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2014-轉行轉行再轉行,堅守網際網路

2014年的1月1号,直到用餐的客人全部走完,關完店回到家已經是淩晨了,想想以前在北京的時候,女友讓我回家帶點大蔥,我買成了韭菜,後來居然開了一家餐飲店,還主做采購,變化真是挺大啊。

我的職業生涯一帆風順,畢業後直接去了北京,遇到移動網際網路最好的時代,各種新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這些IT行業的新人能夠快速獲得足夠多的經驗和曆練,有機會快速成為大牛,這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造就了很多浪潮兒。對我個人來說,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最浮躁時的我沒有抓住最好的機遇,不缺少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卻總不想經過風浪便抵達彼岸。這一點充分展現在我對程式員職業生命周期的考慮上:

我有時會把職業生涯比喻成一個遊戲,遊戲中有很多角色,有的角色生來就比其他角色強一些,所謂時勢造英雄,應運而生,這是他們的優勢,但是他們一生可能隻有5級,相比其他職業的10級、15級少不少,前期強大,不代表後期穩定,對這個職業來說,人脈資源是一大短闆,畢竟缺少很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阻礙了在城市中站穩腳跟的程序(在我的了解中,如果說在一個城市算得上站穩腳跟,需要足夠的經濟支援以及人脈圈的建立),這是我最初對程式員職業壽命的考慮。

後來我在家人的支援下,轉行回老家做餐飲,從完全的門外漢到至少對各種原料都認識,價格在眼裡也比較透明,晚上守到所有客人用完餐,早上早起做采購,說真的,我并不覺得比做程式員辛苦,我始終認為打工和創業的辛苦程度是差不多的,不一樣的是操心程度與各種關系的處理,打理好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再說說當時為什麼選擇餐飲。完全是認識簡單和片面啊,我覺得餐飲隻要把味道做好了,客源自然就能保證,人總得每天吃飯吧,我的店有無可比拟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喜人的客流量,再加上當地人沒有攢錢的習慣等,我隻要把味道保證好的同時,每周至少嘗試一道新菜,兩周至少推出一道新菜,滿足新鮮感,我覺得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現實情況。。。。首先我對市場判斷不足,主打烤魚和麻辣香鍋,忽略了幹鍋在本地的影響;初期靈活性不足,隻按菜單上的菜式準備,忽略了應季菜品;前期人員配置不足;投入到生産中才發現,一周嘗試一道新菜過于被動;滿足不了對包廂的要求;忽略了服務行業人員流動大的特點等等。

可以總結為慘重的教訓,不過也并不是毫無價值的經驗,我在最後反而覺得做餐飲和移動網際網路差不多。為什麼呢。我在本地發現,生意最好的火鍋店不是味道最好的,他的羊肉卷甚至不是真羊肉,而另一家是真羊肉,味道好很多,而且每份的價格還更便宜,但是前者的店鋪面積更大,是後者的4倍多,國人愛湊熱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服務确實是更好,進門就迎,出門就送,全程笑臉,禮貌待人,在餐飲業人員流動這麼大的情況下,保證每位服務人員的素質也是挺難的。

這些和移動網際網路也很像,對一個項目來說,除技術牛b外,産品也要過硬,産品過硬之外,每位參與者還要對項目有足夠的激情和熱情,像國内這個環境,沒有對自身産品的激情,很難從幾百萬開發者中脫穎而出。

開店期間經常和其他餐飲店的老闆交流,而交流最多的話題則是生意如何做,我一開始很好奇,我是一個新人,雖然很努力在學,但是畢竟缺少經驗,而一些從業餐飲20年的老兵也覺得生意不好做,我難免有些疑惑,如果不值得堅持為何還要堅持到現在?後來就慢慢看開了,大多數餐飲店老闆本身是廚房出身,十幾歲就跟着大師傅,從一個月300塊錢,抽7塊錢的煙每天攢3塊到有一家自己的店也不容易,人到中年後本身幹擾也多了,雖然沒以前好做,但是有自己的門面,從第一份工到現在,對其他的也不懂,除了堅持似乎也沒太多的選擇,而我到現在也不會做飯。這些是外界原因。

對我來說還有自己的内在原因,在開店期間,每天剩餘的時間其實不會很多,早上開始就得忙到10點,這時就接近中午的人流了,等中午這段忙時過去,就到了14~15點,短暫的休息過後,再從下午17點開始就接近人流,晚上忙時過去就到20~21點,我們通常是沒人的話到22點半左右關店,回家後還得安排第二天的采購,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一直到2014年5月份。

但是在這期間,雖然時間不多,我卻也一直沒斷過對移動網際網路的聯系。這期間接過一些外包,上架一些app,也做一些像酒水管理系統這樣的app供自己内部使用等,微信、微網誌都在持續營運,我覺得,我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和移動網際網路相處,我内心是熱愛它的,但是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人生中,可能隻有第一份工作是你純粹因為個人愛好而選擇的,在之後的職業生涯中,你最初的愛好、興趣會被你的經曆一點一點的“校正”,變得越來越“正确”。

現在想想我當初考慮的程式員職業壽命的問題,似乎這和優化一樣,你想用最短、最優雅的實作完成邏輯最複雜的工作,但是過度優化、過早優化本身就是惡魔,還不如靜下心來,杯子燙手時你自然會放下。

另外自己的心态也有問題,從學校到工作中,沒受過什麼挫折,畢業設計100分,工作遊刃有餘,自認為可以改進項目的諸多地方,不可避免地導緻了内心膨脹,基于這個心理擔心起未來,害怕日複一日、有規律、沒創意的生活,慢慢地覺得技術再牛b未來也隻能那樣,錢隻能賺那麼多,這個想法真的很有破壞性,讓我認為外面的世界更美麗,忍不住的想往外面跳。其時想打壓住這種浮躁的想法也很容易,隻要培養堅持看書的習慣就可以了,我曾經做過井底之蛙,直到後來才發現,書看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

誰都無法否認科技的重要性,科技使人進步,也是為了滿足人類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我很慶幸自己熱愛這個行業,雖然我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不過至少自己也曾經嘗試過其他的,不會讓未來的我瞧不起當初的自己。

依稀還記得,11年去北京之前,未真正踏入移動網際網路之前,自己的心态最幼稚、最簡單,想要去闖,從沒想過要闖出什麼樣,不考慮闖不出來的情況,就是敢大膽,反而在後來慢慢變了,變化的很微妙,就像紀伯倫的一句詩: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

我在14年5月底來到廈門,未來我希望自己追尋内心,不要輕易放棄。

我的2014-轉行轉行再轉行,堅守網際網路
我的2014-轉行轉行再轉行,堅守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