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進階将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時任國軍華北最高長官的傅作義召集所有師級以上幹部,當衆宣布了自己的起義決定。當副官一字一句念完協定後,台下的進階軍官們嘩然,一時之間大家陷入沉默。支援的人自然是暗自松了口氣,一句話都不說;而反對的人雖然不滿,也沒有敢在這個地方大聲抗議的。不過這種寂靜隻持續了半分鐘。李文第一個拍桌子站起來怒罵,聲稱這完全是變節行為,他不會執行這種決定;緊接着石覺和袁樸也站了起來,表示反對,無法接受這樣的協定。三人随後憤然離席。當然這三個人的反對改變不了華北大局。當時大家都不吭氣,這3個人為何卻敢當衆反對呢?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進階将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先來看看三人當中勢力最大的李文。李文挂名4兵團司令,實際權力和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可不止如此。此人當時的勢力有多大呢?49年初可以把整個華北剿總一分為二來看,約一半的部隊是綏軍系統,也就是傅作義為首的部隊;另外20多萬人則是和綏軍有嫌隙的中央軍部隊,兩者實力大抵相當。雖然李文名義上不能算是這部分中央軍的最高長官,但是4兵團和9兵團合計8個軍的中央軍兵力都是聽命于他,可以說已經控制了北平附近大部分的中央軍軍權。很顯然,這樣一個人并不會和綏軍統領傅作義齊心,此時傅自己做主下了讓出北平的指令,無疑也就葬送了李文的部隊和軍權,李文利益受損,感到非常不滿,當衆表示出強烈抗議。

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進階将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實力第二位的是石覺。石覺是49年國軍第九兵團的司令官。當時東北的王牌9兵團(廖兵團)剛剛覆滅不久,石覺手下的5個軍是繼承了老9兵團的名号,可見國軍對于華北這個兵團的重視,9兵團比李文的4兵團還多出2個軍的兵力,達到12萬人的規模,是中央軍在華北最強的一支作戰部隊。

也正因為石覺是中央系的骨幹将領,才對國軍高層有一些所謂的“忠誠度”。傅作義開會當天,三個反對起義的人當中僅有的一個“流淚将軍”,此人就是石覺。會上他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對不住校長,不少在場的将領都比較感慨他的舉動。如果說李文更多的是因為喪失了軍權而憤怒,石覺則主要是因為愚忠的因素。

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進階将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最後一位是16軍軍長袁樸。他的地位就比上面兩位要低不少了,李文和石覺都是國軍兵團司令級的,袁樸的16軍則歸屬于北平城防序列,有2萬多人馬。這支部隊也是道地的中央軍隊伍。袁樸是比較固執的人,輕易不肯低頭,眼見兩位司令官都挑明了立場,自己也就當即跟風站隊,反對起義。

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進階将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由于傅作義手中部隊不全是嫡系,為了保證整個起義行動的順暢,他沒有對三人的自由加以限制,表示隻要同意把手上的部隊交出來,便允許他們自行離開北平尋找出路。三人無法帶走嫡系部隊,便當即自行乘飛機離開北平,到南方國軍重新任職,執掌新部隊。後來李文在西南戰役中被完全包圍。迫于形勢假裝投誠,但又再次借機逃脫傳回台灣。石覺和袁樸二人則是49年随大部隊直接撤往台灣的,後來這三人均在台終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