龙纹饰。据北京圆明园文物专家考证,此花台石雕风格与圆明园石器风格接近,用的很可能是北京圆明园的石料。”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洁白的汉白玉经过岁月和风雨洗礼,局部被青苔覆盖,还有风化的痕迹。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走近花坛仔细看,可以清楚地看见上面的龙纹。因此,有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皇家园林风格的构建。龙腾云中,一条紧挨着一条,中间是莲花须弥座。当年,来自北京圆明园的文物专家几乎一眼就认定,这就是圆明园的东西。

不过,近年来,对于这个说法,专家意见并不一致。2012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路侃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曾经为牡丹花坛到北京查证过,“它不是圆明园的,应该是来自北京昌平清铁帽子王郑亲王祖坟地。牡丹花坛上共有90条龙,但仔细看,这些龙都不是五爪,而是四爪的。四爪为蟒,不是龙。在非常讲究礼制的清王朝,圆明园内用四爪龙,是不可能发生的。”路侃作出判断,这个花坛应该是为打造谭延闿墓时,从北京郑亲王祖坟收购来的石刻中的一件,其本来面目应该是郑亲王墓宝顶的须弥座。

南古所石兽

深藏南古所多年,鳞片层次分明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位于鸡鸣寺路“樱花大道”的左手边,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在研究中楼,也就是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门口的石阶上有一对石兽,疑似来自圆明园。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两只石兽分列在门两边,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现代快报记者近距离看到,该石雕件是动物的蹲坐像,和墙壁虚粘着。从形状看,头是龙头,身子上有鳞片,像是麒麟身子,腿则是鹿腿或是马腿。再细看,底座上分别刻着兰花、梅花、菊花和牵牛花,十分精美。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由于长时间风吹日晒,石雕件的表面剥蚀得比较严重。尽管如此,石雕件总体保存完好。一副目瞪口张、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姿态,即便穿越千年依然能感觉到它的威风凛凛。

“雕工很精致,每一个鳞片、每一根胡须都很细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看了该石兽像的照片,表示这不是一般的石兽。

圆明园365张老照片看不够?南京“深藏”多处疑似圆明园文物

谈起石兽的来历,贺云翱表示,有可能是从北京带来的。“拿历史语言研究所来说,它成立于1928年,九一八事变后南迁至上海,后迁到南京。”他说,当时中央研究院的院长是蔡元培,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院长是傅斯年,南迁时,他们完全有可能把它们带过来。“而如果来自北京,也就很可能来自圆明园。”

“只是听说这对石兽早就有了,不太清楚到底是不是来自圆明园。”记者向南古所工作人员打听石兽的来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老院士们也没听说过石兽的来历。

静海寺露陈墩

1982年在江边芦苇荡里被发现

南京静海寺里的一对露陈墩早在1984年时,就曾被初步认定为圆明园文物。不过,最近静海寺并不开门,门口周围被围挡包裹,因此记者并没有见到露陈墩“本尊”。

露陈墩是中国古代建筑小品中须弥座的一种表现形式,静海寺保存的这对露陈墩高约68厘米、上直径为60厘米,下直径略宽,表面光洁,中间束腰,其形体呈“工”字形状。

1982年,南京市第一次文物大普查,将南京的文物“家底”摸了一遍。原下关区为此成立了文物保护员队伍,132名队员专门搜集下关文物线索,还组织召开了老人座谈会。露陈墩的线索就是从座谈会上获得的。发现时,石礅在下关靠江边的一个芦苇荡里,三分之二埋在泥塘里,只露出了三分之一。

露陈墩是不是圆明园的真迹?专家们说法并不一致。第一种认为是圆明园的,因为造型和纹饰都与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相像;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有可能是苏州忠王府的东西。

假如是圆明园的东西,它怎么会流传到南京的呢?各种说法也不一致。有的认为,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圆明园失窃的情况很严重,当时北京一些单位和私人家里,经常会发现圆明园的物品,南京的露陈墩可能是从这个渠道流散出来的;有的认为,是英法侵略者抢劫来的,本打算经过南京运走,后来发现太重,不方便运,就抛弃在江边了。

(编辑 吴嫣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