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切境》告訴我們:智慧的人生,謹記這三點!

你可能沒聽過青山這個人,但你大機率知道安妮寶貝。對,就寫《七月與安生》的那個安妮寶貝。很多人都說在七月和安生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實那個放浪不羁、反叛自我的李安生就是年少時寫出成名作《薔薇島嶼》的安妮,而那個溫柔沉穩的林七月則是蛻變後的慶山。而慶山新出版的散文《一切境》對我來說,是一本充滿力量和内省的書,感覺每當陷入困境或迷茫時,她的書就如黑暗中的亮光,給予我力量,亦如指向智慧人生的一座燈塔,指引我路的方向。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把人生過智慧的方法:

01培養一個持久的愛好

時代高速發展,各個行業都存在内卷嚴重的情況。人們雖然嘴上說着要反内卷,可等肉來了,想撲上去咬一口的人一個都不會少。白天我們要當工作狂,晚上還要處理各種瑣事。在這種情形下,人們感到自我意義缺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個時候,有一個自己的愛好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你喜歡讀書,你就可以在喧嚣的世間暢遊到另一個世界,那裡總能找到慰籍你心靈的密碼。如果你喜歡滑雪,那就勇敢的踩上滑雪闆,煩惱會在風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如果你喜歡看電影,記得叫上家人和朋友,你們互相挽着臂,頭靠在家人的肩膀,溫情在無形中擴散......

《一切境》告訴我們:智慧的人生,謹記這三點!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個樂趣傍身,這樣我們才不會在複雜繁瑣的事務之間,丢失自己。不論生活年歲如何改變,隻要興趣在,我們就能随時随地享受生活,有了興趣,就連孤獨也變得溫柔了。對慶山來說,寫作就是她最大的樂趣,也是她每天都要做的,刻在生命裡的一件事。然而,盡管有天賦和經驗傍身,對她來說寫作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長篇小說,極耗費心神。在這本《一切境》中,作者所有的生命體驗都在敞開,展示出内外,與一切讀者分享。任性、單純、坦誠,極其平凡和真實。

《一切境》告訴我們:智慧的人生,謹記這三點!

02 處理好人際關系

知己是一種意識與心神的确認,世上有兩種書,一種是老師,一種是知己。她說,一個人的身語意有巨大的能量。離開一些不能起促進、拔高作用的人與環境有其必要。這就是說,我們要多和有精神修養而且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交往,如果你身邊的人讓你感到不舒服,隻會讓你層次變得更低,那一定要遠離他。同時,多跟善良的人交朋友,自己的心靈也會變得柔軟,遇到事情情緒也不會太浮躁。誠然,交朋友的前提是自身的完滿。交友最忌諱指望和需索别人雪中送炭,有目的,有期待。朋友也不必總是在那裡有牽挂,可以各自安好。家庭關系亦如此,長期處于壓抑、消耗、互損的負能下,應盡早做出決定,親情可貴,但互相損耗、折磨的狀态下,應及時止損。前提是必須保持精神獨立,經濟獨立,與自己和平共處。

03 心境的修煉

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上班時間996,加班加點都是常有的事,如果說沒有壓力沒有情緒,那是不可能的。這時候,保持心境的平和就很重要。

你是否曾經被一句話而打挎?你有沒有想哭又不能哭的時刻?

《一切境》告訴我們:智慧的人生,謹記這三點!

慶山說,心與境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的感官、意識收集到的一切素材,會交由内心來處理。是以内心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空寂。這樣才可以折射出外境各種細節的質感與深度。這是一種與世間共處的方式。也是一種訓練心境的方式。外國哲學裡有句話說的好:“把期待降到最低,所有遇見都是禮物。”當你不抱期待時,反而會發現,生活處處是驚喜。

04在讀書中淬煉靈魂

隻有不斷地讀好書,積累知識,了解跨越曆史的見解與觀點,才能幫助我們更新思想,獲得成長。保持長期地、有主題性的、系統而深度地閱讀,進行有序地整理與思考,才有可能使靈魂充滿香氣。

就如葉芝的詩歌:多少人愛你愉悅豐采的時光,愛你的美,以或真或假之情。隻有一個人愛着你朝聖者的心靈,愛你變化的容顔裡所蘊藏的憂傷。

當人逐漸老去,靈魂的功課會讓他得到更為純淨與深入的思辨力,對痛苦與孤獨的更為甯靜的忍耐。以及承擔的勇氣。在内心,他得到一種沉默的透徹與洞察。

沒有比淨化身心、訓練心境、面對生死更重要的事情了。

《一切境》告訴我們:智慧的人生,謹記這三點!

從醫生的角度講,以後的路怎麼來走?如何去抵達與面對我們此生旅程的終點?在那一刻,我們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靈魂。

05

《一切境》是一本心境同在的書籍,需要身心去感悟文字給予的力量。

翻開這本書,就像在與一個知己交流生活的體驗。它又像一個智者,讀一次,就會從生活的細枝末節,感悟到智慧的真谛。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平靜、常樂的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