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陳鄉依托未來鄉村試點建設,立足職能、緊盯需求,聚焦農村人口空心化、公共基礎設施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問需于民,圍繞“三類人”,營造智慧幸福家。
為更好地實作鄉村人才振興,大陳鄉積極留住老鄉人,圍繞群眾“生老病死”生命周期,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貧有所托成為留住老鄉人的根本保障。為此,大陳未來鄉村投入專項資金,将遷建的大陳萃文國小打造成全市唯一智慧教室全覆寫的國小。同時建立一所公辦幼稚園,老師全部由市城關幼稚園派遣教學,讓老鄉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全市一流的教育資源。健全社群醫療體系,智慧化提升大陳鄉衛生院和大陳鄉衛生院(大唐分院)兩家醫院。打造老年人活動中心,配備老年人愛心食堂和一套健康智能終端——“一分鐘診所”,為老鄉人提供7×24小時的虛拟診所服務。打造“數字化”康養服務平台,為20名獨居老人安裝居家智能看護、SOS緊急按鈕和智能定位呼叫胸卡,營造一個留守老人的智慧幸福家。
為發揮人才杠杆在鄉村振興中的撬動作用,大陳鄉大力吸引新鄉人,依托大陳古村、田園裡休閑農莊、雪花樓物業經濟用房,打造充滿活力的大衆創業空間,引進專業團隊統一策劃、統一包裝、統一營運,實行智慧化管理,推動全民創業。建立“雙招雙引”常态機制,從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充分幫扶,吸引新鄉人到大陳投資創業。發揮外來投資“鲶魚效應”,促進内部良性競争,助力未來社群競争力提升。自開建以來,已成功引進項目4個。其中,麗水客商投資1000萬元以上,在大陳村打造一所白金民宿。“歸野”團隊還計劃圍繞“民國學生·進步青年”主題,對萃文中學進行整體提升和業态布置,打造一個老鄉人的記憶館、新鄉人的打卡點。
為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大陳鄉注重召喚歸鄉人,借助鄉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以鄉賢文化、“非遺”文化、農耕文化和清廉文化為重點,修複大陳古村曆史建築、保護鄉愁記憶、弘揚村歌文化。提高以《大陳,一個充滿書香的地方》《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為标志的大陳村歌定位,把村歌亮點、群體、品牌、産業推向全國。打造“媽媽的味道”系列旅遊産品,盤活小吃街17戶商鋪及周邊農家樂、民宿等設施,創造就業機會,讓歸鄉人有活幹、有錢賺。大陳人家飯店、田園裡休閑農莊、“初夜”民宿等文旅産業負責人,均是鄉賢回歸創業的典範。

【來源:江山傳媒集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