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号音樂廳】國樂交響化,青春的潮州音樂你們感受下

韓江,是廣東唯一一條主要發源地在省内、又獨流入海的重要河流,全長410公裡,是廣東省的第二大江,古稱惡溪、鳄溪,因鳄魚出沒而得名,後為紀念“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驅鳄,改稱韓江。

韓江是粵東人民的母親河,是潮汕地區、興梅地區(梅州市前身)與福建長汀的重要聯系水道,居住在韓江兩岸的客家、潮汕兩大民系,祖祖輩輩靠她灌溉、滋潤和恩澤。

出生于潮樂世家的潮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楊清波,生在韓江邊、長在韓江邊,喝韓江水長大,對韓江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創作的潮州弦樂曲《韓江頌》被評為2021年“廣東音樂新經典工程”原創國樂優秀作品。

【零号音樂廳】國樂交響化,青春的潮州音樂你們感受下

楊清波

零号音樂廳專訪楊清波

楊清波在接受零号音樂廳采訪時表示,《韓江頌》是他将此前自己創作的潮州弦詩樂《夢萦母親河》重新整理、改編而成,主旋律從心裡流淌出來,一氣呵成。樂曲分“韓水春滿”、“輕舟蕩波”、“雲鎖湘橋”、“百舸揚帆”四個樂段,潮州音樂元素始終貫穿整首樂曲中,每次主旋律的再現,會根據音樂的情緒、情感進行變奏和展開,每次都讓人耳目一新。

楊清波從小受父輩和同輩兄姐的影響,由其三叔父楊業成(楊漢桐)、五叔父楊漢榮、大哥楊清霖家傳初學潮州三弦、琵琶和古筝,後專攻小三弦,12歲師承潮樂名家林雲波先生,成為林雲波先生的關門弟子。

【零号音樂廳】國樂交響化,青春的潮州音樂你們感受下

楊清波(右二)演奏潮州細樂

2003年到潮州市文化館工作後,楊清波開始音樂創作,作品以潮州文化為主,潮州音樂方面有潮州大鑼鼓、潮州小鑼鼓、潮州弦樂曲和潮州廟堂音樂。這首《韓江頌》屬于潮州弦樂曲,領奏樂器的二弦,以及椰胡、提胡,均為潮州音樂中所特有的樂器,它們在樂曲中承擔重要的角色,有效地加強樂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韓江頌》有着大量的潮劇音樂元素,畢竟潮劇與潮州音樂是孿生兄弟,從調式、譜式、闆式以及文畔武畔的樂器、銅器等都是共用的,而且潮劇舞台上也會大量引用潮州音樂作為過場音樂和情緒音樂。

楊清波先後在潮州市潮劇團、潮州市文化館等文化部門工作,對于保護、傳承、發展潮州音樂有着豐富的經驗和見解。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多提供展演機會和交流平台,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才能提升作者的創作水準;原創作品既要保留傳統,又要有所創新,讓民族音樂交響化,讓古樸典雅的潮州音樂重新煥發青春和異彩,這樣廣東音樂、潮州音樂才能再誕生更多的經典作品。

【零号音樂廳】國樂交響化,青春的潮州音樂你們感受下

潮州市文化館副館長,群文副研究館員;中國音樂家、曲藝家、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潮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潮州市戲劇家協會理事,潮州市湘橋區劇協主席,潮州市音樂家協會潮州音樂研究會會長,潮州市潮樂團團長,潮州市同德潮劇團業務團長;2011年以來先後8次獲得“廣東省優秀音樂家”;2019年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聘為“廣東省群文作曲家”。

從藝以來,創作、參與演奏的音樂、戲劇、曲藝作品獲省級以上獎項30多件次:

作曲的潮州小鑼鼓《山鄉鬧春》分别獲2010年廣東省群衆文藝作品評選音樂一等獎和潮州市群衆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

作曲的潮州弦詩樂《夢萦母親河》分别獲2005年廣東省群衆文藝作品評選音樂二等獎和潮州市群衆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

作曲的潮州小鑼鼓《鬧新春》分别獲2011年廣東省第五屆群衆音樂舞蹈花會金獎和潮州市宣傳精品獎音樂戲劇舞蹈類優秀作品獎;

作曲的潮州大鑼鼓《南疆圓夢》分别獲2014年廣東省第六屆群衆音樂舞蹈花會銀獎和2015年潮州市優秀文藝演出節目優秀獎;

作曲的潮州大鑼鼓《鳳凰騰飛》分别獲2017年廣東省第七屆群衆音樂舞蹈花會銀獎和2017年潮州市重點文藝創作項目;

與陳繼志聯合作曲的潮州大鑼鼓《抗戰頌歌》分别獲2016年潮州市原創優秀舞台節目器樂類入選獎和2019年潮州市“潮人故裡 精美潮州”原創音樂作品評選“優秀作品獎”;

由潮州弦詩樂《夢萦母親河》重新整理的《韓江頌》獲2018廣東民歌國樂大賽決賽國樂類銀獎;

作曲的潮州大鑼鼓《鬧元宵》分别獲潮州市2017年民間潮樂大賽決賽金獎和2018廣東民歌國樂大賽決賽國樂類銀獎;

作曲的潮州弦詩樂《幸福鄉村》獲2020廣東省群衆藝術(音樂舞蹈)花會音樂類銀獎;

作曲的潮州大鑼鼓《潮州七日紅》獲2020年度廣東省群衆文藝作品評選音樂類三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