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咖啡充煮的三個階段

作者:咖啡專業

在滴濾咖啡的制作中,控制咖啡的萃取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難的。與萃取相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研磨度、粉水比,水溫等。隻有萃取适當,才能得到一杯好咖啡。

滴濾三階段理論可以幫助你了解萃取過程,利用它可以幫你制造一杯好咖啡。我采訪了3TEMP的聯合創始人Patrik Stridsberg以及倫敦咖啡專業人士Will Corby,從他們那裡我了解了很多關于萃取的知識。繼續讀下去,看看我學到了什麼。

1.悶蒸

悶蒸(bloom),是手沖咖啡的第一步驟。向咖啡粉中注入少量的水,剛好浸濕咖啡粉,之後等待大約30秒的時間。這樣做的原因是排出咖啡粉中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

在烘焙過程中,咖啡豆中産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烘焙完成之後,咖啡豆中的二氧化碳會緩慢釋放出來。與熱水接觸後,二氧化碳迅速釋放,就産生了悶蒸時所看到的像開花一樣的排氣現象(是以英語中悶蒸叫做bloom(開花))。

悶蒸的作用主要有兩個。首先,二氧化碳會給咖啡帶來不好的酸味。排除二氧化碳有利于保證咖啡的味道。其次,當咖啡排氣時,氣體的力量也會把水推開,避免在這個階段就開始萃取,導緻出現萃取不均的問題。

2.萃取

在下一個階段,你可以開始控制咖啡的味道了。不同的味道會在不同的階段被萃取出來:最先被萃取出來的是酸,然後是甜,最後是苦。(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酸都是果味的、理想的酸。例如,咖啡酰奎甯酸會産生收斂感,苦澀的味道。本文中談到酸時,指的是那些産生酸性味道的化學物質。)

由于不同階段萃取出的化學物質不同,你可以通過控制萃取過程來控制咖啡的味道。最好的方法是控制水溫和沖煮時間。

一般來說,理想的沖煮水溫是91°C~96°C(196°F~205°F)。沖煮的水溫可以根據咖啡豆的烘焙度、風味、新鮮度以及研磨度等因素決定。

Patrik告訴我,在這個階段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pulsing”。指的是注水時水流分段注入的次數。在手沖咖啡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每次沖煮的一緻性,很多人建議減少分段注水的次數,這樣就減少了咖啡師要控制的變量。

然而Patrik認為“pulsing”很重要。事實上,Patrik把它作為一個可控制的變量編入到the Hipster咖啡機的沖煮程式中,因為他相信這樣可以提高萃取的一緻性和效率。Patrik解釋說,更少、更大的水流會縮短萃取時間,而更頻繁、更小的水流會延長萃取時間,使咖啡粉面保持平衡。最佳分段數取決于咖啡豆的特性及其研磨度。

3.結束階段

Patrik告訴我,“結束階段”指的是最後40%的沖煮過程,你需要小心地控制它。最後萃取出的化學物質是導緻苦味和其他不愉快味道的化學物質。如果不小心萃取過度了,那麼這杯咖啡就悲劇啦。

Patrik建議要注意沖煮的時間和水溫。水溫低則萃取的就少,水溫高,萃取的就多。是以注意水溫和時間,有助于得到一杯酸甜均衡的咖啡。

如果你采用手沖的方式,由于水在注入的過程中會自然降溫,是以你不必在意這個問題。

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滴濾式咖啡機,則在程式設計時需要考慮沖煮的溫度。Patrik解釋說,the Hipster咖啡機的預設設定是:悶蒸溫度97°C(206.5°F),萃取溫度94°C(201°F),結束階段的溫度是89°C(192°F),比萃取階段低5°C。

盡管他建議根據不同的咖啡豆調整參數的設定,但他告訴我,這種降溫模式最利于萃取出甜、果味等好的風味。

無論你是在家沖煮還是在咖啡館為客人準備,了解沖煮過程的各個方面都很重要。水溫的變化是需要控制的幾個關鍵因素之一。

通過了解滴濾咖啡制作的三個階段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溫度,制造出我們想要的美味咖啡。

咖啡充煮的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