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入開發組(5)--一個程式員的成長史(20)

解決完了肚子的問題,代是雄又回到了座位上,繼續翻看那本他好幾次試圖翻看的《C程式設計》。這次,代是雄還是未能如願,正在準備閱讀第一頁的時候,鄒總又走了過來,叫代是雄和另外一位員工到他的位置上去一下。

看到代是雄他們過來了,鄒總從旁邊的座位上搬了兩把椅子過來,讓他們兩人坐下。坐定之後,鄒總對代是雄說:“這位是我們組的資深員工唐國大,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軟體開發工程師,我準備指派他做你的指導老師,你可以叫他唐師傅了。”聽了鄒總的話之後,代是雄馬上回過頭去,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唐師傅好!”唐師傅象征性地向代是雄點頭示意了一下,當作是回禮。

鄒總接着對唐師傅說:“今天開例會的時候你也聽到了,這位是我們組的實習生代是雄,同時,他也是和我們公司簽了約的應屆畢業生,正式報道的時間是七月份,相當于這次提前報到了。麻煩你當他的指導老師吧,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随時和我溝通。”“好的,沒問題。”唐師傅說了一句,露出了滿口的黃牙。代是雄聞到他身上的煙味很重,估計他是一位重度吸煙者。

“行吧,那你們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吧,等下我發一封郵件出來,讓科長和部長也知道這個事情。”鄒總說完,便轉身對着電腦了。

代是雄和唐師傅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之前代是雄光顧着聽鄒總講話去了,他這才有時間好好看看自己未來的指導老師長什麼樣。與典型的開發人員相比,唐師傅唯一的差別是長得比較胖,皮膚很白,好像一位老總(後來聽才聽說,很多同僚私底下叫他唐老闆)。不過,代是雄對唐師傅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說話的時候,從來不正眼看着和他講話的人,頗有點拖大的樣子。另外,代是雄也想了解,他和唐國強是什麼關系,因為他們的名字隻有一個字的差别。

說到指導老師,這是每一個公司在入職的時候都會為新員工安排的,不管是校園招聘的應屆生,還是社招生。公司配置設定指導老師,是出于如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讓新員工盡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崗位及公司的環境,避免因為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而驚慌失措或者無所适從。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的時候,會蹑手蹑腳的,不知道做什麼好,但是,當在無數張陌生的臉中發現一張熟悉的臉龐後,一種親切感就油然而生,會覺得内心中有了依托。指導老師就是大家進入到陌生環境之後的依托。

第二,将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傳授給新員工,讓他們盡早開始獨立地工作。公司出于成本的考慮,如果任由新員工在崗位上獨自探索,那麼會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對于公司來說,這個期間的投入都算是成本,時間越長,成本越高。如果有一位老員工有針對性地向新員工傳授工作中的技能,那麼就會避免新員工這種“摸着石頭過河”的局面,也就會縮短探索的時間,公司也就節約了成本。

第三,通過指導老師将公司的價值觀及各項規章制度傳遞給新員工,起到了一種無形的“洗腦”的作用。如果公司天天通過郵件給你灌輸其價值觀,也許你還不願意接受;但是,如果有個人天天在你的耳邊唠叨,說不定哪天你就深刻領會了,也就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公司的大環境中。一般說來,由于新員工初來乍到,他們是不敢得罪指導老師的,是以對于指導老師的話基本上是唯命是從。

雖然為新員工配置設定指導老師這種想法是很好的,并且也确實起到了讓新員工很快上手的作用,但它也有這幾個弊端:

第一,讓新員工學到了老員工身上的一些毛病。公司的很多流程和制度,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有時候執行不下去,這其中老員工的作用“功不可沒”。例如,很多工作了幾年的老員工不注意程式設計規範,寫出來的代碼的可讀性不好,如果讓新員工看了這些代碼,那麼他們在無形中也就形成了“不需要注重編碼規範”的想法,這對于提升他們的技能是很不利的。另外,很多老員工工作久了,難免會對公司有所怨言,并經常說給新員工聽,這樣也讓新員工形成了對公司不好的印象。

第二,新員工過分依賴于指導老師,凡事都向他們請教,失去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很多新員工都以為指導老師會手把手地教他們,隻要自己不懂的,都可以讓指導老師幫忙解決。指導老師可以為新員工提供幫助,前提是對于某個問題,新員工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之後,确實解決不了,而不是一個諸如數組變量長度的問題都要向指導老師請教。

對于這種以師帶徒的形式,大家要記住的一句話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自己”。指導老師隻是充當一個領路人的角色,真正的學習和思考還是要看新員工自己,要通過親自解決問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代是雄打開自己的電腦之後,并檢視了郵箱,發現鄒總已經将郵件發出來了,這封郵件的收件人是代是雄和唐師傅,并抄送給了賴科長和幸部長。本郵件的主要内容有這幾個:第一,指派唐師傅作為代是雄的指導老師;第二,讓唐師傅為代是雄制定培養計劃;第三,讓師徒二人每周彙報一下學習和工作的情況。

有了指導老師,代是雄的心裡也就有底了。那麼接下來,他就要開始正式的學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