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創世夥伴合夥人聶冬辰:産業智能化背景下機器人投資大有可為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葉峰

從TMT到人工智能、機器人,創世夥伴合夥人聶冬辰已轉戰多條投資賽道,最大的收獲是深谙跨界投研需強化個人的快速學習能力,緊跟科技潮流、時代脈搏與人心所向,将投資做到高效、實用且具有前瞻性。時下,機器人賽道如沐春風,持續推動各産業智能化發展的程序,如何投中好項目并為其陪跑賦能,聶冬辰給出答案。

專訪創世夥伴合夥人聶冬辰:産業智能化背景下機器人投資大有可為

創世夥伴合夥人聶冬辰,受訪者供圖

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快速學習能力

初入創投圈時,聶冬辰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爆發的好時機,彼時的他并沒有多少投研技能,卻早已感覺科技帶給人們生活、工作、學習方式的諸多改變,對新事物的濃厚興趣讓他在一開始就對創新有着敏銳的嗅覺。

2017年,他作為初創成員之一加入創世夥伴,專注于移動網際網路、企業服務、文化消費等方向的早期投資。重點參與了萬咖壹聯(已港股上市)、寰宇關愛、傳易金科、悠跑科技、梯影、次世文化等企業的投資。投研看似跨界卻有着相同的工作思路,他總結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快速學習能力。

在聶冬辰看來,做投資本身是一個需要綜合能力很強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以需要對不同業态的市場有較為系統的了解。“具備快速學習的能力才能在新行業、新模式不斷湧現的時候提前入局,并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最終轉化成投資的邏輯。”

是以,跨界對他來說不是障礙,停下學習的腳步才是與時俱進的掣肘,深谙多行業發展之道不僅有助于投資人具備更廣闊的投資視野,也能在交叉領域為被投企業保駕護航。即便偶爾錯失機遇,但聶冬辰表示,行業的景氣周期會輪番上演,當第二輪周期來臨之前,依然是有機會上車的。

時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圍繞不同場景下的機器人應用,各行各業均在倡導智能化轉型,尤其在國内諸多制造業領域當中,很多已經通過數字化突破了行業瓶頸,并朝着更廣域的物聯網、工業4.0邁進,資本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聶冬辰表示,廣闊的機器人賽道大有可為,投資人依然不能停下學習的步伐。

首先,需要以産業中人的視角分析市場前景,同時要有研發者的心智看到軟硬體技術發展的趨勢,此外還要有投資人強大的産業協同能力予以幫助,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技術轉化。

劃設“二象限”探索交叉投資價值

具體到投資實務,聶冬辰善于将産業與機器人應用場景相結合,并在各自的領域研究跨界融合的技術創新機會、投資發展機會,劃設了“二象限”的次元探索交叉投資價值。

聶冬辰解釋稱,所謂“二象限”其實就是觀察所處的行業以及産品本身。“第一個次元是基于機器人或者無人化裝置自身的特質,比如晶片、核心零部件如減速器控制器、本體、軟體算法、整體解決方案等。”從這個次元出發,對機器人的主要構造去進行垂直研究。

聶冬辰表示,第二個次元則是根據不同行業的實際需求,探索機器人的場景落地機會,包括工業、農業、家庭以及服務業和醫療等方面。

在創世夥伴的被投企業中,像酷哇的無人駕駛公司,對技術和場景的結合有很清晰的認知,也是中國跑在全球比較前面的技術;快倉是我們投的項目,它為菜鳥在無錫建立的完全智能化、無人化智能倉庫是全亞洲機器人部署規模最大的;劢微機器人生産的智能無人駕駛叉車,可以在物流場景中替代簡單的人力工作。

“通過提高工業‘智能化'程度來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是解決目前大量産業外流的關鍵,不光是制造業,機器人的可應用場景非常多,如何在早期發現技術與産業的結合點,幫助并投資相關企業是早期投資機構該做的事情。”聶冬辰表示,在投後端,亦會加強資源的高效對接,幫助企業更好發展。

據悉,創世夥伴對被投企業給予收并購支援,幫助被投發掘拓展版圖的收購标的,聶冬辰以團隊近期在看的工業視覺檢測為例,“我們發現很多國外巨頭在他的成長後期要依靠不斷的收購并購,把新的技術和團隊以及場景納入到自己的版圖裡面去。”

對此,他認為投資人具有天然優勢,即可以跳出投資行業站在更高的視角上瞭望新技術的發展路徑,并引導被投企業與之關聯互通。“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的被投公司去擴寬它的護城河,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裡面出現相應的新技術、新的團隊或者新的場景,如果能夠被這些被投企業納入到自己的業務版圖中,其實它的成長速度和競争優勢會非常明顯。”

合理規劃退出計劃但不拔苗助長

創世夥伴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注于産業網際網路、前沿科技、數字醫療領域的早期投資機構。對于早期投資政策的機構投資者而言,股權退出的時間往往拉得很長,能夠陪跑至上市的不多,多在曆次融資過程中選擇急流勇退,聶冬辰對此不敢苟同。

“退出一定是所有基金都要考慮的事情,因為本身我們是LP資産的受托人,要幫助LP獲得合理的回報,但同時對創世夥伴來說,我們是一個‘陪伴型'的基金,因為我們的基金周期長,長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其實不急于讓公司一定在某個時間點為了退出而對被投企業拔苗助長。”聶冬辰說。

在他看來,這樣做對公司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認為長期陪伴企業并賦能發展,才能讓企業在合理的時間找到合适的退出管道。“就算短期内不上市,隻要企業價值很高,通過分紅的形式也能讓投資人賺很多錢,這也留給我們更多機會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

目前,創世夥伴管理超過7億美金的美元基金和25億元的人民币基金,核心募資圈中,既有大型的海外母基金、家族辦公室,也有來自國内的地方政府引導基金,聶冬辰表示,創世夥伴的募資結構裡,不接受個人LP。

大型資金在為創世夥伴這樣一個陪伴型基金創造穩健管理條件的同時,也幫助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其中。聶冬辰表示,“我們不希望做短期套利,是以我們希望選擇更多成熟的LP,然後有一些成熟的方式能夠讓大家在生态裡面都過得很好。”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