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1992年6月,赤峰阿魯科爾沁旗發生了一樁盜墓案。

在發現紅山文化的地方發生幾樁盜墓案,本來是很正常的(當地古代墓葬太多了)事情,但是這樁盜墓案非同凡響,因為這次盜墓牽出了被列為當年十大考古發現的“左相遺寶”,連參與發掘的考古專家也忍不住感歎: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考古專家感歎墓葬出土文物之豐富,我們用曆史的眼光來審視:這無數金銀财寶的背後,是否還藏着遼國迷惘的秘密?如果用“象牙筷定律”來解讀,會得出怎樣的結論?

左相遺寶有多少金銀,咱們先來看看冰山一角。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因為篇幅所限,加上制圖實在是太費勁,是以咱們先隻展示九件金銀器皿,咱們不要看它們的重量,作為遼代藝術珍品,這些東西每一件,都能在一線城市換套房,二三線城市換棟樓。

按照圖中編号順序,這九件寶貝的名字,依次叫摩羯紋金耳墜、鎏金錾花銀盤、摩羯紋金花銀碗、金戒指、花式口金杯、金花對雁紋銀唾壺、瑪瑙金球臂飾、五曲花鳥紋金杯、“萬歲台”金花銀硯盒。

這裡要解釋一下,所謂唾壺,就是現在基本已經消失了的痰盂。墓葬中這樣的金花銀痰盂不止一個,還有金花鴛鴦紋的。

前面咱們說了,這九件寶貝隻是冰山一角,其餘還有些什麼,咱們一會兒再說,現在該介紹一下這位墓主人,也是遼國少數好官之一的左相耶律羽之了。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提起耶律羽之,可能很多讀者都不太熟悉,但是一提起《天龍八部》裡的喬(蕭)峰,大家就都很熟悉了。

“南院大王”蕭峰的官職聽着挺霸氣,掌管着契丹疊刺部的一半兵馬(

太祖分疊剌夷離堇為北、南二大王,謂之北、南院。

《遼史·職官一

),地位比太傅、左相耶律羽之高還是低,不是本文讨論的話題,是以暫且放下不說,咱們還是來看看正史中的耶律羽之。

《遼史·列傳第五》記載:

羽之,小字兀裡,字寅底哂。幼豪爽不群,長嗜學,通諸部語。太祖經營之初,多預軍謀。天顯元年,渤海平,立皇太子為東丹王,以羽之為中台省右次相。時人心未安,左大相疊剌不逾月薨,羽之莅事勤恪,威信并行。太宗即位……羽之鎮撫國人,一切如故。以功加守太傅,遷中台省左相。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請讀者諸君見諒,宋遼金時期,并沒有照相機,也沒有人拍過耶律羽之的電視劇,是以咱們隻好拿耶律洪基的劇照來湊數——他們是同族,長相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按照《遼史·列傳第五》和《遼史·百官志》的記載,耶律羽之雖然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堂弟,但并沒有封王,他最終的爵位是東平郡開國公。

讀者諸君都知道,開國公并不等于國公,比如某縣公也可以加上開國兩個字,耶律羽之真正的爵位是郡公,跟國公還差着一截呢。

但就是這位被稱為好官的左相耶律羽之,其墓葬也是極其奢華,而且我們展示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被偷走的究竟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左相耶律羽之的墓葬如此奢華,跟契丹喪葬禮儀有關。據《遼史·卷五十·志第十九·禮志二·兇儀·喪葬儀》記載,契丹貴族不但要把大量金銀寶物陪葬,舉行葬禮的時候,還要燒掉更多:

“太巫祈禳。皇族、外戚、大臣、諸京官以次緻祭。乃以衣、弓矢、鞍勒、圖畫、馬駝、儀衛等物皆燔(燒掉)之。”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這就是說,除了陪葬的無數珍寶,耶律羽之下葬之前之後,還燒掉了更多的财富——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讨論的主要話題:成由勤儉敗由奢,耶律羽之奢華墓葬的背後,隐藏着遼國滅亡的秘密。

在中國曆史上,一個王朝從建立之初就迅速奢靡腐化,遼國是典型的範例。遼國國祚二百零九年,宋國(就是宋朝,但實際上宋從未完成大一統,當時實際是後漢三國翻版)國祚三百一十九年,金國生不逢時,一百一十九年就被元軍滅了。

遼國而不是宋國曾經是中原王朝的代表,現在還有大毛二毛稱我們為契丹,實際就是因為契丹的影響力。

我們為什麼會被稱為契丹而不是宋,看看下面的地圖就知道了: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金曾經是遼的一部分,宋疆域最大的時候,也隻有遼的一半左右。遼違背了曆來由北向南實作大一統的曆史規律,就是因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帝國建立之後,迅速陷入競比奢華和内部紛争。宋國每年輸送給遼國的大量“歲币”,讓越來越多的遼國貴族不思進取——躺着收錢總比刀頭舐血舒服得多。

财富來的容易,自然就不知道珍惜。這一點我們從遼國奢華墓葬中就能管窺一斑,耶律羽之作為遼國貴族中比較靠譜的進階官員,尚且如此奢靡,其他貴族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讀者諸君可能會說:一個堂堂太傅、左相,陪葬幾件金銀器皿,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就需要咱們來看一看墓葬中的其他寶物,并替遼國算一筆賬:像耶律羽之的這個級别以上的貴族,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大家都往地裡埋東西,遼國的财政怎麼支撐得住?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喜歡收藏的都知道,比金銀器皿還值錢的是瓷器,瓷器中的貴族是元青花,比元青花還進階的是宋瓷。

耶律羽之墓葬中的瓷器,不但數量驚人,其工藝也是極其考究,雖然在地下被泥水侵蝕了一千多年,仍然如美玉般晶瑩潔白、玲珑剔透。

除了金銀器皿和精美瓷器,耶律羽之墓中還有無數的銅器、鐵器、木器、車馬器、絲織品,玉石、瑪瑙、玻璃(那個年代玻璃比金銀還貴重)、水晶、琥珀做成的飾品多得讓考古人員找不到下腳的地方。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别的墓葬考古發掘,發現幾十幾百件文物,那就是極其豐厚的收獲了,而耶律羽之墓葬中的文物,是數以千計的——因為數量太多,居然最後都無法統計出準确數字。

在遼宋金三國并存的年代(不是争霸,因為宋隻送不争),遼國曾經是老大哥,吊打宋朝自然不在話下,後起之秀金,也曾經是他的馬仔。

遼國殘兵敗将也能把童貫殺得丢盔棄甲,但是以十當一,也打不過反水的小弟金。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宋朝是偃武修文,大家都搖頭晃腦子曰詩雲,皇帝不是喜歡書法繪畫就是醉心園林建設;遼國躺着受貢銀,迅速消磨了戰鬥意志,而大量埋藏于地下的金銀寶物,也漸漸掏空了遼國國庫乃至私藏。

與宋遼的奢華享受不同,金國生于憂患死于憂患,旺盛的戰鬥力保持了百年之久,直到後來金廢帝(海陵王)完顔亮好的不學壞的學,也搞起了驕奢淫逸,金國才一跤跌倒再也很難爬起來了——金國由盛轉衰好像隻是一瞬間的事情,就像上古時期的一雙象牙筷子引發的連鎖反應一樣。

盜墓大案牽出左相遺寶,挖掘者感慨:遼國貴族咋攢了這麼多金銀?

商纣王帝辛剛開始使用象牙筷子,有識之士就發現了隐患:象牙筷子不能搭配陶碗木碗,陶碗木都變成了金碗玉碗,就不能再用它盛小米和粗糧,而是應該裝熊掌豹尾。端着金碗用象牙筷子吃兄長豹尾,自然就會覺得宮殿不夠寬敞、衣飾不夠華麗。接下來自然是大興土木建露台而傾酒為池懸肉為林,于是就亡國無日了。

《詩經》有雲:

“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商纣王因象牙筷子而亡國,被史學家稱為

“象牙筷定律”。

通過耶律羽之的奢華墓葬和象牙筷定律,我們也能發現隐藏在耶律羽之墓葬之後的遼國亡國秘密:未富先奢,富而愈奢,國亡無日矣。

遼國厚葬風行,你埋我也埋,看誰埋的寶物多,就這樣埋來埋去,把遼國社稷也埋掉了。

風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間。遼國的奢靡之風,為後來被小弟金吊打埋下了伏筆。通過耶律羽之墓看遼國興衰,這就叫管中窺豹。不知讀者諸君看了本文,會産生怎樣的感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