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弟弟賣柴供哥哥讀書,後來哥哥淪為革命叛徒,弟弟成為正國級

在湖南祁陽,有這樣一戶貧寒的農家。孩子的爸爸死得早,母親一個人無法供養兩個孩子讀書。怎麼辦呢?按照最普通的辦法,隻能是放棄一個孩子,全力供另一個孩子讀書。

母親經過權衡,決定犧牲弟弟,讓弟弟放棄讀書的機會,賣柴幹苦力,以掙錢供哥哥讀書。按照最正常的邏輯,大家肯定會說,将來呀這哥哥要比弟弟有出息。讀書學習才是正道,才是王道。

弟弟賣柴供哥哥讀書,後來哥哥淪為革命叛徒,弟弟成為正國級

然而,這一次大家真的想錯了。哥倆後來都走上革命的道路,為黨工作。許多年後,那個讀書的哥哥成了革命的叛徒,而那個賣苦力供哥哥讀書的弟弟卻成為新中國的副總理。

好了,不賣關子了,哥哥叫陶自強,弟弟叫陶鑄。不可否認,陶自強書讀得比弟弟要好,是以母親才標明他繼續讀書。可是,陶自強名自強,實不自強,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性格懦弱,缺乏男子漢的硬骨頭。

而弟弟陶鑄呢?為了供哥哥讀書,他幹着最辛苦的苦力,哥哥能吃上白米飯,他卻隻能在家裡喝蘿蔔纓子湯。這是一種什麼湯呢?其實就是稀湯,根本填不飽肚子。孟子所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越是這樣艱苦的生活,反而越是磨練了陶鑄剛強的意志,他逐漸成長為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漢、偉丈夫。

弟弟賣柴供哥哥讀書,後來哥哥淪為革命叛徒,弟弟成為正國級

後來,陶鑄也離開家門,考入了黃埔五期,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還組織上司了“廈門劫獄”,營救了一大批黨員同志,轟動了全國,成為一名出色的革命家。

哥哥陶自強呢?他也入黨,參加過秋收起義。他們哥倆加一塊,參加了我黨上司的三大著名起義,兄弟不分伯仲。後來,陶自強被派到白區做地下黨工作,不幸被捕。

對于一個革命者來說,被捕,甚至流血犧牲,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陶鑄後來也被捕了,在獄中照樣革命,照樣進行鬥争,而且陶鑄在獄中鬥争了漫長的四年。

可是,陶自強害怕了,他害怕敵人對他用刑,害怕流血犧牲,他叛變了,當了革命的叛徒。陶自強本質并不壞,叛變隻是為了生存,并沒有出賣自己的同志,他當了國民黨的縣長。

弟弟賣柴供哥哥讀書,後來哥哥淪為革命叛徒,弟弟成為正國級

幾十年腥風血雨,幾十年刀光劍影,革命勝利了,陶鑄已經成為一位成熟的革命家,他是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跟随四野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後來擔任了廣東省委書記、副總理、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國級,成就相當之大。

陶自強呢?他也算明智,在最後時刻,果斷宣布起義,然後在家鄉中學當了校長。建國後,陶鑄回鄉,第一個要去看望的就是哥哥陶自強,兄弟二人相見的那一刻,沒有指責,沒有批評。

陶鑄對哥哥說了一句話,你不适合當校長,這樣會誤人子弟的,你還是當個國文老師吧。陶自強當年學習成績好,文采也比較好,是以,陶鑄認為他适合教書,适合當國文老師,但不适合當校長。

繼續閱讀