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如果大家都不願意管,就讓它再無序的走一段吧

撰文 |婉鸢

抽取人體200ml靜脈血,注入到帶有抗凝劑的滅菌容器裡,然後向容器内注入已預備好的醫用三氧混合氣體約200ml,通過醫用三氧的強氧化性對血液進行“過濾”處理,然後把血液重新回輸到患者靜脈中。

不開刀、不打針、不吃藥,隻通過這樣簡單的抽血和回輸血的操作,其治療的适應症涵蓋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腦梗、失眠、慢性疲勞綜合征、頭痛、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慢性肝炎、下肢動脈缺血、痛風、慢性缺血性心髒病、癌症輔助治療、突發性耳聾、哮喘等十幾種疾病。

這就是“三氧大自血療法”(下文簡稱三氧療法),除了被醫療機構稱之為“安全可靠、療效好見效快、綠色無依賴、無需住院随治随走”外,也被一些醫美機構宣傳為“神奇的駐顔術”,甚至還有醫院嘗試将這一療法用于治療新冠重症患者。

然而,關于三氧療法的質疑也一直存在,不信者斥之為智商稅、騙局。在知乎“最讓你反感的僞科學是哪個”的提問下,1818個回答中,獲贊最多的回答就是揭露醫美行業中的“淨化血液項目”,其原理和操作都與三氧療法如出一轍。

但在很多公立醫院,三氧療法正在被作為特色技術大力推廣宣傳,這到底是智商稅,還是一項尚未被充分研究、潛力無限的醫學新方向?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接受三氧治療的患者

(圖檔來自北京某臭氧療法中心網站)

證據等級低,不推薦使用?

關于三氧療法的質疑并非毫無依據。

2018年6月,重慶市北碚區政府的公開信箱收到一封關于“臭氧大自血療法是合法的嗎?”來信,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回複道:經查,現行診療科目無臭氧大自血療法科目。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2018年5月,《甯波晚報》報道了甯波陽光博愛康複醫院因提供三氧療法被查。該院對三氧療法一個療程(15次)收費3萬元,并把患者稱為“家人”,還表示交3萬元治療費後還能得到這個項目的股份,随着在醫院接受三氧療法治療的人越多,醫院每個月會安排分紅,半年左右就能收回治療成本,患者推薦來接受三氧療法的親戚朋友越多,就能獲得越多股份。

甯波市江北衛生和市場監督部門對甯波陽光博愛康複醫院進行了調查,随後醫院貼出通知,以“對三氧治療室按無菌操作進行裝修”為名暫停治療。但又對外稱,“裝修好後醫院報備衛生局驗收稽核,之後就會通知大家開始做”。

根據報道,江北衛生監督所醫療糾紛辦表示,他們已判斷所謂的“三氧療法”為不合法行為,應堅決取締,将不定時上門抽查;已産生的收費,由雙方協調解決。

在馬來西亞,三氧療法雖然沒有被禁用,但馬來西亞衛生部對該療法的态度是“不建議使用”,因為其臨床證據等級低。

2018年,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疼痛學組,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三氧學組相關專家聯合制定了《三氧自體血療法專家共識》。“共識”根據循證醫學,參考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及牛津循證醫學中心疾病證據等級制定方法,将三氧療法治療的疾病證據等級分為4類,有A級證據(有良好的科學證據證明臨床益處遠超過潛在的風險)的适應證為無。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正在成為很多醫院的“醫療特色”

缺乏進階别循證醫學證據,并不是因為三氧療法是最新的醫學發現,事實上,在中國它已經從一種療法形成一門醫學。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科安建雄是中國三氧醫學的積極推動者,《三氧自體血療法專家共識》就是由他牽頭制定,他還主編出版了《三氧醫學》,并舉辦“三氧醫學中國行”,在國内各省市醫院巡講,培養三氧醫學人才。

在《三氧醫學》的第一章中介紹了三氧的臨床應用曆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葉,1915年柏林醫生首先利用三氧治療皮膚病,随後三氧作為抗感染藥物被德國軍隊在戰争中用于治療開放性傷口厭氧菌感染,德國牙科醫生用來治療口腔感染。1936年,法國醫生Aubourg将O2-O3混合氣體注入直腸治療慢性腸炎與腸瘘,這是直腸三氧灌注的首次應用。1958年德國的Joaquim Hansler發明了濃度劑量可調控的首台三氧發生器,1968年Wolff首次應用三氧自體血療法治療疾病,并在1972年與Hansler一起成立醫用三氧學會。

1999年,于保法率先将三氧療法引入中國用于癌症治療,2000年何曉峰引進三氧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近20年來,多種三氧療法在國内得以推廣。

盡管對三氧療法的質疑之聲一直存在,而且缺乏進階别循證醫學證據,但三氧療法不僅被醫美、民營醫療機構熱捧,很多公立醫院也都紛紛開展這一治療項目,并且作為科室醫療特色宣傳。

截至今年7月,“三氧醫學中國行”已經舉辦了96講,承辦醫院包括湘雅醫院、濰坊醫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齊魯醫院、上海同濟大學東方醫院、北京大學航天中心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邵逸夫醫院、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醫院、蘭州市第一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等醫學中心和科研院所。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安建雄(左1)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華信醫院)三氧疼痛醫學中心授牌(圖檔來自醫院官網)

根據天津大學醫學部官網資訊,新冠肺炎疫情伊始,天津大學迅速整合學校醫學部與附屬海河醫院的科研力量和臨床資源,在對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進行深入研判後,提出醫用三氧(O3)融注方案進行患者自體血液治療。

新冠肺炎自體血三氧療法臨床試驗研究方案于2020年2月16日确定,并通過了海河醫院倫理審查和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稽核。海河醫院稱用此療法成功救治包括危重症在内的4例COVID-19病毒肺炎确診患者,後被納入2020年3月4日天津市衛健委釋出的新冠肺炎救治“天津模式”專題報道。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自體血三氧治療COVID-19患者流程

(圖檔來自天津大學醫學部官網)

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告訴“醫學界”,在疼痛治療領域,三氧療法已經在很多公立醫院開展了,但三氧療法目前仍不是主流的治療手段,僅僅起到輔助作用,三甲醫院對此都較為謹慎,在一些醫美機構、民營醫院如果流程不規範、不專業,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後果。

有效,有多有效?

蔡毅告訴醫學界,臭氧有消炎鎮痛的作用,和高壓氧艙的原理比較類似,尤其在疼痛治療領域已經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也有一些研究證明對治療肝炎、失眠、三高、高尿酸等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百分百有效。

但非疼痛領域的專家對三氧療法就沒這麼看好和寬容了。

“用三氧療法來治療‘三高’完全就是忽悠人、騙錢的,推廣這個隻是為了帶貨賺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告訴“醫學界”,普通三高病人,正常吃藥就已經有很好的效果,花大價錢的三氧療法比不上多運動、少油少鹽、控制飲食。“都是些民營醫院沒錢可掙了才搞大自血的項目,正規的醫院都沒有開展這些。”

在感染科領域,也有肝病專家指出,肝炎治療并沒有可靠的相關論文或資料支撐三氧療法的有效性,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也沒有提及類似的治療方法。

同時,在一些法律咨詢或醫學交流平台上,還有很多聲稱被三氧療法欺騙的受害者的求助或控訴。

“我是長沙的一名大二學生,一年前我爺爺查出患了B肝大三陽,全家人都很着急,無意中發現了武漢某醫院有三氧自體血回輸療法,說可以完全治好。剛開始醫生跟我們說的是治療2-3個療程就好了,可是在那邊治療了半年,爺爺的病也不見好轉……這樣下去治療費用将是個無底洞,後來給爺爺換到了另外一家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過度宣傳和濫用。三氧療法宣稱可以治療的本來就都是不太好治的病,在開展治療之前要跟患者說清楚,它可能有效但僅僅是輔助作用,不能替代傳統的主流治療手段,降血壓的藥、肝炎的藥該吃還得吃。”蔡毅表示。

身為三氧醫學在中國的領軍人和推動者,安建雄教授卻并不認為三氧療法僅僅起輔助作用。

安建雄教授向“醫學界”介紹,疼痛科臨床治療常用的兩種技術:激素和神經損毀,事實已經證明,疼痛治療的路很窄,患者常常會複發,或者無效,甚至引起并發症,是以我們需要尋找一種能夠修複神經,能對神經進行調控的理想療法。

在安建雄教授看來,三氧療法就是他想尋找的“理想療法”。“我們用三氧療法,加上其它的神經調控技術,患者遠期治療效果大幅增加,并發症也大幅減少。我們看到了相比傳統療法的優勢後,就開始了三氧療法的更廣泛的應用探索和實驗室基礎研究。”

三氧自體血療法已經被摒棄?

2019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麻醉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在附件3《麻醉關鍵技術目錄》中的“麻醉與疼痛治療技術”清單中,“三氧注射術”和“三氧自體血療法”也赫然在列。

身為中國三氧醫學的積極推動者,安建雄教授卻已經基本摒棄了“三氧自體血療法”,把研究方向轉向了三氧局部靶點治療和直腸三氧灌注治療。

三氧療法,智商稅、騙局,還是醫學新方向?

“我們現在推廣的三氧醫學并非自體血療法,而是三氧化水局部注射,我們發表的三叉神經痛、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股骨頭壞死和慢性盆腔痛都是用三氧化水,三氧自體血療法可能對免疫疾病有優勢,但我們也已經基本用直腸三氧灌注療法替代,不涉及血液,會更安全。”

安建雄教授表示,影像引導下病變靶點的三氧注射已經成為他們治療疼痛疾病的主流方法。但在國内很多醫院,以及醫美市場上,三氧自體血療法依然是主流,安健雄希望這個市場能夠被規範。

“從事三氧醫學的醫生比較少,很多醫生隻是使用了這個療法,也不做研究,也不發表文章,是以就難以令人信服,我們現在就是要通過研究和文章發表,去影響更多人。當然确實也有些機構用三氧療法牟取暴利,這些事實也很清楚,會逐漸得到規範。醫學還是應該以人為本,以解決病人的問題為本,首先應堅持不傷害原則,不能做危害病人利益的事,如果用這個來發财,肯定是違背醫學宗旨的。”

安建雄教授團隊本月就有一篇關于三氧療法應用于股骨頭壞死治療的文章上線,這篇論文此前已被美國介入疼痛醫師協會官方雜志《疼痛醫生》接收。安建雄教授稱,他們第一次證明了除了人工關節置換這種經典的治療方式外,還有其它的替代療法也能治好。”

股骨頭壞死的傳統治療方式就是換人工關節,安建雄教授聲稱,他們使用三氧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有效率高達90%以上,70%-80%能夠達到臨床治愈,患者能恢複正常生活。對于特别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患者,能做到解剖痊愈。

對于三氧療法,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屆主任委員于布為教授表示,對于很多短期療效不顯著的頑固性疾病,比如頑固性失眠等,三氧療法應該是有一定療效的,尤其在一些醫療條件不是太好的地方,很有市場,患者的臨床主觀感受還不錯。

“畢竟很多病大醫院也沒有特别好的療法,是以有一定市場空間,但也沒有收費标準,一些謹慎的公立醫院就參考輸血、血透項目來收費,有些膽大的機構就直接收高價。如果大家都不願意管,就讓它再無序的走一段吧。”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梁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