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老話“多事之秋”是對的。

新班主任磨合兩個月後,出現了不少問題。最近班上也遇到了學校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家長們商量着找學校理論呢。是以最近更新的内容會相對慢一些,大家見諒。

第一單元上周才學完,來總結一下課程延伸設計的實踐。

先複習下當時是怎麼設計的: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這裡重點說明下新課本和當時用的電子版有出入,具體在國文園地後的“我愛閱讀”由《是冰還是水》取代了原來的《分不清是鴨還是霞》,這個沒太大關系,可忽略。

另外一篇《沒頭腦和不高興》文末下方的人物對話也改了: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個人覺得最後的版本不如電子版的好,至少它讓我知道了《青蛙和蟾蜍》這套很棒的橋梁書,特别适合進行六何法的提問訓練。

1、《小蝌蚪找媽媽》

同名卡通片和生長紀錄片都看了。由于之前楊過幾次蝌蚪,是以這些孩子都不是很稀奇。

讓我們大開眼界的是剛開學時去大明湖遊玩,看到一對父女撈上來許多巨型蝌蚪,重新整理了我們對蝌蚪體型的認識。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還有我從網上找到的BBC紀錄片《神奇的蛙類》: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小子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莓蛙為了不讓自己寶寶幹死,一隻一隻背到背上,跋涉幾米的距離,把它們送到儲存了少量水的花朵裡。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還有一隻超級英雄蛙爸爸,在一個大水窪和一個快幹涸,但存有大量小蝌蚪的小水窪之間,用後腿給自己的孩子們刨出一條逃生通道來,實作逃亡大轉移。

2、《我是什麼》

樂高沒有拼。

我們重新回顧了一遍立體書《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後制作了水的簡易循環圖。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跟小子一起讨論了水的好處和壞處(除課本内容外)。多半是他說我寫,他不願意寫,我就讓他用畫表示出來。

3、《植物媽媽有辦法》

課外閱讀的兩本書我在圖書館裡沒找到,先放一放,有機會再通過别的管道去找找。

我給兒子找的是另外一本《一片葉子落下來》,書中關于生與死、生命意義的讨論差點讓我落淚。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收集種子并不是因為做了課文延伸設計才開始的。下面這些是這次設計前收集的種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有爬濟南北部華山撿的不知名的,像花椒粒的小樹種;

有五月吃的甜杏留下來的核;

有放學後在幼稚園附近小樹林裡撿到的松樹種子;

還有前兩年回柳州外婆家,在金秀采集到的鳳仙花種和五角花種;在雀兒山公園撿到的相思樹種(相思豆)......

配合課文,這個時期我們見到并采集得最多的是紫茉莉的種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還幫助了很多蒲公英撒種)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種子因為沒有晾曬幹透的問題,長毛被我們舍棄掉了。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挑選了8種辨識度高的種子來做展闆,恩豪還特地叮囑我,每種都留下一點,明年春天種。

因為暑假奶奶帶着他種絲瓜,發了兩杯芽苗出來。這事讓他覺得特有成就感,當時還給我解釋:這杯種子埋得淺,澆足水後,就發得快。另外一杯種子埋得深,很長時間都沒有發出來。是以媽媽你下次種東西的時候記住了。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簡單的一個展闆,為了保證推送的效果,大部分都是我來動手(其實這點并不好,應該讓孩子多動手,好孬都是一種鍛煉)。我留有幾個簡單的小問題,陪着他共同觀察和記錄。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種子用熱熔膠槍固定在卡紙上。如果有小型自封袋更好,不但可以很好地儲存種子,還能掀起來觀察正反兩面。

像花椒粒的那個白種子,我們沒有辦法查到它的名字,兒子就給它取名叫“星花”。

4、《有趣的動物》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PPT中有幾張是GIF的動态圖:北美䴙䴘、紅褐林蟻、長戟大兜蟲、逮食的雪狐和勃氏新熱䲁,觀看效果比這裡的要精彩,尤其是長戟大兜蟲和雪狐。

長戟大兜蟲乍看還以為是木雕,突然一扭一扭的,惡心得很卻又忍不住要多看幾遍。

雪狐捕食時側耳傾聽雪地裡野鼠的動靜,瞅準時機一個尖嘴猛紮下去!運氣好的能逮住了,運氣不好碰上硬冰層......那畫面太美好,你們自行腦補,反正我是看一次笑一次,都替它感到疼。

這些動态圖都是我從平日浏覽的微網誌中收集而來。

最後一張的視訊位址大家自行搜尋《蟲子和屎的花樣PLAY》。

5、《梅花》

在兒子背誦完該詩之後,我把梅花書拿出來給他看。原想教他做咧,結果人家不要,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給我做了一張奇形怪狀書: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梅花的手工沒有做,可放在日後實作。

6、《沒頭腦和不高興》

卡通片我們寒假早就看過。書在圖書館沒借到,我想這小子既然看過了卡通片,估計對書的興趣也不大,是以就沒再購入,而是購入了《青蛙和蟾蜍》。

前文說過這套書适合做六何法提問訓練。因為裡面每一章節都是不斷重複、但内容層層遞進的句式居多。

比如《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裡《講故事》這一章節。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青蛙病了,蟾蜍去看他,想給他講個故事,可是他想不出來,通過去門廊走走、倒立、往自己頭上潑水、用頭撞牆等幾種方式都想不出來,最後還是青蛙想出了個故事來安慰它。

我提的問題很簡單,蟾蜍一共用了幾種辦法來想故事。答案是4種——去門廊走走、倒立、往自己頭上潑水和用頭撞牆。

兒子當時聽我講完,自己又把書看了一遍(80%的字都認識了),突然否定了我的答案,“媽媽,你錯了!應該是5種方式。開頭時,他先是坐着想的,想不出來才想到去門廊走一走。”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二年級國文上冊第一單元課程延伸設計實踐總結

我核對了正文,确實如此。

這套書我是在開學前幾天給他讀完的,都做了六何法的提問。兒子一開始有點摸不清我的套路,答得不全或者完全答不上來。幾次之後他就大概猜出我會問什麼了,聽完後信誓坦坦地說,“媽媽,來提問吧! ”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孩子真的長進了。開學後他再來做課時練習,閱讀了解題的解題速度明顯比上學期快了很多。

低年級閱讀了解很多都是六何法的範疇(何時、何地、何人、幹什麼、怎麼做、為甚麼)。兒子之是以有信心讓我提問,是因為他猜準我這個出題人的心理。這個過程跟解答閱讀了解時一個思路。當孩子習慣了六何法之後再去做閱讀了解,讀到某個地方會條件反射——這個地方(媽媽,試卷上換成出題人)可能會考。看到題目真問到了,找答案的速度就快。

不管閱讀哪套課外書,甚至是課文都可以把六何法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