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侵略曆史不能遺忘不容否認

日本侵略曆史不能遺忘不容否認

□ 本報駐日本記者 冀勇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4周年,也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多萬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戰俘被日軍殘忍殺害。然而,在日本政府歪曲、美化侵略曆史的“不懈努力”下,南京大屠殺在日本國内已經被逐漸遺忘,反思侵略戰争的聲音也越來越少。

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國際社會也早有定論,侵略曆史不能遺忘不容否認。

大屠殺被選擇性遺忘

12月11日,一場由日本民間團體“NO MORE南京之會”組織的名為“南京大屠殺84周年·2021年東京證言集會”在位于東京千代田區的YMCA亞洲青少年中心舉行。

集會上,長期從事南京大屠殺曆史研究的旅日僑胞林伯耀,通過對比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侵華日軍第二碇泊場司令部中士梶谷健郎和第16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第30旅團旅團長佐佐木到一的日記,以及大屠殺幸存者陳德貴和潘開明的證言,證明南京煤炭港大屠殺是不可否認的曆史事實。

公立高中退休曆史教師甲野信夫在演講中批評日本政府逐漸在教科書中模糊、淡化有關侵略曆史的記述,使青少年學生不能了解真實曆史。甲野說,通過長年累月“不懈”地對教科書進行修改,南京大屠殺成了“南京事件”,侵華戰争成了“日中戰争”,侵略曆史已經越來越偏離真相。

“NO MORE南京之會”組織的南京大屠殺證言集會自2018年以來每年舉辦一次,通過邀請大屠殺幸存者和研究學者講述曆史,制作曆史資料集、影音視訊等方式,向群眾介紹侵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

遺憾的是,盡管日本國内還有諸如“NO MORE南京之會”這樣的有識之士成立的團體,常年堅持講述南京大屠殺真實曆史,但更多的是像甲野信夫指出的那樣,在日本政府的歪曲、美化下,很多日本群眾根本不知道大屠殺曆史。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前後,日本國内幾乎沒有相關報道。與南京大屠殺被選擇性遺忘形成強烈對比,1941年12月7日拉開太平洋戰争序幕的突襲珍珠港事件卻被廣泛宣傳,“珍珠港事件80周年”的标題充斥于電視螢幕和報紙版面。

與往年有關突襲珍珠港的宣傳類似,各種報道的重點集中在日本為何作出了突襲珍珠港的錯誤決策,以及太平洋戰争爆發後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日本最終走向戰敗、在美日僑戰時遭到迫害等内容。

教科書模糊相關表述

日本從最早在教科書中修改有關南京大屠殺曆史的措辭,到模糊屠殺遇難者人數、淡化大屠殺性質,直到近年有右翼分子公然聲稱大屠殺屬于虛構,曆史真相被不斷歪曲、抹殺。

1965年,日本文部省(文部科學省前身)對曆史學家家永三郎編寫的《新日本史》教科書作出審定不合格決定,要求對其中關于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相關内容作出修改。在家永把文部省訴上法庭後,1997年日本最高法院判決文部省的修改要求存在錯誤。

1985年,右翼團體“守護日本國民會”編撰的《新編日本史》教科書稱南京大屠殺“是否屬實在學術上尚沒有結論”,并被文部省受理。該教科書被《朝日新聞》披露後,在各方反對下被撤銷。

2001年,右翼團體“新曆史教科書編撰會”出版《新曆史教科書》,除全部删除南京大屠殺内容外,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殺時,使用“南京事件”表述,同時把遇難人數表述為“許多人”,并稱“關于事件,在資料上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對曆史事實存在各種不同見解”。

2015年,文部科學省審定的部分國中教科書,把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殺害了衆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衆多死傷者”。

對南京大屠殺,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在日軍占領南京後的最初六個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還沒有将日軍所燒棄的屍體或投入長江、或以其他方式處理的人們計算在内。戰犯供述,日軍為了掩蓋其罪行,處理的屍體總數達15萬多具。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也在調查基礎上判定遇難者人數達34萬。1951年9月,日本政府接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對南京大屠殺的判決結果。

此外,無論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曼徹斯特衛報》和《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對大屠殺的大量報道,還有戰後中國政府進行的廣泛調查,以及包括中國幸存者和日本原侵華日軍的證詞,都無可辯駁地證明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曆史上慘絕人寰的大慘案。

全方位美化侵略曆史

日本政府在1952年結束同盟國軍事占領“恢複主權”後,開始一步步否認和美化侵略曆史,近年來在安倍晉三政府執政下,日本在右傾保守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本否認、美化侵略曆史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修改曆史教科書淡化侵略曆史。戰後,日本政府分别在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初以及90年代以後至21世紀三個階段對修改曆史教科書發起挑戰,涉及模糊侵略戰争等各個方面。經過長年“努力”,侵略曆史被漸漸模糊化。

二是通過參拜靖國神社等把戰犯樹立成英雄。日本政府把曆次對外侵略戰争中的戰死者宣揚成為國家奉獻生命的“英雄”,14名甲級戰犯也被以“昭和殉難者”名義供奉在靖國神社,每年舉行大規模參拜。

三是把日本塑造成戰争受害者。日本國内對二戰的宣傳,主要集中在日本人民在戰争中遭受的苦難,包括美軍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東京大轟炸、沖繩戰役、西伯利亞戰俘營等等,但對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人體實驗、慰安婦等,日本選擇性予以遺忘。

四是打壓正視曆史的聲音。日本國内近年來反思侵略曆史的聲音越來越少,即便部分有良知的人士說出曆史真相,也會被扣上“自虐史觀”的帽子,成為右翼攻擊的對象。2017年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因在長篇新作《殺死騎士團長》中提到南京大屠殺,招緻右翼分子的攻擊。

五是在曆史問題上片面強調“面向未來”。2015年安倍在發表戰後70周年談話中,宣稱日本“不能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意圖結束對二戰侵略曆史的争論。

曆史不容否認,正義不可亵渎!日方應本着對曆史高度負責的态度,以正确的曆史觀教育年輕一代,切實履行正視和檢討侵略曆史的承諾,以實際行動為改善與鄰國關系作出努力。

來源:法治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