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作者

Barosaurus、張之棟

無論是否有近憂,特斯拉都需要在中國有遠慮意識。

責編丨查攸吟

編輯丨别緻

當昨天我們C次元的同僚走訪特斯拉門店,驚歎于顧客人頭攢動、銷售意氣昂揚的同時,有一位特斯拉的(前)員工,抛出來一枚炸彈——特斯拉上司“暴力脅迫”其離職。

“相關上司暴力脅迫離職”;

“搶奪手機,躲到廁所無濟于事”;

“辦公室玻璃門都碎了”;

……

以上,是來自于特斯拉合肥某專賣店傳遞員Leila的陳述。按照當事人的說法,其遭到了上司的“暴力脅迫”離職,并相繼遭受到了肢體沖突、暴力搶奪手機、限制人身自由等事件。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破碎的辦公室門,以及洗手間壞掉的零件

其實,“離職風波”是個11月下旬的瓜,但當事人12月13日在自己的公衆号更新了文章,昨天也在某些平台釋出了内容,表示現在其工作狀态已經由停職變為“離崗”。加上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在變相裁員”,故而倒也不完全算是“舊聞新炒”。

問題來了,在各種吃瓜很容易反轉的今天,我們先别忙斷定到底是誰有錯,不如來分析分析,這一波對特斯拉到底有什麼影響。

01

水土不服?變相裁員?

事情的導火索,來自于今年7月當事人的一次業務失誤。

情節1:7月中,Leila在操作時誤複制了另一個訂單号,導緻客戶提前比對了車輛。

情節2:特斯拉收到Leila同僚舉報,對Leila進行停職調查。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如果隻是這兩個情節,料想大家都不會産生什麼疑問:業務操作失誤,違反規則,按規則處罰。

不過當事人在陳述裡埋下了兩顆炸彈。

其一,雙标。

Leila宣稱:該事件第一時間發現後,已将客戶配置修正,中間等待時間客戶産生了情緒,但也在正常傳遞周期傳遞了正确配置的車。另外,Leila還表示,“誤操作”事件并非自己一人做過,其他員工也有過類似錯誤觸犯,而當Leila向上司詢問為什麼“别人不簽我要簽”時,上司回複“你要反思你自己”。相關細節,Leila也提供了錄音為證。

其二,“暴力脅迫”細節。

據Leila表述,當其從會議室到洗手間,希望向家人尋求幫助時,因攜帶手機(工作手機),被陸某、蔣某追出,并一路追到了洗手間,蔣某将門沖撞開後,搶奪了手機。陸某此時在外面說道:搶錯了,是另外一個手機。

Leila趁此間隙跑出洗手間蜷縮在過道,對外大喊:“救命!求求你們!救救我!” 幾個客戶和同僚聞聲趕來。見此情形,客戶建議報警處理,蔣某、陸某才不敢繼續。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旁側資訊推斷出一些可能。

首先,這位Leila不是特斯拉的理想員工。據悉,Leila的勞動合同法将于2022年2月19日到期,特斯拉法務部楊某則明确告知Leila,合同到期後公司将不再與其續簽。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嫌疑:特斯拉借用當事人業務操作失誤,提前将其解雇?目前看,這種機率比較高。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其次,特斯拉在中國快速擴張,确實可能遭遇“成長的煩惱”。另有消息爆料稱,特斯拉強制其HR人力資源裁員。而類似Leila的遭遇,很可能是變相裁員的一次展現。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因為特斯拉發現團隊擴張步伐太快、超出訴求,因而需要收縮,還是團隊中進入并不理想的員工,需要進行優化?僅從爆棚的訂單看,似乎更是後者,但特斯拉和新勢力都屬于前期訂單量驚人、後期爬升亟待尋找支撐的類型,仍然不能排除激進擴張帶來成本壓力、進而變相裁員的可能。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第三,特斯拉對中國環境仍然未能充分适應。

熟悉特斯拉企業文化的人都知道,特斯拉講究“效率至上”,内部員工面臨的工作壓力極大,而一旦業績突出,獲得的獎賞也頗為豐厚。“馬斯克是個要求極為苛刻的人,這種節奏是很多人适應不了的”,特斯拉前公共關系副總裁理查德·雷耶斯(Ricardo Reyes)表示。

按照各位現任、前任特斯拉高管提供的說法,如果員工同馬斯克意見不一緻,多半下場就是卷鋪蓋離職;至于倘若無法完成特斯拉冷酷無情的高名額,被炒鱿魚更是天經地義。“給你一個impossible mission,完成了,你将會得到一筆很大的bonus獎金,完不成你就走人。”

如何讓中國員工充分接受這一點?而不是像Leila抱怨的那樣,指責“官僚主義在特斯拉蘇皖傳遞部門已經根深蒂固”。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這世界上最難的不是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價值取向,而是讓更多的人讀懂自己的企業文化,接受自己的價值取向。

甚至品牌力強勢如特斯拉,也會遭遇這種煩惱。而這樣的煩惱,恰恰是在長期角度對特斯拉造成傷害,哪怕短期内銷量依然火爆。

02

短期可無視,長期難坐視

以C次元的判斷,哪怕這一次Leila把聲勢造到最大程度,短期内也不會明顯傷及特斯拉銷量,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負面消息有滞後性,大衆碰撞門也是晚了半年影響銷量;

二是這批使用者的價值取向跟之前的使用者不同,特斯拉優點受到重視,比如智能化、品牌美譽;

三是本次“暴力脅迫員工”屬于産業層面的消息,在新聞類别裡歸于“to B”,特斯拉自動加速、無法刹車屬于産品層面的消息,在新聞類别裡歸于“to C”,對消費者而言,to C類新聞産生的沖擊大得多。那麼,連“刹車門”都沒能擋住特斯拉的銷量勢頭,“暴力脅迫員工”又怎麼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四是我們同僚在上海本地店面調研,而上海是特斯拉在中國的大學營,消費者喜歡新銳洋品牌,這裡頭很多人并不能厘清什麼是駕駛輔助,什麼是自動駕駛,特斯拉有哪些缺點。

然而,事情總有正反兩面。短期内特斯拉可以安然無虞,不等于長期穩坐寶座。

物極必反,追求極緻的特斯拉或許并沒有深刻了解這條東方哲理。

特斯拉如今的影響力、股價都達到了曆史最高點。雖然馬斯克還放出來“2030年特斯拉年銷量2,000萬輛”的風聲,但那需要在2020年50萬輛的基礎上連續10年都實作年均複合增速35%,還得確定純電動車使用者群體能夠達到那樣高的增速。是以要想再進一步爬升到蘋果級别的萬億美元市值,的确極為艱巨。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能夠迅速崛起,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如今美國需要捧起一個喬布斯之後的矽谷技術偶像領袖,馬斯克是最佳人選,還需要維持甚至拉升美股大盤,勢必要保特斯拉;中國又需要特斯拉作為鲶魚,帶動新能源産業鍊發展。兩個全球最強大國共同為特斯拉大開友善之門,才會有美國多個州對直銷睜一眼閉一眼,中國同意特斯拉獨資建廠,也才有了特斯拉如今的發展。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捅向傳統車企和消費者刀子的同時,那柄利刃也會直插自己的心窩。沒有任何一家以消費者為草芥的企業能夠熬過行業規律,特斯拉誠然并非“完全無視消費者”,但過于聚焦在對技術的自我了解上,和一部分人群的喜好迎合上,自然難言長久。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輿論喜好話題性高的人物和事件,于是馬斯克和特斯拉在潮水般的言論裡,以浪尖波谷來回跌宕起伏的姿态,走上了神壇。然而終究馬斯克不是神,特斯拉不是神迹,一切都是時代和規律的産物。公衆在參與“造神”的同時,下個階段便可能是集體“誅神”。

總是從背後捅刀子的馬斯克和特斯拉,會倒在這場“誅神之戰”中麼?

C-DIMENSION

“暴力脅迫員工”,特斯拉在中國“變相裁員”?

微信号|汽車公社 C次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