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 | 文旅策劃 | 景區規劃 | 鄉村設計| 展館策展
清徐狐突廟,明清壁畫到底畫了些啥?

很遺憾,這個廟我倒是去了,不過管理者不給開門,前廳的壁畫隐約能看見一點,拍不全面,大家湊合看看,回來也查了寫相關文獻記錄,發現大家都所知甚少。
清徐狐突廟,名氣并不算大,但是在清徐縣也算是年代最為久遠的木構古建築了,它建于宋代,目前遺存有宋、元、,明、清四朝建築,由于曆代的反複重修,風格較為雜糅,難以準确區分開來。除此外,寺廟内尚有18通古代碑刻和明清的壁畫存世,經過修繕後正在調整,期待能早日對外開放,以蔚衆愛好者。
由于并未開放,故幾乎無人了解寺内的壁畫真容,我曾在修複好後去過,順帶發兩張圖檔說明一下。
1、壁畫年代
狐突廟的壁畫集中在前院的獻殿東、西山牆,在山牆的上部也有一小部分,東壁是《回宮圖》,西壁為《布雨圖》,一共是50平米左右,兩壁的風格不同。
2、西壁
西山牆為《利應侯偕龍王布雨圖》,清代筆法,龍王在前,跨下騎着一條噴出驚濤巨浪的猛龍,背後有夜叉舉着傘護佑,龍王兇神惡煞,眼睛瞪大如同雞子,虬髯滿面,發如鋼絲。在它後面有一位老者,仙風道骨,端坐在傘蓋之下,雙手持有行雨的法器,遠處的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正是利應侯狐突神偕同龍王爺來清徐布雨潤澤萬物的場景,龍王威猛,狐突儒雅,可說相得益彰。
3、東壁
東山牆相比之下就沒有那麼熱烈,這時候布雨顯然已結束,大隊人馬正要回宮去,狐突端坐着,在一片萬裡晴空、禾苗茁壯的喜樂祥和氣氛中傳回行宮,兩幅壁畫一動一靜,一開一合,非常直白的告訴清徐百姓們,神靈賜雨的整個過程。
這幅壁畫沒有留下作者,它是純粹的民間作品,手法常見,不拘一格。從技法上看,這裡的壁畫密不透風,用大隊的人物充滿牆皮,直接而濃烈,與宮廷畫師的繁密細緻大不相同,是極具有“野逸”風情的。
3、古代求雨的場景
實際上,清源城、梗陽一帶,每當遇到旱季的時候,都會有當地官員帶着祭品來狐突廟供祭,祈雨的儀式莊嚴而熱烈,由四裡八鄉挑選身強力壯者數人,擡着廟中的神座巡行,直上狐爺山完成儀式。下雨之後,還要再回到廟裡還願,名為“謝雨”。
一般來說,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祭祀狐突神的日子,也是祈雨的酬神賽社日,當日需要宰殺一隻肥羊,焚香祈禱,當地萬人空巷,鑼鼓、社火不斷,十分熱鬧。
而狐突廟的清代壁畫,正是準确的描繪了這樣的一個十分經典的古代場景,有着較為特殊的曆史文物價值。
文化旅遊 | 創意策劃 | 景區規劃 |展館落地 | 文旅小鎮|鄉村旅遊
歡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