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大生态農業,唱響豐收贊歌
“猕猴桃熟了,大木山舞了;猕猴桃甜了,塘源溪醉了……”金秋時節,一撥撥參加“采摘遊”的人們陸續前往塘源口鄉倉坂村,一顆顆誘人的猕猴桃挂滿枝頭,讓他們流連忘返。“采桃的妹子燦燦一笑,最美田園,醉美桃林……賣桃的妹子頻頻一笑,最甜村莊,醉甜桃源……”正如倉坂村村歌《桃氣倉坂樂陶陶》唱的一樣,全村八成村民種植猕猴桃走上緻富路,果農心裡樂開了花。
塘源口鄉正是江山市的一個縮影。江山市猕猴桃種植曆史悠久,但在10多年前,因品種差、效益低等實際,多數種植戶依然是低收入農戶。為此,江山市将扶持貧困村發展猕猴桃種植基地列入産業扶貧計劃,從品種更新、技術輔導、資金補助、市場營銷等方面,向扶貧重點村和低收入農戶傾斜,掀起了一股猕猴桃種植熱。
如今,江山市猕猴桃種植面積達2.67萬畝、産量2.2萬噸。通過搭建網上銷售平台,采用主播帶貨、舉辦網上采摘節等方式擴大銷售管道,預計今年江山市年銷售猕猴桃8萬噸、銷售額10億元。
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禀賦,江山市多元化發展各類特色農業,農業産業發展提質增效。15克黃精鮮種子搭乘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升空育種、早田坂“鄉村振興幫富村”項目獲得中央财政扶持、恒亮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2021年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星菜公司創新農産品精深加工模式入選浙江省農業高品質發展“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十佳實踐案例……
蜜蜂、猕猴桃、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五大農業特色産業,在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下,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抱團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共同唱響豐收贊歌。目前江山市共有蜂業企業36家、專業合作社106家,2020年蜂産業總産值15.6億元,蜂農人均年淨收入5.43萬元;食用菌企業9家、合作社7家,直接從事生産銷售人員年均淨收入14.68萬元。2020年,江山市實作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48億元。
做強特色産業,唱響小康歡歌
“别小看插羽毛操作簡單,想要做到産品100%合格也不容易。”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賀村鎮山底村,今年61歲的村民周玉鳳正熟練地挑選羽毛,制作羽毛球。“村裡有羽毛球來料加工點,活不累還能照顧家裡,現在每個月能掙1500多元哩。”對于眼前的生活狀态,周玉鳳十分滿意。
在山底村,随處可見許多農戶家裡疊着一箱箱待加工的羽毛球,村民們有的插毛、有的貼标、有的勾線,一刻也不閑着,從事羽毛球生産加工。如今,該村以航宇公司為主體,打造“公司+農戶”羽毛球産業發展“山底模式”,全村有500多人從事羽毛球加工、銷售等工作,村民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截至目前,江山市累計評定“一村一品”專業特色鄉鎮6個、專業特色村119個,擁有區域特色的産業示範區建設初具規模。
閑散的婦女老人在家裡掙現錢,青壯年勞力進園區成産業勞工。近年來,江山市做大縣域特色主導産業,重點培育門業産業和裝備制造業、健康生活産業、消防應急産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為主的“1+3+2”産業體系。在特色産業帶動下,江山市有1.35萬人從事木業(門業)生産,人均年收入5.7萬元,1800多人在江山市從事消防器材産品生産,人均年收入8萬元以上。
做活旅遊産業,唱響幸福頌歌
“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伴随着我們一年又一年,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的心間……”這個“十一”黃金周,伴随着《媽媽的那碗大陳面》在大陳村歌廣場唱響,前往大陳鄉休閑的遊客絡繹不絕。
秋風輕柔,夜幕低垂,村歌劇《大陳見面》連演3天,人氣爆棚。“它在傳統故事中融入現代的元素,演繹得很好,我和孩子一起來看的,沒想到村裡的環境這麼好,表演這麼精彩,很震撼!”遊客鄭辰說。
因歌而興,因歌而美。作為江山市最早傳唱村歌的地方,大陳村面貌因村歌而改變,遊人來了,村民富了。去年大陳村接待遊客33萬人,帶動周邊旅遊産業創收1200萬元。《你好江山》《大陳見面》兩部劇目共為村集體增收110萬元,過夜遊客大幅增加,點亮了鄉村“夜經濟”。
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美麗鄉村,近年來,江山市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一方沃土,農民富、産業興、鄉村美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目前,江山市有農家樂聚集村、休閑村總數66個,三星級及以上農家樂233戶,農家樂床位數達到1.1萬張。2020年農家樂民宿接待遊客52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3.2億元。
鼓點激昂,奮進正酣,這是實幹江山最美的圖景,這是幸福江山最動人的樂章。“唱起來,這是九億中國農民美好的憧憬;唱起來,這是中國百萬村莊前進的号令;唱起來,這是希望田野豐收快樂的和鳴,唱起來!唱起來!讓世界聽到中國幸福鄉村的聲音……”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穩步前行,為“浙江省示範”提供“江山樣闆”。
(來源:江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