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因為一部免費DEMO而聲名鵲起的例子并不少見,遠的例如PS2機能示範的《煙花》,近的比如小島秀夫在科樂美的絕唱《P.T.》。因為遊戲的時效性,這些了不起的試玩Demo都成為了幻之作品,存在于電子遊戲的考古豆知識裡。近日,又一款能載入史冊的技術示範demo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那就是《黑客帝國:覺醒》。

《煙花》demo首次表現了遊戲機在處理大量3D空間關系時的表現力,後來被做成了獨立的遊戲作品
遊戲在剛剛結束的TGA頒獎儀式中推出,基努·裡維斯“親自”站台,内容由《黑客帝國》版權方和Epic Games共同打造。最初,大家都認為是即将上映的《黑客帝國4》電影的同步宣傳,而在遊戲真正發放到玩家的主機中時,才發現這是UE5引擎一次徹徹底底的秀肌肉。
遊戲目前在次世代主機,也就是PS5/XSX上推出,這兩台機器在性能上依舊很難和PC相較,但還是會作為未來3A遊戲最重要的陣地,标準化的配置也比較有說服力。
整個DEMO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Part是片頭演出,基努·裡維斯在虛拟白色空間裡向玩家介紹《黑客帝國》的銀幕史,通過老式的CRT顯示屏回憶初代電影中的橋段,這部分也是在晚會上播出過的。随後,鏡頭蒙太奇到初代Neo中,演出了和原片不一樣的鏡頭,他在自己的顯示器上看到了現在的基努·裡維斯。
鏡頭拉遠,墨菲斯、基努以及初代的Neo同時出現在了白色空間中,基努向我們抛出了《黑客帝國》電影的經典“天問”——何為真實?這既會是電影新作的主題,也會是未來遊戲所展現的形态,因為到此為止,所有的人物和場景都是通過硬體即時演算的,沒有《黑客帝國1》原片,也沒有基努李維斯的參演。
這是假的基努裡維斯
這也是假的基努裡維斯
這還是假的基努裡維斯
通過數字生成的人物模型來進行以假亂真的釋出,這在今年已經上演過幾次,早些時候英偉達的30系顯示卡釋出會,特效版本的皮衣刀客黃在視訊釋出會的中途,分解了背景中的壁爐,戳穿自己是“特效人”的真相;在Facebook改名為META的釋出會中,“蜥蜴人”紮克伯格同樣由特效展現,隻是其本人在以往的公開環節都顯得木讷怪誕,特效版更顯其詭異的神韻。是以《黑客帝國》這回的特效基努也并不稀奇,因為通過預渲染技術制作的影片,确實可以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使其和真實世界的影像别無二緻。
第二部分,屬于電子遊戲的畫卷緩緩展開,特效基努穿越到了電影經典的場景中,要展開一場追車大戰。玩家可以操控角色向後車射擊手槍,雖然不能像FPS遊戲一樣由準星瞄準,但是可以在多個鎖定目标中選擇切換,敵人在車頂上魚躍逼近,靠近槍手時還會觸發QTE反擊,玩法類似于一個簡易的軌道光槍遊戲,但畫面卻和好萊塢特效大片别無二緻。
角色面部表演栩栩如生,但肢體動作因為常有重複,顯得有些穿幫。但抛開人物的部分,樓宇、車輛、爆破特效全部真假難辨。戰鬥持續了五分鐘,在最後的大爆炸中,虛幻5的logo漸入畫面。遊戲中車輛在不同的位置被打爆,都會有符合實體規律的視覺效果,包括影響後車的行動軌迹,除了還能看出車輛存在隐藏血條的設計之外,幾乎就是一部特效電影。
第三部分,這是一個沒有劇情的純展示環節,來到了一個小型的開放世界環境中,玩家可以自由地在這個小小的街區遊覽,登上載具進行破壞。場景中的行人數量、行車數量,都達到了目前其他GTA類遊戲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建築模組化的細節相較第二部分有所減弱,因為玩家有大量時間駐足細看,會有一定的穿幫,但是其他光效和粒子特效依舊給力。
三個部分,分别展示了虛幻5引擎的三種狀态,首先是作為CG工具,達到影片剪輯上完全以假亂真的地步,第二則是在有限的自由度下,做出一個無限近似于特效電影的場景,最後則是在足夠的自由度下,給目前電子遊戲承載的上限做出突破。CG+遊玩場景合計大概8分鐘的體量,卻已經占據了30G以上的容量。代表了當下最高規格的遊戲視覺,如果要做出一個完整的遊戲,最終大小會達到數百G甚至超過1TB。
在談到RTX光線追蹤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漏掉兩個字,就是即時,事實上隻有這兩個字才代表了這項技術的核心價值。早在2000年初,電影行業就已經逐漸用電腦CG特效來代替傳統的電影特效美術,這些鏡頭可以由純數字生成,也可以在真實拍攝的膠片上進行數字再加工,但無一例外,他們需要專業的工業級顯示卡,加之長時間的渲染,以及反複的修改。将電影特效人員數個月的努力和顯示卡數十個小時的計算量,凝聚到一瞬之間,就是光線追蹤劃時代的意義,技術再通過虛幻5的引擎優化,投入到遊戲工業的生産中。
但我們在讨論《黑客帝國:覺醒》的哪個橋段是真是假時,其實這個demo的意義就已經完全達到了,讓無數玩家展望遊戲未來的畫質,這是在PS4釋出之後很久以來都不再引起波瀾的話題,似乎遊戲畫面一度陷入了技術停滞。
未來的3A遊戲會是什麼樣,會不會徹底失去了遊戲的底色,我們不得而知。其實對遊戲畫面的分辨能力,也是随着遊戲經曆的增長而提升的,在PS3時代,一些體育類遊戲的畫面就足以讓對遊戲知之甚少的長輩以假亂真了,也許在未來,玩着4K光線追蹤遊戲長大的玩家,依舊能夠一眼分辨出電子遊戲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