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作者:彦璋手制

老话“多事之秋”是对的。

新班主任磨合两个月后,出现了不少问题。最近班上也遇到了学校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家长们商量着找学校理论呢。所以最近更新的内容会相对慢一些,大家见谅。

第一单元上周才学完,来总结一下课程延伸设计的实践。

先复习下当时是怎么设计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这里重点说明下新课本和当时用的电子版有出入,具体在语文园地后的“我爱阅读”由《是冰还是水》取代了原来的《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这个没太大关系,可忽略。

另外一篇《没头脑和不高兴》文末下方的人物对话也改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个人觉得最后的版本不如电子版的好,至少它让我知道了《青蛙和蟾蜍》这套很棒的桥梁书,特别适合进行六何法的提问训练。

1、《小蝌蚪找妈妈》

同名动画片和生长纪录片都看了。由于之前杨过几次蝌蚪,所以这些孩子都不是很稀奇。

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刚开学时去大明湖游玩,看到一对父女捞上来许多巨型蝌蚪,刷新了我们对蝌蚪体型的认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还有我从网上找到的BBC纪录片《神奇的蛙类》: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小子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莓蛙为了不让自己宝宝干死,一只一只背到背上,跋涉几米的距离,把它们送到储存了少量水的花朵里。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还有一只超级英雄蛙爸爸,在一个大水洼和一个快干涸,但存有大量小蝌蚪的小水洼之间,用后腿给自己的孩子们刨出一条逃生通道来,实现逃亡大转移。

2、《我是什么》

乐高没有拼。

我们重新回顾了一遍立体书《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后制作了水的简易循环图。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跟小子一起讨论了水的好处和坏处(除课本内容外)。多半是他说我写,他不愿意写,我就让他用画表示出来。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外阅读的两本书我在图书馆里没找到,先放一放,有机会再通过别的渠道去找找。

我给儿子找的是另外一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书中关于生与死、生命意义的讨论差点让我落泪。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收集种子并不是因为做了课文延伸设计才开始的。下面这些是这次设计前收集的种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有爬济南北部华山捡的不知名的,像花椒粒的小树种;

有五月吃的甜杏留下来的核;

有放学后在幼儿园附近小树林里捡到的松树种子;

还有前两年回柳州姥姥家,在金秀采集到的凤仙花种和五角花种;在雀儿山公园捡到的相思树种(相思豆)......

配合课文,这个时期我们见到并采集得最多的是紫茉莉的种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还帮助了很多蒲公英撒种)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种子因为没有晾晒干透的问题,长毛被我们舍弃掉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挑选了8种辨识度高的种子来做展板,恩豪还特地叮嘱我,每种都留下一点,明年春天种。

因为暑假奶奶带着他种丝瓜,发了两杯芽苗出来。这事让他觉得特有成就感,当时还给我解释:这杯种子埋得浅,浇足水后,就发得快。另外一杯种子埋得深,很长时间都没有发出来。所以妈妈你下次种东西的时候记住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简单的一个展板,为了保证推送的效果,大部分都是我来动手(其实这点并不好,应该让孩子多动手,好孬都是一种锻炼)。我留有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陪着他共同观察和记录。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种子用热熔胶枪固定在卡纸上。如果有小型自封袋更好,不但可以很好地保存种子,还能掀起来观察正反两面。

像花椒粒的那个白种子,我们没有办法查到它的名字,儿子就给它取名叫“星花”。

4、《有趣的动物》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PPT中有几张是GIF的动态图:北美䴙䴘、红褐林蚁、长戟大兜虫、逮食的雪狐和勃氏新热䲁,观看效果比这里的要精彩,尤其是长戟大兜虫和雪狐。

长戟大兜虫乍看还以为是木雕,突然一扭一扭的,恶心得很却又忍不住要多看几遍。

雪狐捕食时侧耳倾听雪地里野鼠的动静,瞅准时机一个尖嘴猛扎下去!运气好的能逮住了,运气不好碰上硬冰层......那画面太美好,你们自行脑补,反正我是看一次笑一次,都替它感到疼。

这些动态图都是我从平日浏览的微博中收集而来。

最后一张的视频地址大家自行搜索《虫子和屎的花样PLAY》。

5、《梅花》

在儿子背诵完该诗之后,我把梅花书拿出来给他看。原想教他做咧,结果人家不要,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我做了一张奇形怪状书: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梅花的手工没有做,可放在日后实现。

6、《没头脑和不高兴》

动画片我们寒假早就看过。书在图书馆没借到,我想这小子既然看过了动画片,估计对书的兴趣也不大,所以就没再购入,而是购入了《青蛙和蟾蜍》。

前文说过这套书适合做六何法提问训练。因为里面每一章节都是不断重复、但内容层层递进的句式居多。

比如《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里《讲故事》这一章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青蛙病了,蟾蜍去看他,想给他讲个故事,可是他想不出来,通过去门廊走走、倒立、往自己头上泼水、用头撞墙等几种方式都想不出来,最后还是青蛙想出了个故事来安慰它。

我提的问题很简单,蟾蜍一共用了几种办法来想故事。答案是4种——去门廊走走、倒立、往自己头上泼水和用头撞墙。

儿子当时听我讲完,自己又把书看了一遍(80%的字都认识了),突然否定了我的答案,“妈妈,你错了!应该是5种方式。开头时,他先是坐着想的,想不出来才想到去门廊走一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延伸设计实践总结

我核对了正文,确实如此。

这套书我是在开学前几天给他读完的,都做了六何法的提问。儿子一开始有点摸不清我的套路,答得不全或者完全答不上来。几次之后他就大概猜出我会问什么了,听完后信誓坦坦地说,“妈妈,来提问吧! ”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孩子真的长进了。开学后他再来做课时练习,阅读理解题的解题速度明显比上学期快了很多。

低年级阅读理解很多都是六何法的范畴(何时、何地、何人、干什么、怎么做、为甚么)。儿子之所以有信心让我提问,是因为他猜准我这个出题人的心理。这个过程跟解答阅读理解时一个思路。当孩子习惯了六何法之后再去做阅读理解,读到某个地方会条件反射——这个地方(妈妈,试卷上换成出题人)可能会考。看到题目真问到了,找答案的速度就快。

不管阅读哪套课外书,甚至是课文都可以把六何法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