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加油站——完美主義也是一種錯

 追求完美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完美主義也曆來被認為是一種優秀的品格。可是在項目中,完美主義也是一種錯,雖然是一種“美麗的錯誤”。項目講求平衡,要的是合格,而不是優秀;要的是70分,而不是100分!

相信在很多人眼裡,程式員都是工作一絲不苟、對代碼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人。瞧,他們在電腦前面一坐就是大半天,如果不是追求完美之人,誰能這樣坐得住闆凳?

可是依我所見,在“追求完美”這個問題上,程式員其實是嚴重的兩極分化。有一部分程式員确實對自己的代碼要求很高,他們在程式設計時,非常注意邏輯是否嚴謹、運作效率高不高、代碼是不是優雅,經常進行代碼重構與優化。他們就像有潔癖農村老太,整天掃把不離手,在哪裡看到不順眼的代碼,就要改到哪裡,如果讓他來維護一個系統,多半最後會讓他把整個系統的代碼全部重構或者重寫了一遍。他們是真正的完美主義者。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寫代碼似乎隻是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對自己負責的功能,缺乏計劃和設計的過程,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最後按下F5,編譯通過,歐耶!他們甚至不願意多點一下自己建立的按鈕,更加不會在一個身份證号碼文本框中輸入一個電話号碼來測試一下,最關鍵的是終于可以向經理交差了,至于代碼中多少隐藏的問題,以後再說吧。這讓我想起了程式員部落酋長Joel所說的,他們編寫的程式“看上去像是給狗吃的早餐,隻經狗能吃飽就行了,何必再花錢讓食物變得色得味俱全呢?”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一下,他們的電腦螢幕上是不是鋪滿了灰塵,鍵盤縫裡是不是塞滿了頭發和食物碎屑,電腦桌面的圖示是不是如七彩拼圖一般,讓人眼花缭亂。

後一類程式員,在數量上似乎占據絕對的優勢,對于一個不擅于控制項目品質的項目經理來說,他們的代碼最終會成為項目的噩夢。系統一旦投入運作,蟲子就會像美國恐怖片中的外星生物一樣,源源不斷的從鼻孔、嘴巴和耳朵縫裡冒出來。

第二種程式員這種低标準低要求、随随便便的做法,很容易被識别出來是一種不好的傾向,而完美主義不是這樣,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追求完美,完美主義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優秀的品格,是每個人應追求的目标。

然而完美主義雖然聽上去不錯,卻并不适合于項目,因為項目的目标是用最少的成本來完成項目,讓各方滿意,而不是制造一個完美無瑕的産品,以證明個人或公司的能力。顯然,完美主義更适合于個人能力的修煉,或者一項沒有限期出成果的科學研究,在項目中,完美主義也是一種錯,雖然是一種“美麗的錯誤”。

完美主義者和随随便便的人,這兩種程式員都不是項目的最佳人選,他們是恰好是兩個相反的極端,如果讓他們負責項目,估計就像玩跷跷闆一樣,要麼壓到地底下,要麼翹到天空上。但是項目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項目中需要有平衡能力的人,他們很好的把握追求完美的“度”,使得軟體功能既能滿足客戶的應用需求,又不至于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可惜的是,這種程式員實在是不多,因為度的把握對程式員而言,确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程式員心中的完美和項目經理心中的完美并不是一回事,因為兩者關注中心不一樣。程式員關注的是自己的軟體功能本身,力争将軟體産品品質做到最好,是以程式員的完美實際上是品質的完美。

而項目經理眼中,看到的是整個項目,包括品質、進度、成本、範圍、風險等方方面面,需要進行平衡,花最少的成本、用最少的時間、達到各方滿意、實作項目驗收,這就是完美。單純産品品質一流,而進度拖延、成本超支,這顯然不是什麼完美的項目。

其實作代品質管理理論普遍認為,品質并不是越高越好。事實上,市場已經對此無數次給出了證明。很多人罵過微軟公司的産品爛,據說喬布斯也曾經大罵windows是坨屎,但微軟公司後來卻成了軟體行業的霸主。

ISO9000對品質的權威定義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看到了吧,是滿足,而不是超出,這非常重要。不要少,少了通不過;但也不用多,多了便是浪費。我們需要的不是100分的品質,甚至也不是一流的品質,而隻是滿足要求的品質。

在項目管理中有一個名詞叫“鍍金”,也就是在産品達到客戶要求後,再多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讓産品更加完美,以進一步提升客戶滿意度,這在PMBok中是一種被明确禁止的行為。軟體品質100分,在項目中不但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且幾乎是一個不可達到的目标, 隻會讓項目不堪重負,最後陷入災難的境地。

追求完美本身并沒有錯,但如果上升到完美主義,時時處處要做到最好,卻不一定符合當時當地的條件限制。一個“最”字會害死人,因為“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如果一味追求更好,其結果可能就如陷入焦油坑的怪獸一般,無法自拔。在這樣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完美主義更是可能會造成機會的喪失。是以,要保持追求完美的心,但又要懂得權衡,不要陷入極端的完美主義的陷阱。

要完美不要完美主義,本質上是一個度的問題,項目應講求平衡,避免極端。學過項目管理理論的人都知道,項目管理中有一個“鐵三角”,也就是在一定的項目範圍的限制下,成本、進度和品質構成三角形的三個端點,為了讓三角形面積保持不變,任何一個端點的變動,都會引起其他一個或兩個端點的同步變動。這個鐵三角本質上就是一種平衡和制約的關系,而完美主義,則隻單純的強調品質,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因素,這顯然是一種極端的行為。

那項目中品質的“度”倒底是什麼呢?其實就“合格”二字。合格意味着被認可,卻不需要達到優秀的代價。客戶認可、上司高興、員工輕松,這不就是完美嗎?可以說項目中沒有最好,隻有合格,合格就是完美。

從小老師和書本就教育我們要追求完美,考試要考100分,90分都嫌太低,那70分還拿得出手嗎?

其實70分不低了,要知道現在大學生的口号是“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少一分廢棄”。當然這種口号容易被批評為不思進取,但萬物存在就有其合理的一面,“60分萬歲”也是事出有因。

在學習方面,我是主張完美主義的,前提是學的是個人感興趣、有用的、切合實際的東西,可以我們大學的大部分課程,基本上是背道而馳。上課、考試,無非是為了不挂科,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這種情況下,60分萬歲也就容易了解了。何必要考100分,節省下來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學習自己更感興趣東西。

從某種程度來說,做項目也是一種考試:有考試内容(項目範圍)、考試時間(進度要求),還有及格線(品質要求和驗收标準)。項目的及格線如果用分數來表示,也是60分,既然60分就夠了,為什麼還果提出“70分主義”呢?其實很簡單,因為要想剛好考60分,實在太不容易了,搞不好就會弄個不及格。是以我提出“70分主義”,一種超越完美主義的新主義,力求在及格和完美之間達到平衡。

項目如果以70分為目标,适當留出緩沖,就可以做到遊刃有餘,更容易把控。70分意味着已經達到客戶的驗收要求,已經能投入正常使用,但可能存在一些影響較小的Bug,個别頁面效率有待提升,個别操作不是很順手,系統擴充性一般,代碼組織有等進一步優化……這些不完美的地方,就讓他們在那裡待着吧,畢竟客戶已經覺得已經達到目标,何苦自己跟自己較勁,非要達到100分呢?早驗收、早收錢,這才是王道!吃飯隻用7分飽,項目也是隻要70分,“70分萬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