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自導自演的一部電影。Khwaja Ahmad Abbas編劇,納爾吉絲、普利特維拉·卡浦爾等主演的家庭愛情片,1951年12月14日在印度上映。
1953年獲得第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提名和最佳影片獎,暢銷世界各國,為印度赢得極大榮譽。1955年在中國發行,觀衆好評如潮,贊不絕口。在中國《流浪者》甚至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

這部大片的導演拉茲·卡普爾先生:(Raj Kapoor ,1924年12月14日~1988年6月2日)電影明星,制片人,導演,出生于白沙瓦電影世家。(其父卡普爾(Prithvi Ra Kapoor,1906——1972是從默片到40年代時期印度第一演員)。自幼随父出演電影、戲劇,當場記以及後來當副導演,使他積累了很多經驗。
1946年編導并主演自傳體影片《火》和劇情片《雨》,取得成功。1950年建立拉茲·卡普爾電影公司,自導自演《流浪者》,從此成為國際知名導演。在長達40年的藝術生涯中,導演和制作了14部影片,主演了57部影片,是印度電影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主要代表作:《火》《雨》《流浪者》《我是一個小醜》。
《流浪者》講述了一個婉轉曲折動人心弦的凄美愛情故事: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普利特維拉·卡浦爾飾)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
其實,在中國,也流傳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說法。
這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拉茲·卡普爾飾),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罪犯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在拉茲的戀人麗達(納爾吉司飾)辯護下,最終獲刑三年。
1:拉茲,是龍是鼠命運多舛的流浪漢。
拉茲本來是高貴的法官拉貢納特的兒子。二十四年前,紮卡(強盜頭目)為了報複拉貢納特,就把他的妻子裡列(裡列·密斯拉飾)在懷孕期間綁架了。強盜把她關押了一段時間後,又故意放她回家去。
因為裡列在強盜處被關押過,村子裡的人們逐漸風言風語的議論,懷疑他的妻子不貞。直到有一天,拉貢納特的嫂子因為此事與他大吵一頓。為了家庭的榮耀,自己的臉面,拉貢納特不得不把自己的妻子裡列從家中趕了出去。
裡列被趕出家門之後,自己一個人來到了孟買。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拉茲在大街上降生了。從此她母子二人就生活在孟買的貧民窟裡。裡列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人,她靠打零工賺錢來維持家裡生活。盡管這樣,她依然堅持讓拉茲上學,将來像他爸爸一樣做法官。
拉茲的國小同學麗達是一個法官的女兒,有一天她邀請拉茲到她家過生日,并送給他一張自己的照片作為紀念。
拉茲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媽媽病了,想吃面包,而家裡什麼都沒有。他就到面包店去為媽媽偷面包,結果被抓坐牢。
出獄後,紮卡就派人找到他,要拉茲加入自己的團夥,以偷、搶等犯罪為業。一次,拉茲偷了一輛汽車,被警察在後邊追趕,他慌不擇路陰差陽錯的來到了一個富翁之家。結果在那裡看到了他國小時麗達的照片,兩人相遇,陷入熱戀。
從此,拉茲決心改邪歸正,到工廠去做工,結果被老闆發現他以前蹲過監獄,立馬被開除。後來又多次找正當的工作,都不能如願。
有一天紮卡作案時被警察發現,他慌裡慌張一頭撞進了拉茲的家,拉茲為了保護媽媽,把紮卡殺死了。這時媽媽告訴他,自己就是法官拉貢納特的兒子,拉茲非常氣憤,決心要把法官殺死,為母親報仇,結果被他的父親送到了被告席。
拉茲不願請律師,麗達主動出庭為他辯護。在法庭上,麗達把拉茲的坎坷經曆講了一遍,赢得了陪審團的同情,最後,拉茲被從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作為法官的父親,把自己的兒子逼成了流浪兒、殺人犯,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制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到處流浪的兒子是無辜的,他的高貴的法官父親才是罪犯,理應該受到審判。
2:麗達,愛情專一,青春靓麗的實習律師。
麗達天生聰慧,秀麗端莊,能歌善舞,一直都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她的父親與拉貢納特是一對非常要好的同僚,麗達的父親去世前,就把未成年的麗達托付給了拉貢納特。麗達在大學時攻讀的律師專業,即将畢業,走向律師崗位。
在拉茲給她過完那個生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一晃許多年過去了,麗達讀完了大學課程,就要當律師、當法官,而拉茲卻一次次從監獄出來又進去,成了一個流浪街頭可憐的棄兒。
自從她倆在麗達的家裡再一次偶然相遇後,兩個青春的火花瞬間燃燒起來。她們漫步在沙灘,遊玩在泳池,相擁在月下,憧憬未來,暢談理想,載歌載舞,沉浸在無限美好的幸福之中。
即使在麗達知道了拉茲不光彩的過去以後,也并沒有嫌棄他,抛棄他,而是積極的鼓勵他,幫助他,把他一次次從深淵中拉回來。
正是麗達的堅持不懈的挽救,拉茲才沒有一步步的沉淪下去。也正是麗達對拉茲的真心摯愛,以自己豐富的法律知識,富有深情的把拉茲過去的流浪生活在法庭上講述了一遍,才取得法官們的同情,使拉茲得以輕判。
影片結尾,拉茲與麗達在鐵窗内外四目凝望,飽含深情。拉茲從口袋裡掏出媽媽給他的項鍊,隔着鐵窗戴在了麗達的脖子上,他真誠的對麗達說:“你戴着吧,這是我的禮物。這個不是偷來的,是媽媽給我的。
這裡還有幾句精彩的對白:
拉茲:麗達,你可要等我啊,你真的能等我嗎?
麗達隔着鐵窗緊緊的抱着拉茲:拉茲,三年的時間不算長。親愛的,我等你!
拉茲:麗達。
麗達:我等着你出來。
麗達眼含熱淚,深情的一遍又一遍的撫摸着拉茲的頭,緩緩地離開。電影在“拉茲之歌”的背景音樂中緩慢的結束了。
麗達與拉茲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沒有一點雜質。雖然兩人條件懸殊,為了自己的愛情,麗達可以抛棄一切。這種愛才是高尚的、純真的、令人稱道推崇的。
3:拉貢納特法官的醒悟有些晚了。
作為大法官的拉貢納特,因為信奉“血統論”誤判案情,害了許多人。劇中的紮卡本來犯了很輕的小罪,因為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罪犯,他就認為紮卡必定也是罪犯。
他的這種判決,引起了紮卡的極度仇恨,促使他綁架了拉貢納特的妻子,導緻了他把自己可愛的妻子趕出家門,也造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輩子的悲劇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他把自己的妻子兒子送上了流浪之路。
他作為原告,在聽了麗達對拉茲過去流浪生活的細緻陳述後,他終于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罪犯。在他去監獄看望兒子時,有這麼一段對白:
拉茲:你來看罪犯來了。
拉貢納特:我是罪犯,來看兒子,可是法律不能懲罰我。不,我的良心已經受了嚴厲的懲罰。
自己種下的苦果當然要有自己來吃,盡管這種代價太大,卻沒有人能夠替代它。在自己的兒子服刑期間,隻好獨自一人慢慢“品嘗”吧。
4:婀娜多姿,精彩絕倫的歌舞更是畫龍點睛之筆。
印度電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那就是不管什麼題材的影片,華麗多彩的歌舞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人們說的,一言不合就唱起來,雙目一對就舞起來。
印度舞蹈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這充分展現了印度人民的浪漫主義情懷!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義。印度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淨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诠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
在這部影片中,《拉茲之歌》和《麗達之歌》的動人心弦的音樂旋律,貫穿在整個的電影劇情之中。影片在多個國家公映後,歌曲也就随着電影流行開來。六七十年過去了,這兩首歌曲的旋律依然活躍在人們口中。
影片中麗達與拉茲在多種情景下美輪美奂的舞姿,清新明亮的歌喉,令人怦然心動,目不暇接。她們二人眉目傳情,心領神會,把男女之間的初戀之情演繹的淋漓盡緻。影片畫面清新脫俗,馨香四溢,讓人們看後久久不能忘懷。
經典不會過時,精品長久傳頌。《流浪者》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愛情劇情片,其揭示的重大現實意義,獨特的表現手法,精美的藝術畫面,精湛的演技水準必将随着歲月的流逝而愈發令人贊歎,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重可圈可點的一筆。
如果還沒有欣賞過這部經典的年輕人,是很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