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兩聲巨響響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當時已處于二戰的尾聲,盟軍不願再和日軍拖延,搞出不必要的傷亡,美國是以往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并且誇大了原子彈的威力,讓世界震驚,日本震驚,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日本無條件投降。

雖說最初的原子彈可能不具備有毀滅地球的威力,但足以震懾世界各國,是以在二戰結束,蘇聯、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研制屬于自己的原子彈,而比起“第一代”原子彈,後代核武器的威力自然也要更大些。
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成地球上第五個有核國家。但二戰的結束,并不代表戰争的硝煙從我國消失了。
二戰後,老蔣挑起内戰,解放戰争持續了五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次年北韓戰争爆發,當時我國尚且羸弱,正處于百廢待興的時段,美國的五星上将認為我國沒有膽量參與到此次戰争,是以行為上較為嚣張。
美軍無視中國的多次警告,甚至其飛機多次侵入我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将綿延到鴨綠江邊,而我國深刻明白唇寒齒亡的道理,雖然當時的我國,還較窮,沒有啥好武器,但來事不怕事,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抵達了北韓戰場。
這是一段極其艱難的作戰,但每一位志願軍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為了國家,也為了自己的小家,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出了國家的尊嚴,也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軍魂,麥克阿瑟沉默了。
在最初,志願軍進入北韓戰場時,麥克阿瑟以及杜魯門都認為不足為懼,而經過三次的戰役,麥克阿瑟所率領的“聯合國軍”不得不退回三八線附近。
1951年4月,麥克阿瑟主張攻擊我國在東北的軍事目标,并且表示必要的時候應該要使用核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在1950年,美國海軍少将拉洛也曾建議使用原子彈,并且在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會上宣稱“我們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應對軍事局勢。”
而當記者詢問道“是否包含原子彈”時,杜魯門則回答道:“包括我們擁有的各種武器。”并且表示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它(原子彈)。不過接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李奇微則是持反對意見,表示“我們不是禽獸。”
進入到現代文明時代,西方國家所倡導的便是人權與自由,美國公然表示要動用危害性極大的原子彈,其意味着實耐人尋味,是以英國、法國等國家都發表了聲明,強烈譴責美國似乎有意在擴大戰争。
并且英國的參謀長還曾緻電麥克阿瑟,“善意”的提醒到:“蘇聯空軍将不可避免的參加戰鬥。”彼時冷戰已經在進行中,美國與蘇聯在競争世界強國的位置,若是美國有意擴大戰争,蘇聯自然也會有所動作。
而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于1949年爆炸成功了,另外斯大林也曾回應道:“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等于對蘇聯使用核武器。”是以當麥克阿瑟主張使用原子彈時,杜魯門遲疑了,最終也沒有投入使用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