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逛博物館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旅行。盤古開天,三皇五帝,九鼎歸一,從神話到曆史,中華文明從這裡源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濫觞于此。時光流轉,從陶器到青銅器,從契刻符号到成熟文字,祖規進化成禮制,聚落壯大成王朝,二裡頭文化見證夏朝的誕生,點亮了華夏民族走向早期國家的曙光。

文物幫助我們探尋祖先的記憶,探尋他們的夢想、思想,經曆了什麼,留下了什麼。沒有人能穿越時空,也沒有哪個觀衆可以親曆古人生活,但好在這個世界有曆史博物館,有考古學家和博物館講解員,于是人們可以聆聽那些文物背後的故事,像是“遊離于時空之外的使者”,欣賞着無數生命存在過的美和意境,驚奇着人類不可思議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在今天的國家博物館,我們通過彩繪鹳魚石斧圖陶缸,看到了仰韶文化中以鳥為圖騰的部落和以魚為圖騰的部落的生死戰争;在河南博物館,我們通過蓮鶴方壺看到了古人對宗廟祭祀、婚喪飨宴的重視;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我們通過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贊歎盛唐宴會上高妙精彩的舞馬表演;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感受到了始皇帝一統天下的意志通過強大的帝國軍隊輻射四海......

勞苦大衆的堅韌勤懇凝固在古建的磚縫中,能工巧匠的高妙技藝沉澱在令人驚歎的擺件作品裡,海外訪客的見聞異談被收錄在貨船的倉底,帝王将相的豐功偉績被銘刻進泛黃的書篇......諸如此類,不禁讓人感歎,在博物館,那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正如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在《超新星紀元》一書中,描寫那些第一次觸碰遠古陶罐的孩子們那樣——“在故宮,那些孩子第一次捧起古物時,突然意識到,不管走到哪裡,他們的生命永遠和手上的這隻陶罐連在一起,這是他們生命的起點和歸宿,是他們的力量源泉。”曆史博物館裡,盛納着文化的血脈,靜靜地淌着曆史的長河。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有人說,一所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早在古希臘時期,亞裡士多德提倡引導亞曆山大搜集各國奇珍,意在供學者研究各國文化。可以看出,博物館從一開始就具有教育、學習的功能。

曆史博物館通常按照曆史縱線進行陳列,相比于書本上的圖檔文字,來自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史迹、典型文物可以展現時代特征、當地特色的實物,更能給人帶來直覺深刻的印象。當你帶着滿腔的好奇與一定的知識儲備來到博物館,你會感到非常享受。站在文物面前,結合相關的曆史知識,厘清文物背後的線索與故事,你會對曆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會在靜靜的觀察體悟中對美的感受越來越清晰敏銳。

曾有人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有童年時期參觀博物館的經曆,這對點燃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很有幫助。是以,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幫助參觀者提升人文和科學素養,依然是博物館的核心功能所在。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在《開講啦》裡說到:“博物館能提高這些觀衆的素質,這樣對提高整個國民素質也很有幫助。”不僅如此,經常參觀博物館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味。觀看展覽而有所感悟,潤物細無聲,幫助人們開闊眼界,豐富精神世界,不斷提高個人的藝術素養和文化品味,在無形中涵養着科學、理性、平和的心态。

“不在博物館,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讓我們在博物館遇見更廣闊的天地,讓博物館融入社會的心靈。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博物覽華夏,遺韻品千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