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作者|李新笛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對“一成不變”感到倦怠。

七年前,“知識付費跨年演講”橫空出世時,場面用萬衆追捧形容都不為過。新形式、新話題聯合轟炸,社交媒體上全是與之相關的讨論,二次乃至三次發酵的話題也頻頻出現。

但再酷的事情反複做7年,如果沒有新的亮點,也還是會讓人疲憊。

好在變化其實正在發生。最近,一個由“問答”組成的線上文檔的流傳,将人們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知識跨年”。

這個文檔名為“今年跨年演講,你認為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來源于12月31日得到将舉行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得到把演講的主、賓颠倒,邀請網友來為得到的跨年演講“獻計獻策”,網友提供的議題、素材、資訊彙聚成了一份清單,也就是這個飛書文檔。

這讓“知識跨年”的新鮮感無處不在。

文檔中有個問題是關于“數字化轉型”的。這本是一個你會在各種行業峰會、大咖演講裡聽到的概念,但那些行話聽上去總是高深莫測,以至于普通人很難一下了解轉型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會被“勸退”。

但一位國企職員卻回答,他将數字化運用到家庭生活之中,輕松化解了兩代人之間的育兒觀念差異:

“家裡有一個十個月的小孩,我們和爺爺奶奶四個人共同照顧,爺爺每天記錄寶寶的資料:睡眠時間、奶量和輔食量、拉臭時間及是否異常、運動時間等。我們下班後和老人交流這些資料,因為資料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來孩子是否正常成長,像嬰兒睡眠還有科學指導時間,長期不能達到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老人也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式,是以一家人少了觀念之争,能夠目标一緻地改進育兒動作。”

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回答起于一個宏觀又高深的概念,最終卻落腳于一個日常生活場景“兩代人共同育兒”。它能被普通人輕松了解,也能被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這隻是文檔的冰山一角。從10月13日開始創作至今,文檔的參與人數過萬,他們未曾謀面,僅由一個文檔被彙聚在一起。得到CEO脫不花,将這場萬人共創稱作“一個大型的陌生人協作實驗”。

上萬人如何共同創作?

關于這場“大型陌生人協作實驗”,值得解讀的角度有很多。不妨先從更接地氣、更務實的角度開始談起。

實驗令人耳目一新,但如果你曾策劃過類似的傳播互動項目,肯定知道落地的難度有多高。

如何廣泛傳播文檔讓更多網友看到?如何降低參與門檻讓網友輕松參與?每個環節都考驗着文檔的傳播能力和互動設計。否則,在這個人人精力易于被分散的時代,一場沒有吸引力的活動很容易變成主辦方的“自嗨”。

之是以吸引萬人自發共創,文檔“易用”是核心。

參與創作很簡單,隻要點選得到APP微信客服所發來的連結即可打開文檔,文檔最前面有一個飛書群聊二維碼,網友隻需用飛書APP掃碼入群,就獲得了編輯文檔的權限。

文檔編輯方式也非常友善——@自己的名字,寫下職業,就可以回答了,這些在文檔中已經給出了案例。同時,即便文檔裡已有上百個問題,網友也能通過目錄欄,一眼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點選跳轉。

對于上萬文檔創作者來說,飛書文檔的“互動性”是最具趣味性和獲得感的點。任何人都可以針對其他人的回答發表評論,這個評論也能被繼續回複、點贊。

不同的想法是以碰撞出火花。在一個讨論教育的問題下方,有家長抱怨自己孩子學校的老師講課的内容古闆、孩子不愛聽;旁邊一個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給出解釋,認為學校老師必須為學生“夯實基礎”,而夯實基礎必須反複練習,這個過程必然是枯燥的。

文檔的參與者,也能在互動中得到回報。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家庭數字化轉型”這一回答的旁邊,同樣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顧的網友評論道:“很具體,感謝前輩。我娃剛滿2個月,很好的經驗分享”。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互動性”不止于此,因為不隻是文檔中的文字可以被回複,整個文檔的下方也有專門回複的區域,這吸引不少網友在文檔末尾有感而發——“資訊量很大”、“很開腦洞”。一位在大山裡的村長留言表示,每天被各種電子表格和會議弄得忙亂,這個飛書文檔讓他準備開始新的學習,希望能與網友們交流。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豐富的互動方式成功調動了網友的參與熱情,因為所寫答案能被注意和贊同、且讨論氛圍友善,參與者不斷貢獻自己的看法,文檔也在有序地“變長”。截至12月15日,網友們提出了286個問題,除了十幾萬字的回答以外,還有378條評論和223個點贊。

而簡潔明了、劃厘清晰的文檔布局,讓所有互動秩序井然。

在傳播方式上,參與者隻需要轉發文檔末尾的海報,其他人通過用飛書APP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打開文檔、申請編輯權限,即可進行創作。

火熱創作、高效互動的過程中,新的玩法也開始湧現。

随着網友們的靈感快速高效地彙聚在一起,一些讨論量較高的問題,迅速被擴大至另一個衍生的文檔。目前,網友們還在共創的文檔有“2021年帶給大家幸福感的好物有哪些”、“2021年,你覺得哪本書對你啟發最大?為什麼?”。

“好物清單”文檔目前征集到了1000多個好物推薦,網友們圖文并茂介紹着生活中帶來幸福感的好物,右側評論區的700餘條評論則是其他網友在交流自己對産品的使用感受、或者使用期待。有網友推薦可以向上噴水、友善漱口的“萬向水龍頭”,另有網友感歎“終于有人推薦這款”,還有人評論“我們家已經裝了三個”。

令人驚喜的是,“好物推薦”文檔完全是“野生分享”,沒有事先安排,沒有商業利益相關,沒有軟廣。網友們純粹基于使用感受自發分享,同時抱着百分之百信任的态度去閱讀和交流。一種在當今網際網路已是稀缺的氛圍,卻被一個簡單的“文檔”實作了。

在另一飛書文檔“2021年,你覺得哪本書對你啟發最大?為什麼?”中,100多位網友分享自己推薦的書目。其後,這些書目被得到精選整理,并被編輯為“2021年最想推薦的一本書”,釋出在得到APP中。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部分網友的推薦書目

幾個文檔之是以都吸引了網友的廣泛參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是“互相引用”的。也就是每一個文檔中,都插入了另一個文檔的連結。是以網友在其中一個文檔創作之後,可以立即跳轉至另一個文檔進行浏覽和回答,幾乎是“無縫銜接”。

無論是簡單易操作的加入和編輯方式,還是回複、點贊、文檔引用等功能,都展現出飛書文檔的“易用”。而“易用”帶來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創作的内容是無限的、創作主體的邊界也是無限的。

這場“萬人共創”,将無限可能性集于一身。

組織的“未來式”

在文檔裡浏覽和互動的時間越長,你會漸漸忘了飛書文檔原本是個“協同辦公”産品。在全社會範圍做“萬人共創”,是飛書的一次全新嘗試。

飛書平日出現最多的是辦公場景。那些在“今年跨年演講,你認為必須要回答的問題”文檔裡,為網友帶來便捷體驗的功能,早已成為飛書客戶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各項功能幫助工作者高效協作,正如它在跨年演講文檔中所起到的作用那樣。

而這也隻是飛書的一部分。

除了飛書文檔,飛書的即時溝通、月曆、音視訊會議、雲盤、工作台、知識庫、OKR等協同辦公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人力組織管理功能,都在日常工作中發揮“易用”的特性,助力先進團隊創造更多可能性。

钛媒體曾報道,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原先更關注制造業流程,飛書幫助其暢通企業内部溝通協作,減少在資訊同步和會議對齊方面的資訊消耗;「深響」也曾經對話過泰洋川禾,這家頭部MCN機構利用飛書梳理了上萬條招商線索,同時将所有資料遷移到飛書上,以便内部協作、高效複盤、沉澱認知。

而得到甚至僅僅利用飛書文檔,就完成初步的“知識管理”。

在一個名為“我就随便問問”的文檔裡,任何得到的員工都能@公司的任何一位負責人,提出自己的問題,負責人需在24小時内進行回複。員工可以繼續追問,其他人也可以詢問和讨論。

持續的問答交流會沉澱出一些“高贊回答”。得到負責知識管理的團隊會将這些精華内容整理為結構化的知識産品。在打通“飛書知識庫”後,新入職的員工便能夠快速地了解和學習公司經驗。

“飛書文檔,讓經驗豐富的員工将腦海中長期積累的‘暗知識’變成‘透明的知識’,進而變成了組織的資産,”脫不花在“2021秋季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表示。

從一場基于文檔的共創實驗,想象網際網路的未來

也許你已經發現了,“今年跨年演講,你認為必須要回答的問題”文檔的創作思路,正是從得到内部的經驗演化而來。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外化”的連續性:飛書将位元組跳動企業内部的協作和管理經驗外化為産品,得到則将應用飛書的經驗外化為一場“萬人共創”。

雙方這場頗具先鋒感的合作指向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未來:飛書不僅能協同一個封閉的組織進行内部運轉,更能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組織中調動起“所有人”。

開放式組織是一個組織的“未來式”。相比傳統組織的層級分明,開放式組織并非自上而下的,它更加平等,鼓勵所有人主動創造,進而真正釋放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所用于“知識管理”的文檔,其實就暗含着開放式組織的思考:平等溝通交流,進而将一個組織的潛能最大化。

這樣一來,那些分散于組織内部的、星星點點的知識,将被有效整合和結構化,更高一層的知識和智慧也将從中誕生。

那麼順着這個思路繼續看,從超出辦公、也超出企業的範疇出發,那些分散于社會這個超大組織的知識,是不是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結構化?由此,大量的“暗知識”将被激活,我們将少一些重複造輪子和重蹈覆轍,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更深層的思考,投入于嶄新可能性的創造。

聯想到今日的網際網路生态,“萬人共創”像極了一種經典網際網路精神的“複興”,它指向這樣一種可能性:因為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分布于超大開放式組織的“暗知識”被激活并得到結構化,而作為參與者,我們也離“所有人走過的路都算我走過的路”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