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大生态农业,唱响丰收赞歌
“猕猴桃熟了,大木山舞了;猕猴桃甜了,塘源溪醉了……”金秋时节,一拨拨参加“采摘游”的人们陆续前往塘源口乡仓坂村,一颗颗诱人的猕猴桃挂满枝头,让他们流连忘返。“采桃的妹子灿灿一笑,最美田园,醉美桃林……卖桃的妹子频频一笑,最甜村庄,醉甜桃源……”正如仓坂村村歌《桃气仓坂乐陶陶》唱的一样,全村八成村民种植猕猴桃走上致富路,果农心里乐开了花。
塘源口乡正是江山市的一个缩影。江山市猕猴桃种植历史悠久,但在10多年前,因品种差、效益低等实际,多数种植户依然是低收入农户。为此,江山市将扶持贫困村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列入产业扶贫计划,从品种更新、技术辅导、资金补助、市场营销等方面,向扶贫重点村和低收入农户倾斜,掀起了一股猕猴桃种植热。
如今,江山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67万亩、产量2.2万吨。通过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采用主播带货、举办网上采摘节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预计今年江山市年销售猕猴桃8万吨、销售额10亿元。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江山市多元化发展各类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15克黄精鲜种子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育种、早田坂“乡村振兴帮富村”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扶持、恒亮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1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星菜公司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模式入选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十佳实践案例……
蜜蜂、猕猴桃、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在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抱团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唱响丰收赞歌。目前江山市共有蜂业企业36家、专业合作社106家,2020年蜂产业总产值15.6亿元,蜂农人均年净收入5.43万元;食用菌企业9家、合作社7家,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人员年均净收入14.68万元。2020年,江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48亿元。
做强特色产业,唱响小康欢歌
“别小看插羽毛操作简单,想要做到产品100%合格也不容易。”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贺村镇山底村,今年61岁的村民周玉凤正熟练地挑选羽毛,制作羽毛球。“村里有羽毛球来料加工点,活不累还能照顾家里,现在每个月能挣1500多元哩。”对于眼前的生活状态,周玉凤十分满意。
在山底村,随处可见许多农户家里叠着一箱箱待加工的羽毛球,村民们有的插毛、有的贴标、有的勾线,一刻也不闲着,从事羽毛球生产加工。如今,该村以航宇公司为主体,打造“公司+农户”羽毛球产业发展“山底模式”,全村有500多人从事羽毛球加工、销售等工作,村民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截至目前,江山市累计评定“一村一品”专业特色乡镇6个、专业特色村119个,拥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
闲散的妇女老人在家里挣现钱,青壮年劳力进园区成产业工人。近年来,江山市做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门业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健康生活产业、消防应急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的“1+3+2”产业体系。在特色产业带动下,江山市有1.35万人从事木业(门业)生产,人均年收入5.7万元,1800多人在江山市从事消防器材产品生产,人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
做活旅游产业,唱响幸福颂歌
“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伴随着我们一年又一年,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故乡永远在我们的心间……”这个“十一”黄金周,伴随着《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在大陈村歌广场唱响,前往大陈乡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
秋风轻柔,夜幕低垂,村歌剧《大陈见面》连演3天,人气爆棚。“它在传统故事中融入现代的元素,演绎得很好,我和孩子一起来看的,没想到村里的环境这么好,表演这么精彩,很震撼!”游客郑辰说。
因歌而兴,因歌而美。作为江山市最早传唱村歌的地方,大陈村面貌因村歌而改变,游人来了,村民富了。去年大陈村接待游客33万人,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创收1200万元。《你好江山》《大陈见面》两部剧目共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过夜游客大幅增加,点亮了乡村“夜经济”。
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江山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一方沃土,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目前,江山市有农家乐聚集村、休闲村总数66个,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233户,农家乐床位数达到1.1万张。2020年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2亿元。
鼓点激昂,奋进正酣,这是实干江山最美的图景,这是幸福江山最动人的乐章。“唱起来,这是九亿中国农民美好的憧憬;唱起来,这是中国百万村庄前进的号令;唱起来,这是希望田野丰收快乐的和鸣,唱起来!唱起来!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为“浙江省示范”提供“江山样板”。
(来源:江山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