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

201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也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間節點。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印發了《機器人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在醫療機器人領域,提出開展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智能手術中心的試點示範,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複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醫療儀器

醫療機器人可以分為四個類别,康複機器人、手術機器人、仿生假肢和行為輔助機器人。從市場結構看,手術機器人的市場佔有率最大,銷量占全球醫療機器人份額的60%以上。另一方面,康複機器人成為發展速度最高的子領域。

目前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中歐美地區的企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佔有率,處于市場主導地位,全球最大的10家醫療機器人企業中大部分是美國和歐洲公司。其中,美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已發展到30多個。這些醫療科技公司擁有龐大的資源網絡、全面的服務内容和優秀的研發團隊,能夠為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更科學、精确、安全的手術輔助服務。而我國的醫療機器人企業數量雖然不少,但是目前的發展情況和國外企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國内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将近2556億元,但是進口醫療器械的金額占據了總體市場的40%,中高端的醫療機器人幾乎被進口品牌包攬,占比超過70%。國内的醫療機器人特别是手術機器人大多數還處于研發階段或臨床試驗階段,距離商業化推廣也還有一定的距離。

國内醫療機器人行業的企業和其他科技醫療企業相比,在企業特點上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個差別是初創企業少,上市公司多。由于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産周期長,成本高,初創企業難以為繼。特别是價格昂貴的工業和醫療機器人研發和生産,是以大型企業參與其中的較多。

第二個差別是行業整體融資事件少,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有較大的資金投入,沒有融資需求。第三個差別是大學參與較多。因為機器人研發的技術含量較高,不少大學在機器人研發方面擁有較高的學術研發水準和人才培養機制。比如清華大學、哈工大、天津大學、北航都是國内醫療機器人研發的佼佼者,其研發産品基本代表了國内醫療機器人的最高水準。

國務院釋出《關于加快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産業的若幹意見》。意見要求打造一批示範性康複輔助器具産業園區和生産基地,實施康複輔助器具産業智能制造工程,推動“醫工結合”,支援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拟現實等新技術在康複輔助器具産品中的內建應用。通過國家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吸引社會資本協同發力,按照市場化方式支援符合基金投向的康複輔助器具産業創新。意見提出,到2020年康複輔助器具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産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

康複機器人的研發是目前國内醫療機器人企業的研發主流。我國是世界上殘障人士康複輔助器具需求最大的潛在市場。智能康複機器人如智能假肢、智能康複訓練裝置、智能化護理裝置(www.lrioh.com)等産品的出現,不僅為殘障人士在康複、生活、學習等方面帶來更多的好處,也展現了智能化技術在輔助器具應用上發展前景,為輔助器具創新提供了新的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