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編者按:《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說到(關)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筆者用了十七年的網名也叫冷豔鋸,下面冷豔鋸就說說冷豔鋸吧。??長木柄上安裝有刀身的兵器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的商代晚期,反卷的刀頭有效地阻止了木杆向前推移。筆者認為這就是偃月刀的雛形。▼故宮博物院藏商代後期卷首闌裝長柄大刀長31厘米,刀背有三穿以裝柄。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洛陽博物館西周三銎卷首青銅長柄大刀長30厘米,刀背有三銎以裝柄。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進入到戰漢鋼鐵時代後,馬上長兵器中的槊和戟的位置比較重要,因馬具不完善,騎兵腳下缺乏支點,長杆刀并不能滿足一般戰士的需要,但是仍然出現了一些猛将可以在馬上使用的七尺大刀。文字記述中有《隴上歌》中所稱頌的西晉至十六國陳安(?—323年),就是同時使用長刀和槊兩種兵器乘馬作戰。歌謠中說陳安作戰時“?骢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目前”。晉荀勗律尺一尺約合現在23厘米,7尺大刀全長在161厘米,在馬上與全長414厘米的蛇矛相比,長杆刀在戰陣中能發揮的作用很小。詳情請見以前的文章:《兵器譜|丈八蛇矛到底是一丈八尺還是一丈零八寸?說說中國古代長騎槍發展史?》實物請參考東晉長柄大刀頭,全長46.5厘米,江蘇鎮江東晉墓出土。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明人畫偃月刀《武備志》除龍吞外,刀面飾火珠紋,文字上掩月刀已經變化為偃月刀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明人畫偃月刀《籌海圖編》系傳抄摹寫

▼清人畫偃月刀《皇朝禮器圖示》隻有龍吞為飾。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清人畫偃月形武科刀《皇朝禮器圖示》清代典籍中可不叫偃月刀。

相信不用我說,很多朋友都能看到這裡的偃月刀形制至少有兩個類型:一種有很長且複雜的刀鐏;一種則是很短刀鐏。鐏就是柄下端的金屬帽,銳底為鐏。鐏是幹什麼用的呢?有朋友會說短鐏會友善插在土地上,另外也能翻過來當武器使用,可笨重的長鐏的主要用途呢?在以前的文章中筆者談起過見過真家夥,誰還信古代武将用幾十斤兵器?中舉重若輕的秘密:配重。很明顯那些有着配重長鐏的“偃月刀”根本不是實戰器,是正經的武科刀,作用類似于杠鈴。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圖中的實物武科刀據稱是明末盧象升練武所用:

《明史卷247劉綎傳》中說:綎所用镔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明代一斤約合現代1.193市斤,換算過來劉綎的大刀約合現在市斤143.2斤。确實是非常沉重的,并非虛言,劉綎能使得動,可沒說上陣會用這個呀?評話小說和文人書籍傳抄中的混淆造成各種偃月刀器型在大衆中的混為一談。我們再看幾個典型的例子:《水浒傳》中描寫丘嶽的兵器:撒朱纓、水磨杆、龍吞頭、偃月樣、三停刀。什麼叫三停刀?評書裡說是刀頭三尺三寸,刀杆三尺三寸,刀鐏三尺三寸,總長九尺九寸。這不就是誇張形容的武科刀嗎?難怪他出場不久就挂了,拿杠鈴上戰場,分明就是去送人頭。《籌海圖編》對偃月刀的描述:使刀無如倭子之妙,然其刀法有數,藝高而能識破者,禦之無難。惟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以此為第一。這段的描述就很可疑,到底說得是用實戰器還是武科刀呢?這應該是鼓舞士氣的說法,因為破倭殺敵,用的是團隊的力量“鴛鴦陣”,而不是偃月刀。他後面還有一句還是比較真實的:馬上刀要長,須先過馬首,後過馬尾方善。其實偃月刀還有第三個類型,要知道第三種類型什麼樣,看什麼書都不夠用了。很簡單看實物吧!如看刃的薄厚及與柄的連接配接狀态等項,文物會說話的。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山東刀友藏品清代實戰刀,刃長71厘米,最厚處約0.9厘米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筆者舊藏明代儀仗刀,刃長56厘米,最厚處約0.6厘米。

冷豔鋸談“冷豔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着上戰場?

筆者看了數以百計古董偃月刀實物做了總結,認為這三種形制是處于并存狀态的。實戰器:刃多起脊,大小依使用者體力而定,刀刃和柄木連接配接穩固,刀柄多為卵圓形,抓握指向性強,南方的偃月刀刃體較小,與柄連接配接方式多為銎管式。北方偃月刀刀體較大,與柄連接配接方式多為插入式結構。地方特色明顯,陝西地區所出同治X年款大刀非常具有代表性。儀仗器:平造或起薄脊,注重裝飾,刀柄多為正圓形,不大注重與柄木的連接配接的牢固度。演武器:武科刀:全鐵制造,徒有偃月之形,誇張巨大尾鐏,注重配重關系。筆者覺得各類兵書是一定要看的,但實物更要關注,親愛的讀者您說是吧?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豔鋸,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