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終于要講到中國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宋代了。

俗話說“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争局面,這不但有利于經濟的興旺、民生的穩定,也有利于藝術的發展。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政權後為防止手下大将們仿效自己的做法,采用了“重文抑武”的國策。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這樣一來,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也帶動了整個社會學習文化的熱潮,進而使人均文化水準大大提高。

有錢有文化了,自然對藝術品的需求就增加了。

貴族家裡要搞裝修,壁畫、挂畫、屏風等必不可少;和尚、道士要争奪信徒,壁畫、雕塑那是極佳的宣傳媒介;酒樓、茶肆等店鋪也要懸挂字畫招徕顧客。甚至還有專門的廣告畫和LOGO(标志)設計……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正好,西蜀、南唐培養了一大批畫家,随着北宋的統一,紛紛跑到首都汴京來“讨生活”。

一時之間,汴京城畫家雲集,名手如林,成為繼唐代長安洛陽之後的又一古代繪畫中心。

當時皇家寺院大相國寺(就是《水浒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那個地方)的廟會上,就有買賣圖畫、書籍的攤位,而寺院的後廊,還有專門經營畫像的小鋪子。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貴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對繪畫多方面的需求,使得繪畫題材更加廣泛,風格多樣,而且要求畫家們不斷創新,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出奇制勝。

舉幾個例子:

京城裡有一個出名的美女秦妙觀,畫家們就畫了她的畫像在市場上售賣,跟現在賣明星寫真一樣。不過就是千人千面,每個畫家都畫得不一樣,加上古代人像在寫實确實比較弱,是以秦美女也不怕出門被人認出來。

兒童畫也很受歡迎。據記載,汴京有個長于畫嬰兒的"杜孩兒",還有個叫劉宗道的畫家,創造了“照盆孩兒”的題材,即小孩用手指水盆中自己的影子,影子也指着小孩,創意十足,銷量也不錯。為了防止别人模仿搶生意,劉宗道每次都畫成幾百本後一次抛售,就跟現在的範曾老師一樣,很有商業頭腦。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清代郎世甯仿照畫的《照盆孩兒》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賣畫這行當時有多火?

它甚至吸引了不少人改行來賣畫。其中有個叫燕文貴的,原來是軍籍,世代當兵的,由于自己喜歡畫畫,就跑到汴京的街市上展銷自己的作品,進而受到畫院待诏高益的注意,将他舉薦進了皇家畫院,最後成了北宋著名的山水畫家。

燕文貴的作品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主要有《溪山樓觀圖》(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江山樓觀圖》(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煙岚水殿圖》等。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溪山樓觀圖》

像燕文貴這樣,很多出身草根,在社會上出名的畫家,都被招薦入宮,效力于帝王。(關于畫院和院體畫先挖個坑,後面再填)

賣畫還不僅僅是國内市場,還走向了國際市場。

北宋的繪畫作品通過與遼、金、西夏交界的"榷場",大量被銷售到宋以外的地區。

在國内還有專門為高麗、日本等國制作佛畫的行會。例如在甯波就有"陸信忠"坊市繪制的作品,現存日本各個寺廟、數量有幾百幅之多。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南宋陸信忠《羅漢圖軸》

到了南宋,還有畫家放棄到宮廷畫院任職的機會,甯願在街頭畫像——很明顯“下海”的收入更高,更吸引人。

除了擺攤賣畫,宋代畫家還有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在寺觀中畫壁畫。

畫壁畫其實是畫家們的傳統項目了,畫聖吳道子就是畫壁畫出名的。

宋代畫壁畫最出名的是武宗元,代表作是《朝元仙仗圖》,這個咱們下回再說。

總之,當宋代的繪畫像手工藝商品一樣為社會各個階層消費時,它就更貼近生活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與繪畫的創作,再加上宋代帝王對文化事業的普遍重視,不但名家輩出,還促進了宋代整體藝術水準的提高,造就了中國古代繪畫的新高峰。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标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系。

中國古代繪畫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