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開拍吧》新一期來了,導演郝傑執導的《馮海的夢》産生了很大的争議。

一部分人覺得這是自嗨,過于自我表達,與普通觀衆沒有産生共鳴,一部分人覺得這很進階,有思想、有内涵。

那麼問題來了,讓人看懂的電影是好電影,還是讓人看不懂的電影是好電影?亦或是這部短片為什麼讓影評人和觀衆的口碑兩極化?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說《馮海的夢》,片中,馮海是牛,老實巴交,沒有老婆。

王鳳想做牛,可做了牛又想做羊,不被牽着走,而是漫山遍野的跑。狗是旁觀者,以它的視角看待人物的迷茫、嘗試、追求。

鵝則是過路人,因為生活的構成,有當事人、有參與者、有旁觀者,自然就有與當事人毫不相關的過路人,這些元素湊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日子是兩個人過,但生活卻是一群人過。

在《馮海的夢》中郝傑用動物的意象代替角色,诠釋馮海的這場夢,他一個人過了大半輩子,想有一個家。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于是他将自己周圍的事物想象成了家的構成,可他的周圍隻有牛、狗、鵝、羊,它們也就成了他們。

但因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是以它們成不了真實的人,即使在馮海的夢裡,它們還是動物的樣子,隻有王鳳是真的,可王鳳也離他而去。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這種離開,是王鳳的迷茫、嘗試,也是馮海的追求。

這種追求都在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該去哪”,王鳳和馮海沒經曆過,幻想着美好,一旦經曆過,又想着逃離。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可是,《馮海的夢》這部短片中又有太多的留白。

短片沒有起承轉合,沒有沖突沖突,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沒有快感,普通觀衆肯定不喜歡。

影評人看電影是挑刺,普通觀衆看電影是消遣,目的不同決定了對某部電影的評價不同,這無可厚非。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同樣,看電影也不該分個三六九等。

你覺得你看懂了某部電影,你就很進階,其他人覺得這部電影很無聊,你就說别人低級,這是錯誤的做法。

因為每個人看電影的訴求不同,影評人看寓意、看構圖、看技法,普通觀衆看到片中某個女演員長得漂亮,就覺得這是部好電影。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這種對電影認知可能很膚淺?可這有錯嗎?

當然沒錯,普通觀衆又不在乎電影留白有多牛叉,隻看電影好不好,某一處觸動了他們的“好”,那這部電影就是“好”。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影評人則不同,在“好”之外,還會深究這部電影為什麼好,好在哪裡,值不值得誇一句好,因為他們能看到更多好的原因與不好的問題。

換句話說,也就是影評人看電影,用幾個步驟看完一部電影;普通人看電影,直接一步到位,不會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嗎?

是以影評人和普通觀衆的沖突與沖突天然存在。

但影評人不該以認知多就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觀衆的身上,應該是為普通觀衆補足他們看不到的部分。

同理,普通觀衆也不能蠻橫地固執,以一個包容的心态面對他人的評價,若接受則了解,若不接受則不理會,争論無對錯,但争吵傷身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