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逛博物馆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旅行。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九鼎归一,从神话到历史,中华文明从这里源起。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滥觞于此。时光流转,从陶器到青铜器,从契刻符号到成熟文字,祖规进化成礼制,聚落壮大成王朝,二里头文化见证夏朝的诞生,点亮了华夏民族走向早期国家的曙光。

文物帮助我们探寻祖先的记忆,探寻他们的梦想、思想,经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没有人能穿越时空,也没有哪个观众可以亲历古人生活,但好在这个世界有历史博物馆,有考古学家和博物馆讲解员,于是人们可以聆听那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像是“游离于时空之外的使者”,欣赏着无数生命存在过的美和意境,惊奇着人类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今天的国家博物馆,我们通过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看到了仰韶文化中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和以鱼为图腾的部落的生死战争;在河南博物馆,我们通过莲鹤方壶看到了古人对宗庙祭祀、婚丧飨宴的重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通过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赞叹盛唐宴会上高妙精彩的舞马表演;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我们感受到了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意志通过强大的帝国军队辐射四海......

劳苦大众的坚韧勤恳凝固在古建的砖缝中,能工巧匠的高妙技艺沉淀在令人惊叹的摆件作品里,海外访客的见闻异谈被收录在货船的仓底,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被铭刻进泛黄的书篇......诸如此类,不禁让人感叹,在博物馆,那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正如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超新星纪元》一书中,描写那些第一次触碰远古陶罐的孩子们那样——“在故宫,那些孩子第一次捧起古物时,突然意识到,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生命永远和手上的这只陶罐连在一起,这是他们生命的起点和归宿,是他们的力量源泉。”历史博物馆里,盛纳着文化的血脉,静静地淌着历史的长河。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有人说,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倡引导亚历山大搜集各国奇珍,意在供学者研究各国文化。可以看出,博物馆从一开始就具有教育、学习的功能。

历史博物馆通常按照历史纵线进行陈列,相比于书本上的图片文字,来自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化史迹、典型文物可以体现时代特征、当地特色的实物,更能给人带来直观深刻的印象。当你带着满腔的好奇与一定的知识储备来到博物馆,你会感到非常享受。站在文物面前,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厘清文物背后的线索与故事,你会对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会在静静的观察体悟中对美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敏锐。

曾有人研究发现,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这对点燃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很有帮助。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帮助参观者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依然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所在。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开讲啦》里说到:“博物馆能提高这些观众的素质,这样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也很有帮助。”不仅如此,经常参观博物馆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观看展览而有所感悟,润物细无声,帮助人们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味,在无形中涵养着科学、理性、平和的心态。

“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让我们在博物馆遇见更广阔的天地,让博物馆融入社会的心灵。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博物览华夏,遗韵品千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