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莺
12月被我们称为“汽车专利池Avanci月”,原以为是按照Avanci之前有提到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5G的许可费率,会有一系列针对汽车行业专利许可模式的新方案出台。
但是5G许可费率还没等来,12月刚过去短短半个多月,就已经陆续发生了多起Avanci成员的专利诉讼,也引起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
在众多引人关注的焦点中,一是在“解决了”戴姆勒之后,以NPE为主的Avanci成员继续“围堵”美国福特,二是牵出了另外一个重点:宏基起诉大众,将浮在水下的许可人谈判组织LNG问题引出来,到底LNG是不是垄断或反竞争的行为?相信后续美国、欧盟和中国几个主要司法区域应该都会就这一问题好好讨论一番的,这个话题必将是2022年全球知识产权、反垄断和反竞争融合的最热焦点,没有之一。
2022年汽车专利池的另一热点或是5G许可费率,根据上周与Avanci一位副总裁一同参与研讨的德国IPlytics的CEO发文表示,Avanci的5G许可费率将在2022年推出。今年底前没能按照预计推出,估计其中需要协调权利人之间利益,亦或是针对目前形势的考虑。
这或许对汽车企业是个好事,因为Avanci的费率基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行业专利许可费的可比参照,也许现在国内汽车企业根本没有感觉,但是如果站在五、六年后再来看,就会觉得现在这段时间不应该是保持沉默的时候,而是应该积极参与汽车行业专利许可规则制定的黄金时期,其中就包括什么是FRAND的许可费率,可惜国内还少有按照国际规则和中国国情去算一算的人。
目前中国车企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危机意识,感觉收费离自己还很远,“等待”实际上是把最好的制定规则和议价时机拱手相送给国外企业了。
Avanci成员的一些列操作确实会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警觉,不知是为了澄清Avanci的使命还是为2022年做一个展望,Avanci的CEO,Kasim Alfalahi在昨天的IAM的专访中透露了一些信息,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国内产业关注,尤其是“模棱两可”的对于许可对象是否可以是Tier 1之类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回答,更是值得期待。
观点一:Kasim对2022年表示非常乐观,汽车行业到了一个转折点
Kasim对2021年Avanci取得的成绩做了总结,在总计47家许可人中,今年新增了7家,其中包括中国企业,同时在获得授权的25个汽车品牌中,有10个品牌是今年获得许可的。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Kasim认为虽然对汽车行业的专利许可还有一些争议,但是汽车行业到了一个转折点。我理解他所说的转折点应该是,培养汽车行业在要缴纳专利许可费这个漫长的学习曲线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观点二:与欧洲相比,与美国或日本汽车制造商就获得Avanci许可证进行谈判的情况如何?
从目前欧洲市场来看,从最先获得Avanci许可证的宝马开始,到后面的大众、沃尔沃,直到与诺基亚签署协议的戴姆勒,欧洲传统车企正在走向专利池模式,其余法国和意大利的车企估计也很难挽回大局,虽然法国零部件龙头企业正在以反垄断为由与Avanci进行斗争。
所以就像记者提问Kasim时所说,下一个会是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言外之意,中国实在是一个特殊市场,但不意味着未来会一直这样)。
Kasim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认为决定性因素来自于车企,区域并不是主要因素。他认为有的车企能够认同Avanci的模式,像宝马,就会很容易签约,但是一些公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从效率和业务角度来考虑Avanci的解决方案,并考虑是否对自己公司有好处。
这也就是之前一直在说的,对于大部分汽车企业来说,是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学习曲线”的。
观点三:怎么看,在过去一段时间,有三名Avanci成员起诉了福特?
Kasim认为Avanci并不能代表这些成员发言,Avanci只是提供许可证。他认为这或许与一些公司的学习曲线和管理有关,有的正在接受SEP环境的教育,有的需要管理层的审批,有的正在研究这些协议。
我觉得他说的这是事实,就像国内很多车企业,或许也只有近两年才在接触SEP的东西,而且都没有经历过诉讼与许可谈判,所以让国内这些车企来接受已经在通信行业流行十几年的许可模式,非常有难度。汽车行业目前还在SEP的扫盲阶段。
观点四:怎么看供应链的许可证级别的争议,为何Avanci许可证给整车(OEM)而不是零部件供应商?
Kasim提到在创建4G许可计划时,主要与整车企业进行了讨论。言外之意,当时没有和零部件企业有过讨论授权方案。
但是话锋一转,Kasim提到,如果有需要,或者市场要求Avanci在一级供应商感兴趣的地方实施许可计划,并且他们希望我们创建一个许可计划——同时要是专利权人也是积极的——Avanci将非常乐意去创建。Avanci没有理由不这样做,Avanci只是在寻找共同点。(Whenwe created the 4G [licensing programme], the discussion was with the OEMs. Now, if there is a need or the market is asking us to do a licensing programme wherethe Tier 1 supplier is interested and they want us to create a licensing programme– and the patent owners are also positive–we are more than happy to create it. We don’t have any reason not to. We are only looking forcommon ground.)
观点五:一些汽车制造商不想获得许可证,并希望说他们的供应商应该获得专利许可证
Kasim的回答我没看太懂。
按照Kasim的回答,应该是上述说辞是整车企业的想法,但是从供应商角度来说,并没有供应商和他说:“我的客户告诉我他们他们不想获得许可证,因为他们希望供应商获得许可证。我是供应商,我将获得许可证。”
所以,对于Avanci来说,如果仅仅是整车企业(OEM)对Avanci说“我希望我的供应商获得许可”,Avanci就没有必要为并不想获得许可证的供应商创建许可规则。
我的疑问是,目前德国大陆集团还在与诺基亚的斗争,怎么解释?
结语:怎么看Kasim的表态
从这次采访的内容来看,Avanci应该是首次向外界阐述了产业界十分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立场:包括与各大洲车企谈判的情况,成员群起起诉某一整车厂商情况,以及许可证发放对象等问题。
其中可以看到Avanci其实作为一个专利权人专利聚合管理的“松散”组织,实际上能够用到的“权力”还是有限的,一方面既要协调好权利人之间的关系,防止权利人退群,制定合理的许可费率,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能够让被许可人认可这一模式。这一点在之前的Avanci三部曲之三中有详细分析。
但是此次受访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例如Tier 1供应商是否能获得专利池的许可问题的表态,实际上传递出一个信号,看来只要SEP专利持有人同意,作为组织管理专利池的Avanci而言,没有理由不去建立这一模式,用Kasim的话来说就是为双方“寻找共同点”。
不知,在2022年,这个议题是否能有所突破,如果可行,这将会是Avanci这个汽车专利池最大的改变之一。但是,这种向零部件提供许可证的商业模型如何构建,以及将会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将会行业所关注的。
例如,如果可以提供许可证给Tier 1供应商,那费率应该如何计算?这里面会涉及非常复杂的商业模型。所以不要认为授权给供应商,许可费一定就会降下来。
我猜测不排除比之前授权给整车企业的价格要高的情况。这就要看SEP专利对于供应商的通信模组的贡献度了,假设售价有60美元的通信模组,如果没有了这些SEP专利,还能值多少钱?所以,很有可能这些SEP专利对于通信模组的贡献度要超过30%或50%,那收你18-30美元合不合理?(注:仅以极端的形式简单举例说明)
如果剧情真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那就会让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零部件企业如果拿到了许可证,很有可能会把价格传递给终端整车企业,实际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整车企业倒是就会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直接和Avanci签15美元的,还是让供应商和对方签18-30美元的然后再把成本转嫁给整车企业。
所以,我会认为Avanci会用一切的方案,让整车企业自己去算账,甚至是算到后来会发现还是和Avanci签才是最高效和成本最低的。
凡事总有正反两面。
如果Avanci打开了可以授权给Tier 1供应商的先河,是不是会引发长久以来的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汽车行业既可以选择授权零部件供应商,也可以授权给整车企业,为什么其他产业不行?尤其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关整机许可模式和最小可售单元许可模式的争议是否会重新回来,都值得期待。
所以,别看是汽车行业的格局之战,但是从结果上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汽车行业之外的手机行业的收费模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权利人是否会因为一个还不成熟的汽车许可市场,而让已经成熟的有上百亿美元许可收入/年的手机市场再次陷入“混战”?
或许这些结果在2022年都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轮廓,或者Avanci推迟推出5G许可费率,是不是考虑将Tier 1获得许可证的选项也纳入考虑范围?
虽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但可以看到背后权利人与实施人之间的分歧之深,可能并非是Avanci这样一个专利池管理组织能左右方向的,就像我们刚刚发的一篇文章《IP Europe:FRAND的非歧视标准是否意味着在供应链的各个层次上都有许可》,谈的就是两个阵营对于到底许可对象是谁的争论,而且可以预见,这种争论将成为2022年的又一大焦点。
不管怎样,2022,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