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文物,是曆史上人們所留下的具有寶貴價值的物品,它們是曆史的見證者,是前人智慧的濃縮。曆史賦予了它們自己的生命,有起源也有歸宿,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尊重和保護文物。

正如餘秋雨在《藝術創造工程》一書中所說的:“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你尊重它的人格,體察它的脾氣,它就會交你支配它的自由; 反之,你沒有真正了解它卻想雕飾它,阿谀它,役使它,它就會與你處處過不去。”

上世紀80年代,一個小男孩在一本教科書上看到了自己爺爺的名字,回家一問才知曉了這段牽扯甚廣的文物往事,且看這有着“自己想法”的文物究竟是什麼?又是如何與普通的老人家有了聯系的。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一、爺爺名字出現在課本上,卻引出中國國寶的故事

上個世紀80年代,一個湖南省甯鄉縣黃材鎮的7歲姜姓男孩在當地的學校讀一年級。有一天,他和幾個孩子們從老師辦公桌上看到一本高年級的《中國曆史》書,孩子們出于好奇便翻看了幾頁。

不料他卻是看到了一個很熟悉的名字,他不知道這三個怎麼念,但是常常在家裡看到,而父親告訴他那是爺爺姜景舒的名字。

看到了這個熟悉的名字後,小男孩便回到家中去問自己的爺爺,一問,爺爺這才笑着告訴他:确實是爺爺的名字。

一個普通的當地農民名字為何會出現在學生的曆史課本上呢?因為這背後隐藏着一段年頭久遠的文物故事。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而這個文物便是商周時期的四羊方尊。衆所周知,商周時期有着極為燦爛的青銅文化,所留下的青銅器至今是工藝精美,而四羊方尊便是這些青銅文物中極具盛名的一個。

四羊方尊,鑄造于商朝晚期,其腹部鑄有四隻卷角大羊,這也是四羊方尊的名字得來。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千克,器身為方形,尊口呈喇叽叭形向外翻,造型獨特,鑄造工藝精美。

是以,四羊方尊也被史學界稱作是“臻于極緻的青銅典範” 。

可見四羊方尊的價值之高,也是以而成為了中國十大國寶中的第三位。在80年代的曆史教材中,四羊方尊赫然在商朝文化章節中展示。而之是以會出現“姜景舒”的名字,正是因為他是四羊方尊的發現者。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二、挖到寶物卻不識,輾轉失落十幾載

1938年4月,在湖南省甯鄉縣黃材鎮的轉耳侖山上,姜景舒、姜景橋、姜喜橋三兄弟正到半山腰去墾荒栽種蕃薯之際,卻不想一鋤頭下去鋤出了一個金屬器物。

展現在姜景舒兄弟眼前的是一個青綠色,呈方形有着4隻卷角羊頭的金屬器物。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的兄弟三人并不知道這東西是何物,但單從外表來看就可見不凡,應當是個寶貝之類的物件。

頓時,姜家三兄弟如獲至寶,圍着打量這件寶貝,兄弟三人本想用工具敲打看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卻不想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掌心大小的一塊碎片。

此後,姜景舒兄弟将其抱回家中,将其稱了重量約64斤。姜景舒其實并不知道這件寶貝有什麼價值,但其外形和色澤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他還一度以為是“烏金”,十分珍視這個物件。當姜景舒家有一個寶貝的消息被傳出去後,遠近聞名的村民們紛紛到姜景舒家中去參觀。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為了避免四羊方尊被參觀者們損壞,彼時的姜景舒還請來了當地的鄉紳維持秩序。很快,還有一些古董商上門想來買走它,其中黃材鎮萬利山貨鋪的老闆出了400個大洋的“高價”。

這個價格對于彼時相當貧困的全家來說,無疑是一筆天大的誘惑。一個憑空撿到的物品能解決家裡的燃眉之急,已然是幸運至極了。

是以,姜景舒一家決定将這個寶貝賣給貨鋪老闆。有錢的地方人人都想摻和一腳,于是在村長、保長、甲長等人的幹涉下,最終到姜家人手裡的400塊大洋就隻剩下了248塊。

而黃材鎮古董商買到了四羊方尊後便将其轉手給了長沙縣的另一個古董商。經過了幾次這樣的轉手之後,四羊方尊身價可謂是暴漲了。還有一個外國商人想要出價10萬大洋,将其帶到海外。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就在此時,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傳了出來。姜景舒這才知道了原來自己撿到的這個寶貝是個有幾千年曆史的青銅文物。也正是以,四羊方尊才沒有被被賣出海外。後來,長沙縣政府發現了四羊方尊,便将其沒收存放在了當時的湖南省銀行,想等日後時局穩定再讓其現世。

可等來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是更加濃烈的戰火。1938年,抗日戰争已經全面爆發了,戰亂讓湖南也變得一片混亂。為了躲避戰亂,湖南省銀行遷到了湖南西部的沅陵縣,四羊方尊亦是随行的物品之一。

隻是誰都沒有想到,四羊方尊卻在這次的流浪中支離破碎。

三、再現世已是支離破碎,幸而終得圓滿無缺

1939年,四羊方尊在運往沅陵的途中因為遭到日機轟炸,而被當場被炸成了20多塊,用支離破碎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盡管四羊方尊已經被毀乖,但護衛人員并沒有放棄它,而是将所有的碎片一起放入箱子帶到了沅陵。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到了沅陵後,銀行的人來不及管這破碎不已的四羊方尊,隻是匆匆地将其放置于倉庫裡,而這一放便是16年之久。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訓示之下,才開始尋找四羊方尊的蹤迹。

1952年時,人們在中國銀行湖南分行的廢品倉庫中找到了碎成20多片的四羊方尊。為了國寶能夠恢複風采,政府請來了文物修複大師張欣如到湖南來修複四羊方尊。

在張欣如日以繼夜的精心修複中,終于在兩個多月後将四羊方尊成功修複,再現了其國寶級文物的風采。1959年後,四羊方尊被放置于國家博物館中,此後一直收藏于此。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令人意外的是,原來這個修複好的四羊方尊并不是完整的,還缺失了一塊巴掌大的銅塊。當初賣尊的時候,姜氏兄弟沒有拿出那塊碎片,自然也沒人知道還有這麼一塊碎片存在,一直到1963年才被湖南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高至喜發現

1976年,他最終還是将殘片交給了國家。姜家兄弟不願意出賣此物,高至喜無法隻得一直做姜家兄弟的工作。在高至喜的反複勸說之下,姜家兄弟無償将銅塊上交了國家博物館

如今,這件極為精美的商代青銅器已經成為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代表與象征。

小結

四羊方尊從“重見天日”起便經曆了無數坎坷:到缺乏一角到被商人倒賣,再到後來的炸成碎片,直至最終的修複保護。鳳凰涅槃,也不過如此了,也正是經曆了一次次洗禮,才使得四羊方尊得以“浴火重生”,驚歎世人。作為中華燦爛文明的見證,四羊方尊是故人的智慧,是中國工藝的驕傲之作,是3000年曆史的底蘊傳承,保護中國文物,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而對于那些為保護它而付出的人,同樣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男孩在曆史書上看到3個字,感覺很像爺爺名字,回家一問卻是真的

衆所周知,近代以來,列強入侵我國,使得無數的珍貴文物被帶走,流落海外,這是國恥,也是中國文物和曆史的傷痛。四羊方尊是幸運的,在經曆了坎坷後能夠回到祖國,可還有許多的珍貴文物還難返故土,希望在不久的将來,它們都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讓世界一領中華文明的璀璨。

參考資料:《藝術創造工程》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