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莺
12月被我們稱為“汽車專利池Avanci月”,原以為是按照Avanci之前有提到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5G的許可費率,會有一系列針對汽車行業專利許可模式的新方案出台。
但是5G許可費率還沒等來,12月剛過去短短半個多月,就已經陸續發生了多起Avanci成員的專利訴訟,也引起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關注。
在衆多引人關注的焦點中,一是在“解決了”戴姆勒之後,以NPE為主的Avanci成員繼續“圍堵”美國福特,二是牽出了另外一個重點:宏基起訴大衆,将浮在水下的許可人談判組織LNG問題引出來,到底LNG是不是壟斷或反競争的行為?相信後續美國、歐盟和中國幾個主要司法區域應該都會就這一問題好好讨論一番的,這個話題必将是2022年全球知識産權、反壟斷和反競争融合的最熱焦點,沒有之一。
2022年汽車專利池的另一熱點或是5G許可費率,根據上周與Avanci一位副總裁一同參與研讨的德國IPlytics的CEO發文表示,Avanci的5G許可費率将在2022年推出。今年底前沒能按照預計推出,估計其中需要協調權利人之間利益,亦或是針對目前形勢的考慮。
這或許對汽車企業是個好事,因為Avanci的費率基準很有可能成為未來汽車行業專利許可費的可比參照,也許現在國内汽車企業根本沒有感覺,但是如果站在五、六年後再來看,就會覺得現在這段時間不應該是保持沉默的時候,而是應該積極參與汽車行業專利許可規則制定的黃金時期,其中就包括什麼是FRAND的許可費率,可惜國内還少有按照國際規則和中國國情去算一算的人。
目前中國車企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危機意識,感覺收費離自己還很遠,“等待”實際上是把最好的制定規則和議價時機拱手相送給國外企業了。
Avanci成員的一些列操作确實會引起各國汽車産業的警覺,不知是為了澄清Avanci的使命還是為2022年做一個展望,Avanci的CEO,Kasim Alfalahi在昨天的IAM的專訪中透露了一些資訊,有些觀點還是值得國内産業關注,尤其是“模棱兩可”的對于許可對象是否可以是Tier 1之類的零部件供應商的回答,更是值得期待。
觀點一:Kasim對2022年表示非常樂觀,汽車行業到了一個轉折點
Kasim對2021年Avanci取得的成績做了總結,在總計47家許可人中,今年新增了7家,其中包括中國企業,同時在獲得授權的25個汽車品牌中,有10個品牌是今年獲得許可的。
或許正是基于上述原因,Kasim認為雖然對汽車行業的專利許可還有一些争議,但是汽車行業到了一個轉折點。我了解他所說的轉折點應該是,培養汽車行業在要繳納專利許可費這個漫長的學習曲線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觀點二:與歐洲相比,與美國或日本汽車制造商就獲得Avanci許可證進行談判的情況如何?
從目前歐洲市場來看,從最先獲得Avanci許可證的寶馬開始,到後面的大衆、沃爾沃,直到與諾基亞簽署協定的戴姆勒,歐洲傳統車企正在走向專利池模式,其餘法國和意大利的車企估計也很難挽回大局,雖然法國零部件龍頭企業正在以反壟斷為由與Avanci進行鬥争。
是以就像記者提問Kasim時所說,下一個會是美國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言外之意,中國實在是一個特殊市場,但不意味着未來會一直這樣)。
Kasim在回答這一問題時,認為決定性因素來自于車企,區域并不是主要因素。他認為有的車企能夠認同Avanci的模式,像寶馬,就會很容易簽約,但是一些公司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從效率和業務角度來考慮Avanci的解決方案,并考慮是否對自己公司有好處。
這也就是之前一直在說的,對于大部分汽車企業來說,是需要一個長周期的“學習曲線”的。
觀點三:怎麼看,在過去一段時間,有三名Avanci成員起訴了福特?
Kasim認為Avanci并不能代表這些成員發言,Avanci隻是提供許可證。他認為這或許與一些公司的學習曲線和管理有關,有的正在接受SEP環境的教育,有的需要管理層的審批,有的正在研究這些協定。
我覺得他說的這是事實,就像國内很多車企業,或許也隻有近兩年才在接觸SEP的東西,而且都沒有經曆過訴訟與許可談判,是以讓國内這些車企來接受已經在通信行業流行十幾年的許可模式,非常有難度。汽車行業目前還在SEP的掃盲階段。
觀點四:怎麼看供應鍊的許可證級别的争議,為何Avanci許可證給整車(OEM)而不是零部件供應商?
Kasim提到在建立4G許可計劃時,主要與整車企業進行了讨論。言外之意,當時沒有和零部件企業有過讨論授權方案。
但是話鋒一轉,Kasim提到,如果有需要,或者市場要求Avanci在一級供應商感興趣的地方實施許可計劃,并且他們希望我們建立一個許可計劃——同時要是專利權人也是積極的——Avanci将非常樂意去建立。Avanci沒有理由不這樣做,Avanci隻是在尋找共同點。(Whenwe created the 4G [licensing programme], the discussion was with the OEMs. Now, if there is a need or the market is asking us to do a licensing programme wherethe Tier 1 supplier is interested and they want us to create a licensing programme– and the patent owners are also positive–we are more than happy to create it. We don’t have any reason not to. We are only looking forcommon ground.)
觀點五:一些汽車制造商不想獲得許可證,并希望說他們的供應商應該獲得專利許可證
Kasim的回答我沒看太懂。
按照Kasim的回答,應該是上述說辭是整車企業的想法,但是從供應商角度來說,并沒有供應商和他說:“我的客戶告訴我他們他們不想獲得許可證,因為他們希望供應商獲得許可證。我是供應商,我将獲得許可證。”
是以,對于Avanci來說,如果僅僅是整車企業(OEM)對Avanci說“我希望我的供應商獲得許可”,Avanci就沒有必要為并不想獲得許可證的供應商建立許可規則。
我的疑問是,目前德國大陸集團還在與諾基亞的鬥争,怎麼解釋?
結語:怎麼看Kasim的表态
從這次采訪的内容來看,Avanci應該是首次向外界闡述了産業界十分關注的幾個關鍵問題的立場:包括與各大洲車企談判的情況,成員群起起訴某一整車廠商情況,以及許可證發放對象等問題。
其中可以看到Avanci其實作為一個專利權人專利聚合管理的“松散”組織,實際上能夠用到的“權力”還是有限的,一方面既要協調好權利人之間的關系,防止權利人退群,制定合理的許可費率,另一方面又要確定能夠讓被許可人認可這一模式。這一點在之前的Avanci三部曲之三中有詳細分析。
但是此次受訪對于零部件供應商,例如Tier 1供應商是否能獲得專利池的許可問題的表态,實際上傳遞出一個信号,看來隻要SEP專利持有人同意,作為組織管理專利池的Avanci而言,沒有理由不去建立這一模式,用Kasim的話來說就是為雙方“尋找共同點”。
不知,在2022年,這個議題是否能有所突破,如果可行,這将會是Avanci這個汽車專利池最大的改變之一。但是,這種向零部件提供許可證的商業模型如何建構,以及将會帶來怎樣的“蝴蝶效應”,将會行業所關注的。
例如,如果可以提供許可證給Tier 1供應商,那費率應該如何計算?這裡面會涉及非常複雜的商業模型。是以不要認為授權給供應商,許可費一定就會降下來。
我猜測不排除比之前授權給整車企業的價格要高的情況。這就要看SEP專利對于供應商的通信模組的貢獻度了,假設售價有60美元的通信模組,如果沒有了這些SEP專利,還能值多少錢?是以,很有可能這些SEP專利對于通信模組的貢獻度要超過30%或50%,那收你18-30美元合不合理?(注:僅以極端的形式簡單舉例說明)
如果劇情真是按照這個趨勢發展,那就會讓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大,零部件企業如果拿到了許可證,很有可能會把價格傳遞給終端整車企業,實際上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以整車企業倒是就會面臨一個選擇,到底是直接和Avanci簽15美元的,還是讓供應商和對方簽18-30美元的然後再把成本轉嫁給整車企業。
是以,我會認為Avanci會用一切的方案,讓整車企業自己去算賬,甚至是算到後來會發現還是和Avanci簽才是最高效和成本最低的。
凡事總有正反兩面。
如果Avanci打開了可以授權給Tier 1供應商的先河,是不是會引發長久以來的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汽車行業既可以選擇授權零部件供應商,也可以授權給整車企業,為什麼其他産業不行?尤其是智能手機行業,有關整機許可模式和最小可售單元許可模式的争議是否會重新回來,都值得期待。
是以,别看是汽車行業的格局之戰,但是從結果上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汽車行業之外的手機行業的收費模式,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權利人是否會因為一個還不成熟的汽車許可市場,而讓已經成熟的有上百億美元許可收入/年的手機市場再次陷入“混戰”?
或許這些結果在2022年都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輪廓,或者Avanci推遲推出5G許可費率,是不是考慮将Tier 1獲得許可證的選項也納入考慮範圍?
雖然這隻是一種猜測,但可以看到背後權利人與實施人之間的分歧之深,可能并非是Avanci這樣一個專利池管理組織能左右方向的,就像我們剛剛發的一篇文章《IP Europe:FRAND的非歧視标準是否意味着在供應鍊的各個層次上都有許可》,談的就是兩個陣營對于到底許可對象是誰的争論,而且可以預見,這種争論将成為2022年的又一大焦點。
不管怎樣,2022,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