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紀錄片制作者陳曉卿消息,12月20日3時16分,著名電視藝術家陳漢元安詳離世。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的陳曉卿悼念稱:“他是我最敬佩的行業前輩,有令人嫉妒的才華,幫助過很多人……”電視主持人張澤群、電視導演哈文及衆多國内紀錄片人聞訊後也發文哀悼。南都記者了解到,陳漢元曾任原中央電視台總編輯、副台長,為中國電視留下了《話說長江》《話說運河》等作品。

央視網資料顯示,陳漢元出生于1936年,浙江人。1961年,他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起先配置設定到了四川高教局,數日後改派北京,被任命為中國第一個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編輯,是中國第一代電視人。
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他留下了多部産生重大影響、甚至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視作品。上世紀80年代,他為電視連續節目《話說長江》擔任總撰稿人,“濃筆重彩”的解說詞、評書般的“章回體例”,為作品賦予了獨特的藝術風格。1983年,該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期間,曾創下高達40%的收視紀錄;為紀錄片增設主持人、全國征集主題曲等創新做法,也令觀衆耳目一新。最終的主題曲《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傳唱至今。
此後,陳漢元又與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共同完成了《話說運河》的撰稿,該片播出後産生了更大的轟動效應,陳漢元在解說詞中,把長城比喻為陽剛、雄健的一撇,說運河是陰柔、深沉的一捺,“一撇一捺”恰好構成了中國漢字裡最重要的“人”字,他的巧思,讓汪曾祺都驚歎不已。
除了是一名成就極高的電視撰稿,陳漢元還曾為十二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望長城》擔任制片人。不同于《話說長江》《話說運河》的“文學化”手法,陳漢元對《望長城》提出了多用長鏡頭、重視同期聲的意見。成片的紀實主義風格,對此後的中國電視片産生了深遠影響,《望長城》也被很多人視為“中國新紀錄片”的開端。上世紀90年代調任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副主任之後,他催生了《北京人在紐約》《蒼天在上》等現實題材電視劇。有趣的是,陳漢元還曾為《唐明皇》《武則天》《雷雨》《香港的故事》《海瑞罷官》等衆多電視劇撰寫片頭、片尾或主題曲,他為《雷雨》創作的主題曲《一生都給你》,被演唱者蔡琴稱作“自己最喜歡的歌”。
晚年的陳漢元曾加入楊瀾的陽光文化媒體集團,辭任後從事文學創作。
1998年,他被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研究委員會授予“特别貢獻獎”;2000年,被布達佩斯21世紀藝術節組委會頒授“中國藝術海外傳播貢獻獎”。後輩紀錄片制作者陳曉卿追憶,“他有令人嫉妒的才華,卻很好相處。他是段子大王,有他在總有笑聲。”主持人張澤群稱他是“令人崇敬的上司、前輩”,對他人無私提攜、全力保護。
陳漢元曾說,在自己心中,紀錄片的終極目标是讓人們形成和改變對某個事物、某個現象、某個人的看法,“就像是一塊石頭扔進了池塘裡,産生的漣漪越大、越遠,就越好”。他向往的生活卻甯靜而恬淡,“擁有一間茅草屋,屋後有山,山上有樹,前面有河;檐下經常滴着雨滴;點着蠟燭看書,喝着淡淡的茶,遠處隐約飄揚着音樂……”
采寫:南都記者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