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8日,英國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gers)于英國倫敦去世,享年88歲。
理查德·羅傑斯(1933—2021)
作為英國高技派運動的領軍建築師之一,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理查德·羅傑斯成為這個時代令人銘記的優秀建築師。羅傑斯在70和80年代以他的諸多作品聞名,例如巴黎蓬皮杜,倫敦羅伊德銀行總部。迄今為止,他的作品都有着相似的主題,使用明亮的色彩與結構元素來創造一種易于識别的風格,同時又是十分适合的。
羅傑斯生于佛羅倫薩,二戰時随全家遷往英國。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兩位建築師畢業之後與Su Brumwell和Wendy Cheeseman共同在1963年成立了團隊“4”。雖然他們在團隊“4”裡的合作隻有4年,但這對于英國建築是決定性的成型階段,羅傑斯和福斯特都成為英國高技派的領軍人物。
團隊“4”解散後不久,羅傑斯就開始了另一場與倫佐·皮亞諾的多産合作。兩人的巨大成績出現在1971年,他們與Gianfranco Franchini和來自Arup的工程師Peter Rice合作,赢得了蓬皮杜中心的設計。當時還年輕的兩位建築師以他們激進的設計震驚了很多人,将建築的裝置全面展示出來,形成羅傑斯技藝的标志,此後被人稱作“bowellism”。
盡管這座建築在1977年剛建成時獲得的褒貶不一,蓬皮杜中心現在已經成為巴黎裡一座受人熱愛的建築。這被認為是博物館設計一個重要的節點,其坦率而未來主義的設計旨在打破傳統藝術博物館的精英光環。十年之後,在倫敦又出現另一個相似的機遇:理查德羅傑斯現在擁有自己的事務所,設計了他bowellist風格的羅伊德倫敦總部,在當時獲得了一些批評。但如今,羅伊德大廈已經成為倫敦中心的一個地标,并在2011年被授予英國最高的一級名單。
羅傑斯在90年代開始參與英國政治,成為了一名工黨貴族。他因而被政府邀請建立城市使命組織,在1998年回顧城市消亡的原因,并在論文“走向城市複興”中規劃了未來英國城市的藍圖。在長達八年的時間中,他還擔任了倫敦市場的建築與城市顧問。
近年來,羅傑斯繼續産出高水準的作品,在2006和2009年獲得斯特林獎,2007年獲得普利茲克獎,2019年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
代表作品
羅傑斯住宅
Rogers House,1968—1969
蓬皮杜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1971—1977
勞埃德大廈
LIoyd's of London,1978—1986
倫敦千禧穹頂
The Millennium Dome,1996—1999
勞氏船級社倫敦總部
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1993—2000
莫斯本社群學院
Mossbourne Community Academy,2002—2004
馬德裡巴拉哈斯機場
Terminal 4, Barajas Airport Madrid,1997—2005
利登霍爾大廈
The Leadenhall Building,2000—2014
大英博物館世界藝術典藏和展覽中心
British Museum WCEC,2007—2014
BBVA金融公司總部
BBVA Bancomer Tower,200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