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甯靜
作者:吳标華

越來越喜歡陪學生上晚自習的感覺,尤其是在外奔波了的時候,遭遇了不順心事的時候。
我在講台上,看書,備課,批改作業;學生在下面,練字,預習,完成作業。教室裡安安靜靜,隻有沙沙的寫字聲,和翻動書頁的窸窣聲。窗外偶爾閃爍的燈火,廣場偶爾飄來的歌聲,反添了教室的甯靜。
在這樣的甯靜裡,看書能很快進入書中的世界,備課常有奇思妙想,批改作業則不知比平時快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靜靜地想自己的心事,靜靜地傾聽歲月悠長的呼喚。
偶爾擡起頭來,感覺眼前是一片蔥茏的原野,一株株的禾苗正在風中搖曳。我不禁反剪着雙手,走下講台,一一地彎腰細看,如農夫傾聽拔節的聲音……
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用心陪伴,用愛陪伴。再多的規章制度,再多的苦口婆心,都抵不上這講台上的輕輕一坐。你一坐,學生便安靜下來了,便知道該幹什麼了,也能用心做好什麼了。
興奮、躁動是孩子的天性。馴服天性,不是說幾句、罵幾句就能奏效的,得營造一種甯靜的氛圍,用氛圍感染孩子,讓其浮躁一點一點地平息。
這就要求教者首先能靜。
自己心浮氣躁行坐不安,又怎能讓學生心無雜念心如止水!即使你坐在講台上,傳遞的也是焦躁的情緒,渲染的也是不安的氛圍。
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深感艱難的不是起早摸黑,不是加班加點,而是心無旁骛耐得寂寞。也終于明白,真正的累,不是一時做了多少事,而是同時想做好多事。
守護甯靜,其實是守住本心。
作者簡介
吳标華,嶽陽縣一中國文教師。塗鴉不止,僅為尋找寄托;冒昧相擾,但求相逢知己。願做天地間不羁的歌者,願以一生的卑微成就縱情的歌唱。
圖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